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5月底,林彪率部到达了舒兰,连日的转战,部队上下都疲惫不堪;先前到这里的管理处长何敬之,事先让炊事班炒了几个菜,又去弄来两瓶酒,准备给老战友解解乏。指挥部到达宿营地后,何敬之就派警卫员去通知了李作鹏、苏静、张瑞等人来吃饭。李作鹏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被人取了一个叫“李烧锅”的外号。有一次李作鹏想喝酒,警卫员翻遍了抽屉,连个酒瓶子都没有找到,且部队的驻地远离城镇,没有地方买酒。李作鹏“灵机一动”,来到卫生所,以要“消毒”的理由,搞来了一碗酒精,然后往里面加入了几碗的清水,当作白酒喝了起来,虽然口感不好,但总比没有强。警卫员也是一个爱喝酒的人,看首长喝得起劲,直吞口水,李作鹏见已是夜晚,也没啥任务,就拿一碗给警卫员喝。喝了一碗下去之后,警卫员没一会儿倒头就睡,李作鹏看了直摇头继续喝。第二天,李作鹏照常工作,但警卫员却呼呼大睡,足可见李作鹏的酒量。李作鹏当时李作鹏随指挥部到达舒兰,刚准备喘口气,听闻老战友准备了酒水,马上来了精神,想也没想就到了何敬之的家中。正当大家刚刚开始喝时,东北民主联军的司令林彪走了进来,林彪的脸色很不好,见李作鹏举起酒杯准备喝酒,顿时大怒,直接把炕上的桌子掀翻,饭菜掉了一地,对着李作鹏大骂: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醉生梦死。众所周知,林彪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如此大发脾气;那么,是因为什么事情,让其大骂自己的爱将李作鹏呢?民国老照片抗战胜利后不久,林彪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山东军区的部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原师的班底,例如罗荣桓、肖华、梁兴初、罗华生等人都是他熟悉的将领,到山东后很快就能顺利开展工作。林彪接到命令后,就在延安搭乘一架美军的飞机到达河北,紧接着就骑着一匹快马往山东赶。但时局发展得很快,国共双方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抢占东北这块战略要地。早在半年前,毛泽东就将目标对准了这里。当时东北是中国的主要产粮地之一,不仅资源丰富,还有在国内数一数二的工业体系,且北与苏联、东与朝鲜交界,南与山东隔海相望,西连接着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根据地,地理位置极佳。如果占领东北,就可以与苏联有着更多的联系,虽然苏联与国民党政府有签订条约,但毕竟两者都是“共产党”。而且东北有大量日军投降后遗留下的武器装备,如果能拿到这些,无疑将会增加日后与国民党抗衡的力量。东北风光抗战胜利后中央作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方针,派遣大量的干部以及山东军区的主力部队挺进东北。与此同时,国共两党正在举行和谈,对于东北的问题分歧一直很大,加上国军在美国的帮助下,以最快的速度将在后方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北,蒋介石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此时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东北的冲突不断,林彪指挥部队抢在国军前面,占领了四平。蒋介石得知后大惊,立即命令沈阳的国军兵分多路夺回。连日的暴雨,使道路变得非常地泥泞,但国军刚开始也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先后突破万毅、吴克华等部的阻击,占领了抚顺、辽阳、鞍山、营口、法库等地。4月8日傍晚,民主联军在四平的外围阵地与国军接上了火。民主联军以12个团的兵力,对战国军第一军的38师。38师虽然过去曾是远征军,作战经验丰富,但在民主联军的顽强阻击下,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战果,师长李鸿也向上峰表示,无法按时攻下四平。正当38师的进攻受阻时,企图从法库迂回到四平侧后的国军87师,被林彪“一点两面”的战术围歼。纪念馆林彪率部在四平与国军激战的同时,东北局与接管长春的苏军达成了一个“默契”,在最后一批苏军撤走之后,民主联军的杨国夫、贺庆积等部,共计13个团,对空运到长春的国军发起突袭,经过四天的浴血奋战,俘虏了余人,占领了长春。四平的战斗进入胶着状态,长春也失去了,蒋介石大骂“娘希匹”。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杜聿明从北平赶回了东北,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四平。4月18日,郑洞国指挥国军新一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对四平展开了攻击;虽然我军没有打大规模防御战的经验,但凭借着之前修筑的工事,打退了郑洞国的多次进攻。毛主席让林彪坚守四平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在与国民党谈判时,多获取一些有利地位,同时要将国民党挡在四平一线,达到国民党占领沈阳以南,共产党占领长春、哈尔滨以北地区,双方“平分”东北。郑洞国但就在这时,本溪失守,国军解决了后顾之忧,直扑四平。当时为了坚守四平,林彪将本溪的主力部队都调到了四平,只安排三个团留守,而进攻本溪的国军有5个装备精良的师,民主联军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远不如国军,在激战了数日之后,民主联军损失惨重,肖华无奈下令撤出本溪。由于民主联军的装备本来就与国军差距很大,在本溪失守之后,战线又被拉长了数十公里,压力越来越大,阵地接连被突破,国军逐步完成了对四平的包围,保卫战的最后时刻已经来临。随着塔子山阵地的失守,林彪深感如果再不撤退,后路有可能都会被封死,到时候将全军覆没,林彪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四平之战,也成为林彪军旅生涯中,鲜有的败仗之一。林彪在撤出四平后,毛主席来电要求坚守长春,但林彪、罗荣桓、彭真等人认为坚守长春的意义不大,建议放弃长春,由于形势危急,还没等毛主席的回复,林彪就率部撤离了长春。杜聿明当时杜聿明将东北民主联军往松花江赶,林彪只能带着部队不分白天黑夜地往北撤,一路上不少部队被冲散,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时林彪发现,杜聿明一改往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方式,一个团或者一个营就敢孤军深入追击我军,而且一追一个准,好像知道我军要撤退的方向,林彪预感到这一定是内部出现了叛徒,在调查之后,发现前几天在撤出梨树镇时,作战科的负责人王继芳突然失踪。王继芳十几岁就参加了红军,经历过艰苦的长征,在到达陕北后,与其他同志一道,进入红大学习。当时林彪担任红大的校长,见王继芳虽然年纪轻轻,但“资历”却不浅,且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对过去的战斗战役,总有着与林彪相似的观点。众所周知,林彪二十几岁就担任了红军的军团长,指挥千军万马,因此对年轻有为的干部总会进一步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104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