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凉风,有小雨,有不太热烈的阳光,此时的泉州最温润。一晚落地西街的小巷,灯光昏暗,石板路坑坑洼洼,有南音时不时从屋里传出,想到每晚爸妈在家听的秦腔估计也是这个时间呢。晃晃荡荡地走进西街旧馆驿客栈的刹那,温暖的灯光,靠背竹椅,大书架,雕花纸灯笼,石板天井,窄而陡的楼梯,木质的走廊,即刻有入乡随俗的亲切感。久违的青旅依然接待着来来往往的文青,来此寻古觅新。虫虫邀请我到隔壁茶室跟她们一起吃晚饭,一桌子家常小菜加本地特色,还有金门高粱酒。桌上一个厨师和他的朋友来了一段道地的划拳调子,反映速度之快和顿挫有力的腔调感染力极强,觉得有点像京剧里的某段武戏。这不,争得同意,在此分享。从厨子朋友那知道泉州的很多味道,都跟花生有关系。细数了几道之后,碰巧有新的朋友加入,带来一小盒精致的下酒菜---花生酱炒小田螺。我本身是不碰这个东西的,记忆里全是腥气和沙粒。可这次出于好奇,我试了试他们的方法,放进嘴里,好小啊!豌豆大小,先把裹着的花生酱在口腔慢慢化开,确实香浓,微甜,微咸,微微的辣。然后试图吸出壳里的螺,没成功,又吸,咽了口口水,还是没出来。那就用牙签挑吧!朋友说,每一颗螺的边都剪了一个平口,为的是能吸出来,吸地快的可以一次吃很多。这种吃喝中的乐趣真是不试不知道,小螺配小酒,打发炎热的夜,延续市井的故事。那些夹螺口的女人们得是多么细心地感知到一个小口带给人们的快乐啊!5点天就亮了,透过凉凉的空气望见唐代开元寺的东西塔。打算先去找下满煎糕当早餐,很多老店都藏在巷子里,走到门口的时候正好有人骑着电动车来取冒着热气的糕,看来这是早餐必选喽。店面本身就是家的味道,没有现代的装修,差不多是客厅的延伸,一对60多岁的夫妇经营着,丈夫做饼,妻子收款,一个台面,两个平底锅。大叔抬头,看着店招,说到:“我们在这里做了40多年了,很多人来采访,这里是康庄,是通往幸福的大道的意思。”听完,买了10块钱的饼,想找家粥店慢慢品品这幸福的滋味。街边有很多卖汤圆的小店,看了菜单,被昨晚种草的花生跳进眼帘,就要了花生汤配饼。汤白白的有,些蛋花飘着,用勺子一舀,竟然是满满的花生在碗底,占了2/3碗,送进口里,脱了皮的花生糯糯的像莲子似的,花生味香浓又不腻,配口甜汤,胃宝宝开心了。再吃满煎糕,打开袋子,一股煎饼的味道冒出来,差不多1厘米的厚度,气孔密集就知道面发的蓬松,咬下一口,劲道里还有点弹,再嚼嚼清香又没有面的厚重,两层中间夹了混合的花生芝麻酱,还有小小的冬瓜糖丁增添乐趣,估计这些就是他家的秘密吧!这个甜甜的早晨确实很幸福。另一个老店是卖润饼的,在街边,也是一早就有定货的人来取了。依然家常的门面,站着两位长者,专注地重复着各自的工作。大叔说:“我从10几岁就站在这了,手艺已经传了几代人了。他说地淡定而轻松,我连连点头赞扬。心想:“天天重复这么做,得多无聊哦。还是吃吃就好。”带了一盒润饼准备去寺里静静地跟大树问声好,向古老的延续表示下我的敬意。吃的时候,大叔点润饼的样子活生生地从脑子里浮了出来。一手抓着面团在平底锅点下去画个圆,薄薄的一层淀粉皮就落在了锅上,面团迅速被提起,像弹簧一样跳跃到下一个锅里。这样重复三次,第一个润饼也熟了,用刮刀取下,放在旁边,那一摞饼真的薄如蝉翼,边角脆脆的挺立着。我脑子里不断琢磨着面和水的比例,以及面粉的出筋率。一盒里有甜咸两种口味,咸的卷了胡萝卜丝和一点海苔酥末,还有花生碎。甜的卷的是芋泥。面线糊:是闽南的早餐必选,逛街累了,来一碗也是非常巴适。遇到一家可以选清汤的,好开心,然后自选各种配料,卤菜,真是用心会做生意。我是必选卤豆干的。一直纳闷为什么这种比发丝还细的面线为啥就可以一直在锅里滚着,不断不糊呢?唐人的智慧和宋人的精巧一直点亮着如今的生活。我自己曾经做过爱吃的菌菇汤底,把这种丝般缠绵的面糊叫云雾面。拌面:大排档里都有的一例小吃,喜欢闽南人的细致,种种味道都刚好够一人食,每次吃多几份就很满足。花生酱又是这个面的重点,浇上热热的卤汁,真是暖心的味道。老街区正在进行着改造,很多小巷不能步行,但是我这个暴走浪人到哪都是凭着感觉的,因为好奇而总有发现。看到在学校门口和街道小摊上总有一个好听的小吃叫蒜蓉枝,仔细一看,是麻花,表面裹了一层白色的酱和绿色的葱花,蒜香浓郁。问老板,白色的是什么,答:“糖”。对于我这个小厨,这层糖所需要的糖量和油量立刻浮现出来,我瞪着眼实在地说“全是糖啊,腻死了,怎么吃”。这种甜咸加蒜香的味道,和丰厚的油脂,第一次让我的味蕾萎缩了。“饶我这次吧!老板”走渴了遇见一个老字号水果摊,很多盒切好的水果,装在盒子里堆的很高,来买的人都是几盒几盒的带走,我看了眼menu,才明白,这些水果都是用梅子,甘草,柠檬等腌制过的。光看名字,我的味蕾已经开始喷泉了,挑了喜欢的甘草青芒果,酸甜回甘夹着芒果香,困倦全无,停不下来。穿过几条河道,孔庙,天后宫和关公庙来到聚宝街,一条普通的生活街区,一层都是各种生活小店,理发,卖药,杂货,水果摊,面线店,最多的就是水产店,店主都是头顶带花的女人们,来自附近的鲟蜅。她们以勤劳和擅长处理水产出名。想着那晚吃的螺,估计就是出自她们的手,好开心。 继续在路上,分享美食,记录故事。 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