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漳浦到金门 #陈进娘# 夫妇赴金门后世迁台湾 在明、清之际,漳浦东坑郑氏族人为避战乱而离开故土,其中有位郑怀仁同妻子陈进娘一道带着母亲何氏的神主牌位以及幼子郑世辉跋山涉海,抵达当时待开发的金门岛。有一种说法认为郑氏迁入金门的大致时间在——年之间,此后郑氏子孙奉首入金门的怀仁公为开基祖,而同他一道参与了郑氏家族在金门的垦殖创业的陈进娘,亦无愧于“祖妈”之名。 吾族始迁浯江,年代未详。家谱所载,始于高祖怀仁公妣陈氏孀居时四十四岁,奉太高祖何氏栗主,就外家居浯江。 ----《家乘·浯江郑氏家谱序》郑用鉴编 可以想见,郑怀仁于年去世之后,陈氏极有可能便承担起带领子孙在金门垦殖经营、延续家族繁盛的使命。 当时有不少女性随夫或随子迁台时同样历经艰辛,甚至在开垦立业的过程中也付出不小的心力,在族谱中也会被尊为“祖妈”或“太婆”,但在这些称谓之前,她们首先被强调的是妻子的身份,即便她们曾经有真正主持过家族事务,也很难在家族谱牒中留下太多的记录。 怀仁公与陈进娘在金门家业初定之后,其后代又陆续移迁至金门东溪、台湾新竹等地另辟基业。 当年,怀仁公与陈进娘定居金门之后,其二世移居金门东溪,到了第三世则陆续往台湾迁徙,在《浯江郑氏家乘(谱)》中记载,“渡台祖崇和公于乾隆四十年由金门迁居淡北,初居后垄,后迁新竹。” 第三世四房郑国唐携子崇和、崇科、崇吉迁往竹堑城北水田街,即如今的新竹市北门街,郑崇和之子郑用锡从小通读经史百家,在年赴京参加癸未科会试,殿试位列三甲第一百零九名,赐同进士出身,他作为台湾入清百余年来的首位进士而备受赞誉。 郑用锡有“开台进士”和“开台黄甲”之誉。他精通儒家经学,著有《周礼解疑》及《周易折中衍义》。 从金门东溪迁台的族人发展顺遂,不忘故里的郑用锡特地同几位堂兄弟筹资,向朝廷奏请在金门李洋乡兴建郑氏家庙,以此纪念其先祖、祖妈携家迁徙、创立家业之艰辛。 漳州本土作家、漳州民间闽台谱牒交流馆的创办人郑惠聪在收集闽台两地族谱的过程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