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泉州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围绕“山更好、水更清、林更优、田更洁、天更蓝、海更净、业更兴、村更美”等八个方面目标,打造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绿盈乡村”品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 潘山村位于晋江市东石镇东南,与金门县隔海相望,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户籍人口人,流动人口人,面积1.5平方公里。自宋朝起,有张姓、郑姓及刘姓等13个姓氏居住,故有“什姓”别称。潘山村深入贯彻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按照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以“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各界参与、文化带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加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 党建引领、群策群力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潘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党支部书记、党员干部、村两委带头,率先垂范,主动借地造景,并动员亲属借地建设,为群众树榜样、立标杆。与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合作,编制适合潘山实际的村庄规划方案,为潘山的未来发展谋划蓝图。 民主协商、化解矛盾通过召开村民集体议事会,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问题,鼓励村民为潘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潘山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瓶颈取得突破,缺钱、缺地和缺人三项矛盾得到化解,村民的态度也从被动抵触到积极支持参与,有效整合各方参与力量。拆房让路、无偿献地村两委班子引导村路旁居民签订翻房让路协议,村民旧房翻建,根据道路拓宽需要无偿退房让路,保证村路的扩建预留空间,保证将来双向车流可以交汇;针对村民无偿献地用于建设环境景观的行为,村委会将为其颁发鸣谢状予以表彰。全村共签订翻房让地协议书余份,签订借地绿化协议书余份,颁发捐地鸣谢状80余份,累计拆房让地2万余平方,拓宽道路2条,建造微景观15处。 环境整治、美化乡村整治死角、扭转脏差针对偏僻巷角“脏、乱、差”开展清理行动,转运垃圾、粪便、废砖和杂草等物品,美化硬化偏街僻巷卫生死角平米,铺彻村中沟渠米;自聘清洁工清扫村道卫生,年打扫面积近1万平方,清运垃圾吨。潘山村自此了告别垃圾遍地、堆物无序、臭气烘天和蝇蚊乱飞等昔日景象。见缝插绿、借地绿化潘山村集体经济薄弱,且公共土地少,不可能通过拆迁补偿和置换土地来大拆大建。潘山村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鼓励村民在房屋之间,接缝之处,进行绿化、美化和硬化。村两委班子带头借地造景,广泛入户走访群众,耐心解释借地造景做法,在保证村民土地使用所有权的基础上,签订借地协议,促成公益行为蔚然成风。自实施以来,累计签订协议拆房洁地2万平方,借地捐地绿化1万多平米,已建造了20余处微景观,建设休闲小公园8个,建设木雕文化长廊、木偶文化广场,将旧石路、旧砖墙、工艺花圃等元素融入到景观建设,彰显闽南古建特色。潘山村人居环境愈发整洁清幽,处处绿意盎然。 村规民约,长效机制修订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翻房让路、互帮互助、勤俭持家和红白喜事简办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号召村民遵守社规民约,践行社会公德,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成潘山村淳朴民风的养成,推动移风易俗的深化。免费向每户村民发放2个垃圾桶,推行垃圾干湿分类,保持村中环境清洁。推行环境卫生月评比,用门前的一张笑脸娃娃贴,引导村民实行自家卫生、绿化、整洁“三包”,建立起村民自治的治理体系和长效机制。 乡风文明、留住乡愁什姓繁居、传承家风自宋朝以来,潘山村共有刘、吴、张、郑等13个姓氏先后定居潘山,并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什姓繁居,爱乡睦邻”的村居姓氏文化。潘山村组织村民收集各姓氏堂号与家风家训,建设姓氏文化园,还将发掘整理口述相传的村民感人故事,借鉴筛选古代圣贤名言训句,汇编成潘山村家风家训,引导村民学习处世持家的人情义理,共同为和谐美丽潘山续写佳话。古建保护、留住乡愁潘山村注重保存闽南建筑风貌,倡导红砖文化,把燕尾脊、出砖入石、泥雕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文化运用到环境景观建设中去。同时,通过宗祠、戏台、庙宇、池塘、老屋、埕埔、古树、沙滩、学校、仓库等老场所的环境整治提升,注意收集古厝建筑材料,如石凳、屋瓦、石板、筛子、水缸、石磨和渣石等物件,营造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人文景观,打造“儿时记忆,回得去的故乡”,留住乡愁。 发掘文化、带动产业潘山村以木雕为主要支柱产业,其庙宇木雕工艺享誉台湾及东南亚各国,被列为第四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南派掌中木偶发源地,年实现木雕加工产值超亿元。潘山村还积极发展红萝卜特色农业,拥有国家农业地理标志,成立院士工作站,胡萝卜年产值超千万元。 潘山村结合景观建设,规划旅游观光路线,乡村特色旅游方兴未艾,深入挖掘木雕、木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突出木雕元素的景观公园,制作了设计木雕师作坊分布指南,制作木雕工艺师指路牌,打响木雕产业知名度,建设了木雕文化工艺传承走廊及广场、木雕工艺作品墙、南派木偶文化广场,建设了胡萝卜农事体验展馆、姓氏文化景观园、传承红色基因革命文化墙等,配备旅游休闲散步道、景观文字图像解说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101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