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注意什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8/9199847.html 黄文水:《船过城桥不眠桅:同安耕海史迹考》,黄山书社年12月 《船过城桥不眠桅——同安耕海史迹考》一书是同安区构筑的“同安文库”的一部分,全书约40万字,是同安区献礼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文化力作。作者是厦门晚报社首席记者、“厦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黄文水。 本书作者黄文水 一、《船过城桥不眠桅——同安耕海史迹考》图书价值: 再现同安先贤守卫海疆、经略海洋的开拓精神;印证同安人走向海洋、耕耘海洋、拥抱海洋的伟大足迹;铭刻厦门这座海洋城市的文明履历和不屈意志。 二、《船过城桥不眠桅——同安耕海史迹考》名家评价: 厦门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员何丙仲: 这部著作,讲的是本地同安,说的又是海洋,有人有物有史实,全面概括、一网打尽,而且论述的语言雅俗共赏。著者黄文水把同安凡牵涉到海丝,并且能搜寻到的文物资料和点滴文献都囊括在一起,分门别类进行研究,然后以海丝文明为主线把一个个成果贯串起来,形成目前这部有点类似编撰方志那种“横排竖写”体例的著作。这也许是作者很有创见的一个尝试。 闽南的海洋文化研究,这几年来成为了国内外的一门显学。外国和中国学者的论著不少,然而,在这些经典之作当中,同安这个17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人一步步走向海洋的典型之区,并没有被充分揭示出来。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地方文史工作者在文物遗址的发掘,文献的整理等方面也作出相当的努力,但像黄文水这部“史迹考”那样的综合性著述,当今还不多见。 三、《船过城桥不眠桅——同安耕海史迹考》一书图文并茂,亮点纷呈: (一)文字亮点: 1、印证同安为何成为“清代水师提督的摇篮”、“全省武功最盛之区” 《船过城桥不眠桅——同安耕海史迹考》共分海国英杰、桥踪塔影、溯源穷流、拥海而兴、神缘一脉五个篇章,其中海国英杰篇分量最重、着墨最多,在清一代,中国海疆风云变幻,滨海之同安,涌现了一批文武兼备的海国英杰,对清代以来的中国影响深远,该书论述了清代以来为保卫海疆而出没风涛的18位大同安籍水师提督,其中有江南提督陈化成、江南提督林君升、浙江提督陈伦炯、福建水师提督吴必达、闽浙水师提督李长庚等,印证了同安为何成为“清代水师提督的摇篮”、“全省武功最盛之区”;书中还爬梳了见证同安人走向海洋的桥梁、石塔,商贸繁盛的津澳渡口,以造船、制瓷为主的经济产业,主要民俗及信仰等,包含了同安一地和海洋相关的历史人物、社会经济,以及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遗存,内容全面而丰富。 2、首次对同安穿越历史的海洋文化遗存进行系统梳理、挖掘 同安是海疆重地,金厦门户。作为一名深耕同安的新闻工作者,著者在浩瀚的史料中稽考攫微、史海钩沉、言必有证,首次对同安穿越历史的海洋文化遗存进行了系统梳理、挖掘,尤其对同安这一海疆名区的地位进行考证。同安负山襟海,近抚金厦,是闽南泉州、漳州接壤之咽喉,地势险要;又扼守台湾海峡要冲,附近洋面,历来是官兵、商贾、海盗、夷敌出没之所。自古以来,就处于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海上交通航海地带、海上交通会集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重要节点。同安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英雄辈出之乡,还是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海疆名区。 (二)史料图片亮点: 1、最早出现“同安”的现存古地图,距今近年 全面搜集从宋代元丰三年(年)至中华民国(年)多年间的古同安辖域(含今厦门市各区、台湾金门县、漳州龙海区等地)古地图35张,其中有宋元丰三年至元祐元年(-年)的《九域守令图》中,这张珍贵海图里出现了“同安”这一县级行政单位,这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涉及同安的古地图,距今近年。还有明代天启年间《泉州府舆地图说》之《同安县图说》,孤本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充分还原了多年前,同安县地理概况和军事布防情况。 2、从海外高校上万张老照片中,找到5张同安老照片 广泛搜集整理与古同安有关的史料图片近百张,不少珍贵照片首次公开出版,图片来自台湾、金门,以及一些海外高校图书馆等。比如从英国伯明翰大学图书馆上万张老照片中,搜集找到的年前同安文笔塔等5张同安老照片;从台湾故宫博物院等处找到的浙江提督邱良功史料图、同安梭船系列图;从同安区博物馆挖掘到的江南提督林君升墓志铭碑刻图等。 赠书福利:小编将在本文留言的读者中,随机抽出5位读者,包邮赠送本书一册。获赠标准为:真(看)挚(我)感(心)人(情)!留言截止时间为年12月8日,届时小编将与获赠图书读者联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124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