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泉州影像”→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春雨缠绵间冷风吹不停总算是迎来几天阳光明媚的好春光了 泉州府古城徒步第34期 人相约来到“泉州府同安县” 顺历史渊源,探银城旧韵 ▲通过视频,和我们再走一遍同安古城~ 地处“闽南金三角”核心地带的同安 旧属泉州府同安县 今属厦门市的六区之一 ▲县辖范围包括现在的厦门岛、大小金门岛、同安区、翔安区、集美区、海沧大部分地区以及漳州角美镇的部分地区。 盖因朱子过化,同安文风日盛耳 被称为“海滨邹鲁、文教昌明”之地 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郡县 她的治所犹然保留着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与遗产 本期徒步我们来到古同安政治、文化中心——同安县衙旧址苏氏芦山衍派总祠堂——芦山堂同安地标性建筑——钟楼厦门唯一的文庙建筑——同安孔庙 古城墙、铜鱼池、巨石阵 厦门地区唯一的皇族建筑——叶氏郡马府 被认为是同安文运的象征——文笔塔 主祀保生大帝的庙宇——东岳庙 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梵天寺 此外途径多处古牌坊、老街古道、石敢当、铺境庙 年3月31日徒步当日 位参与者 来到新门街泉州府主题馆集合 一同乘坐大巴前往同安 抵达同安县衙遗址 领队吹神对本期徒步进行简单说明 并在安全上做出提示 参与者有序的排队 拿出本期特别设计制作的车票 进行检票 领取本期的能量鲤包 正反两面合起来为“鲤好同安” 鱼儿们从“鲤鱼城”游向“铜鱼城” 本次盖章本同步采用春天的清新绿 “泉州府同安县”搭配了象征着“银城”的银色 其中还附有书签、祝语贴纸和竹牌等鲤物 本次我们依然为不同的地点 设计制作了印章 本期依旧打造组合形式的奖牌 泉州府古城徒步倒数3期的奖牌 ??每一枚都承载着“府里人”三年的努力。 ▲奖牌可以拼起来喔~ 特别感谢东石小伙伴 特地制作的个碗糕 为本次徒步参与者提供补给 同安县衙 始建于公元年 是古同安千载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年 时年24岁的朱熹赴任同安县主簿 这也是他仕途开始的第一站 当时朱熹就住在县衙西北角的主簿廨 命名为“高士轩” 寓意有自励自谦之意 清代同安县令蒋廷重在重修高士轩碑记就称 “开闽学之源者为文公朱夫子” 足见同安为闽学发祥地之地位 “高士轩”馆的前侧 一棵树盖如伞的古榕树将朱子书院掩映其中 遗憾的是徒步当天书院闭馆 未能入内参观学习 旧址内还保存有一口龙贯井和一株榆树 龙贯井建于南宋 朱熹住在县衙内的4年6个月间,都从该井取水 而他亲手植的榆树 经移植,如今生长旺盛 在古代同安县衙作为县城行政机构 自带威严地矗立在三秀路的中心 它的对面曾是关帝庙,再往前走几百米则是城隍庙 斜对面满腹经纶的书生就读的孔庙传来书香气息…… 旧时上至都城下至县郡 无不遵崇“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营建格局 位于县府右侧的第一条大街后炉街 曾是同安县城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业中心 “岳伯”坊依然硬朗地横跨于后炉街的北出口 也就是过去的北门内 它的周围是人们曾经做买卖、讨生活的重要所在 “岳伯”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 是泉州知府俞咨伯、同安知县袁杉等 地方官题奏礼部 为正四品官员 嘉靖五年同安县唯一文进士陈健所造 是目前厦门地区规模较大且保存较好的明代文物 曾经的商业中心 慢慢转换成为居民生活区 但“岳伯”坊下的早市和农贸市场 依然呈现着古早的市井民风与烟火气息 太守巷,源于巷内建有两科太守坊而得名 “两科太守坊”中记载了 宋绍定二年高中诗赋、经义两科进士 后任漳州太守王南一的事迹 经过三秀后炉片区最蜿蜒的小巷 错落有致的红砖厝中 触目所及传统建筑的各种细节 出砖入石的墙体 具有挡煞作用的石敢当 几步路就能看到一座铺境庙 …… 时光秘境处不难感觉到县城昔日的繁华辉煌 ▲徒步当天发现的第一个石敢当 ▲狮头石敢当 ▲几步就会经过一个铺境庙 ▲满满的童年回忆~ 小巷的尽头为洗墨池路 先前堂前原有一口池塘 因苏氏子弟洗笔洗砚而呈青黑色,故名洗墨池 洗墨池路的南口便是苏氏芦山衍派总祠堂“芦山堂” 芦山始祖益公,字利用 系唐宰相瓌公胤裔 光启元年,与光州五千吏民随王潮入闽 后定居同安葫芦山,遂为芦山入闽始祖 芦山苏氏,世胄恢弘 其中包括北宋宰相、著名科学家苏颂 他主持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被目前专家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此外苏颂主持编著的《本草图经》 是我国上承隋唐下开元明的药物学巨著 也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图本草书 ▲我们设计制作的芦山堂印章,已交接给相关单位保管,如有前去观光的小伙伴可以带着本子去盖章哦。 虽说目前南门路正焕发新貌 我们仍从两旁的骑楼、老铺、旧时的标语中 窥探它曾经的繁华与喧嚣,市井与百态 对于爱喝茶的闽南人来说 茶配是极其重要的 马蹄酥就是同安传统的茶配之一 即包着麦芽糖馅的油酥烘饼 进到老街之前我们为参与者准备了 双鹿老铺的马蹄酥作为伴手礼人手一份 ▲走到下午肚子饿了,开始精致的下午茶。 古县城之外松柏不见了的松柏林街 是随着双溪汇流,埠头贸易繁盛而发展起来的街道 在鼎盛时期曾集中了同安大部分洋行 交错纵横的电线、统一刷了黄色的外墙…… 如今极具民国范的骑楼街已是繁华落尽 但总能探出点当年店铺鳞次栉比的繁华盛况 磨刀店、理发店、婚丧嫁娶置办店各种老店铺 在这里都能找到 街中的观音堂在老铺包围下 更显气定神闲 如今到此的游客大多被观音堂旁的醋肉所吸引 松柏林街和大横街的出口之一就是同新路 现为步行街,北至钟楼,南至双溪公园 路的尽头 老榕树下那座“王纯开妻陈氏节孝坊” 静静的伫立 虽然地面铺高,让这座牌坊略显矮小 但与同安现存的牌坊不同 这座节孝牌坊的石雕上“庄重之中不乏活泼” 人们传承着守孝、尊老爱幼传统 牌坊上雕刻有一名老者立于左侧 中间身着官服的青年正向老者行礼 右边则是留着长卷发、叉着腰的洋人形象 表达了洋人对中国礼节产生了好奇 ▲多年前的厦门已是五口通商的口岸,商贸繁荣。 一热心的同安讲古老人来到现场 声情并茂地通过绕口令、唱歌等方式 用乡音为我们介绍同安文化 ▲你听得懂几句? 牌坊的右侧是双溪公园 那时候的公园里曾有许多娱乐设施 是占据80、90后同安人一半童年的游乐园 飞机游乐场、碰碰车、滑滑梯……都成了记忆 如今的双溪公园 被绿带所替代 还建有凉亭、廊架、彩色慢行道 是同安人民休闲娱乐、环溪而行的场所 我们在此休憩片刻,开始下一站的征程 在沿着同新路步行街走至尽头 同安双溪片区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就在眼前 这座钟楼是年 为纪念在护国战争中牺牲的庄尊贤、潘节文烈士所建 后来这里一度成为同安城区之中心 我们汇聚于钟楼前,来个人大合影 (车水马龙,只有航拍能呈现了??) 继续沿三秀街走去 东溪之畔,古城墙内是古同安的教育中心 孔庙是中国古代官方所提倡的正统文化与礼治的中心 县治所在,方有孔庙 因此同安孔庙,为古县城必备的公建 (是厦门市唯一的文庙建筑) 过去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 也是周围学子求学的地方官学之所在 如今同安的学校同样会在考前誓师来到神圣的孔庙 传承着祭孔祈愿的习俗 目前孔庙正进行修缮工作 我们未能入内 只能从窗户内瞧见那历史的只言片语 譬如,那“兴贤育才”牌坊 为朱熹而立、现存厦门地区唯一的劝学牌坊 本期午餐定于孔庙附近 让参与者们品尝到同安特色美食 同安封肉是地道同安筵席中的灵魂 此外除了煎蟹、羊肉煲、炖宴、地瓜粉条等佳肴 桂花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的同安城池 曾设四座城门外加一座角门 东朝天、西厚德、南铜鱼、北拱辰、西北庆丰 因县城呈束腰银锭状,故同安又称“银城” 如今城门已拆,城墙仅存东门至南门傍溪的一段 古城墙旁的溪流湍湍 几只白鹭栖息于溪流中古老的巨石之上 岸边三俩少年家戏水垂钓 妇女们则在一旁捶洗衣服 我们戏水于河道中铺就的石头路上 享受着春的气息 古城墙遗址的尽头 双溪交汇处有三尾“铜鱼”和一颗石珠 朱熹因溪浒三石形若鱼而色如铜 曾将溪中的几块大石和溪边的三块鱼形石 命名为“金车”、“铜鱼” 所谓“铜鱼石上排金车,此是公侯宰相家” 表达了同安人文蔚起的愿望 这个被朱熹认证过的“锦鲤” 被视为财富和智慧的象征 于是同安县城除称“银城”外 又有“铜鱼城”别名 双溪汇处溪床上几块硕大的顽石 在领队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南门桥从上往下看 可以清楚地看到石头上留有“努力”、 同安主簿朱熹的“中流砥柱”、 潮州太守李春芳的“逝者如斯”等摩崖石刻 南门外的铺前是同安古驿道的重要一段 我们出城咯! 这条古驿道自泉州、南安一路向南,从现今翔安小盈岭“同民安”隘口进入大同安地界,通过纪念施郎的“绩光铜柱”坊,再到岳口的“东岳行宫”拜过东岳大帝后“报个到”,穿过“凤山钟秀”坊,再从铭恩碑亭前右转上坡,到甘露亭喝过迎接官人的茶水,下山从郡马府侧经过,最后从蔡宗德妾杨氏贞节坊下穿过,过南门桥,正式进同安县城。首先通过古驿道的进(出)口 即铺前街路口的牌坊进入 令人惊讶的是眼前这座蔡宗德妾杨氏节孝坊 虽然规模比其他节孝坊小 但却是全国最早为滕妾树立的石牌坊 杨氏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小妾立贞节牌坊第一人 沿路直直走,变成看到一座气派的古厝群 即叶氏大宗祠,是佛岭叶氏的发祥地 唐朝时,叶氏开基祖叶洙随闽王入闽 辅助其料理朝政 因其第八世后代——叶益 迎娶了宋魏王的妹妹赵环娘,被封为郡马 淳佑年间太子赵禥(即宋度宗)去探望了姑母后 回朝奏请皇上恩准敕建郡马府 因此这里也称为了厦门地区唯一的皇族建筑 郡马府有楹联 “宋室联姻旧,国朝组绶新。 海国衣冠第,银城典籍家。” 即使坐落在这个小小城市的边缘 却是一派不逊色于京师高庙的气度 (一张图感受一下郡马府的高门槛) 如今的郡马府 有麒麟照墙、旗杆埕、二进家庙等建筑 内景围墙上留有科榜碑廊、书法名言石刻等 让人不禁停下脚步细细揣摩 郡马府旁有一凤岗山顶上建有一塔名为文笔塔 相传明万历年间,同安县令洪世俊捐俸建塔 象征孔庙案山“文笔” 以勉励县学士子们做学问如登塔 此后同安人文蔚起,科举蝉联 因此文笔塔成了同安文运的表彰 我们沿着山中小路登高而上 跃然于眼前的都是一幅春日盛景 登顶后在塔旁石条凳上稍事休息 补充能量才能继续沿古官道走去 人走在蜿蜒曲折山中的小路上 隐逸着徒步的小惬意 下山首先经过的是甘露亭 又叫“接官亭” 供古代官员往来时驻足歇息的处所 旁边竖有一方苏颂故里碑 下山路的三岔路口处 有一方明嘉靖四十三年的铭恩亭功德碑 是目前为止最详细记载 厦门军民抗击倭寇侵扰、克敌制胜的事迹碑坊 整条路上拥有接二连三的庙宇 水尾宫、玉河宫、水仙宫、天兴寺…… 可以说是一条人文历史极其浓厚的驿道 还有那厦门地区现存最早的完整科举坊 系同安地方官为金门举人洪敏所建 古代金门属于同安县管辖 将牌坊修建在人们来往必经的驿道上是一种荣耀 古驿道进(出)口的另一端 是同安第二大宫庙东岳行宫 人们认为岳帝爷既是人间福禄灾害的执事 又是地府阴司的主神 因此古时人们通过古道进出城时 都会在此拜过东岳大帝 本期徒步的终点我们定在梵天寺 从东岳行宫乘坐大巴前往大轮山南麓 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年) 比泉州开元寺早多年 比厦门南普陀寺早多年 千年梵天寺与千年古城同安交相辉映 朱熹曾题其法堂:“神光不灭,万古徽钦” 弘一法师也曾云屐涉足,故尔梵天寺声名远播 千年古刹自隋代以来,许多景点曾遭破坏 除了保留有八十年代梵天禅寺旧的三宝殿外 明代钟楼旁有一座“婆罗门佛塔” 旁边还有一座残塔底座 系原立于同安西门外“西安桥”头 建成于公元年的宋代宝箧印塔 建后的梵天寺 形成由下而上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的规模 庄严肃穆,宏伟壮观 自南宋朱熹首仕同安振兴教化以来 历代学子遂有崇拜“魁星公”之民俗 古塔、家庙等地多有供奉 其中香火最为旺盛的便是梵天禅寺的魁星阁 直到今日每逢重要考试同安人都纷至沓来 参拜“魁星公”以求金榜题名 目前新建的魁星阁仍在施工中,未能登顶 魁星阁前还有文公书院 这是始建于元至正十年同安县尹孔公俊创建 前奉先圣,后祀文公 为泉州府属最早的官办书院 也是厦门最早的书院 从书院走出蔡复一、蔡献臣、许獬等众多历史名人 从门缝中隐约看到天井置有一尊朱熹石刻像 可惜那石刻画像未能亲眼目睹 徒步过程中 我们还途径《西红市首富》电影取景地 人手拉手围成大小两圈 来一组天公伯视角的大合照~ 小孩们突然变得很安静 不吵不闹 小手拉着小手可爱极了 大合照总是看不到自己 来摄影师走一个 大家自主地按照“泉州府”卫衣的颜色展位 一眼望去真是非常耀眼 ????黑、灰、短袖组???? ????小黄人组???? ????红艳艳组???? ????骨力组???? 以徒步的形式宣传泉州文化的公益活动 泉州府古城徒步倒数第3期 泉州府古城徒步秉承着公益宣传泉州的理念,每月一期,走过古泉州府范围内的不少地方。这是泉州府古城徒步继第17期金门徒步之后,又一次走出现泉州范围~同安,古属泉州府同安县,所辖范围包括今厦门岛、大小金门岛、同安区、翔安区、部分海沧区及漳州角美地区。我们今天所徒步的范围是在古县城,路程短,较为轻松?? 我们以同安县衙遗址开始,走进朱熹首个上任就职的所在,朱子书院今日尚未开放略有遗憾~之后来到创造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的苏颂故居,也是芦山苏入闽发源地;尽管老街正在修缮,我们仍可以看到骑楼上古韵的痕迹,也品尝到一家又一家的传统好料;不经意间的石敢当,房屋墙体的出砖入石,都给我们带来熟悉的感觉~从城内沿着古官道走向城外,不论是牌坊还是文笔塔都是同安文脉的标识....行走在古老的城墙边,也在本期徒步中开始感受到初夏的气息~相信一路下来,大家或多或少都能有所收获。 为了能让更多朋友都能用脚步丈量泉州,参与到泉州府古城徒步中来,我们策划了泉州府线上约步挑战赛,苦于没有时间未能参与的朋友,只要你有一颗传播泉州文化的心。加入我们的线上约步吖! ??线上约步活动规则: 1.全国各地的朋友均可参加。 2.线上徒步完成基数为10公里。 3.挑战时间年4月1日-4月10日。 4.参与者可根据自己生活环境和身体情况,自行选择徒步地点和路线,自由安排时间进行参与。 5.完成报名工作后,在约定日期内,使用,将截图分享到朋友圈或微博,带上话题。 6.反馈至“泉州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