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门县 >角美戏说
时间:2022/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08/6314286.html

歌仔戏,这一以闽南语系为母语的地方剧种是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在闽南一带及台湾地区深受欢迎。她的诞生至今不过百年,但是,却走过一段曲折的路,深受经济和政治影响。

歌仔戏在闽台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相互取长补短中成长,成为两岸人民团结合作,共同拥有、共同提高的艺术结晶。

角美是芗剧(歌仔戏)发祥地和摇篮。角美的芗剧团数量之多和芗剧表演艺术在闽南都据领先地位,自年台湾“三乐轩”歌仔班在白礁进香献演后,角美各地纷纷成立专业和业余的歌仔班。年,白礁村办起歌仔戏班,请台湾艺人红涂仔传艺教戏,大陆芗剧改良戏奠基人邵江海到白礁学戏,拜师于红涂仔门下;被称为“陪师”(培师)的台湾艺人刘延培自年起就一直在白礁附近的石美传授歌仔戏;年台湾艺人矮仔宝也来到角美白礁教戏;解放前大陆歌仔戏四大名角均出自于角美,其中以“白礁旦”、“石美须”、“崎巷丑”为歌仔戏代表人物,歌仔戏名气因此从白礁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直至风靡闽南一带。

白礁慈济祖宫

闽台歌仔戏两岸同宗文化的历史见证

台湾歌仔戏是闽南锦歌演变而来。而锦歌是流传于九龙江入海口一带的民间曲调。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就有许多弦歌堂、乐社,他们以四句七言或五言的形式,弹唱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富有乡土气息和艺术技巧。每当节庆庙会,锦歌便作为重要的娱乐形式深受民众喜爱。至今九龙江一带仍有锦歌流行。歌仔戏的主要唱腔“七字调”、“倍思调”、“杂念调”,就是从锦歌的基本曲调“四空仔”、“五空仔”、“杂念仔”发展演变而来。

角美自古就有大量民众出洋谋生创业,不少人来到台湾、开发台湾。特别是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在角美白礁招兵买马,从沿海招募大量壮丁入台而后定居台湾,加上当时清军与郑成功军队在角美、石码、海澄一带长期对峙,清政府采取“迁界”政策,划定角美、石码、海澄为弃土,逼迫百姓大量迁徙,便有大量民众举家迁往台湾。因此,锦歌跨越台湾海峡,在台湾广为流传,后由台湾民间的艺术家加以发挥组合成了歌这一艺术形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台湾“三乐轩”歌仔戏剧团,横渡海峡,来到角美白礁祭祀大道公,在角美白礁慈济宫祭献演出,揭开了台湾歌仔戏传入闽南的序幕。从此,歌仔戏这朵凝集着台湾同胞心血的艺术奇葩,就在闽南各地生根、发芽、开花,它以累累的硕果,架起一道灿烂的彩桥,横贯海峡两岸,沟通了闽台两地人民的心灵。

歌仔戏因此在角美、龙溪一带流传起来,对这一乡土艺术的形成发展渊源的认同感,在喜好歌仔戏台湾同胞的心中是永远也抹不掉的。两岸同胞对于这一乡土艺术有共同的喜好挚爱,共同的情感心受。

在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两岸阻隔,互不往来,而芗剧(歌仔戏)的信息传汇都从未间断过。当时,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福建、厦门人民广播电台都给设“地方戏曲”栏目,通过电波,源源不断地把芗剧(歌仔戏)艺术的声韵送进台胞的心中,成为广播电台对台广播收听率最高的栏目之一。大陆芗剧团先后录制了《三凤求凰》、《吕蒙正》、《周成过台湾》、《金石情》等数十部古装芗剧供广播电台映播。据后来回大陆探亲的台胞及来访的歌仔戏同仁反映:当时台湾当局严禁收听大陆电台,但大多数老年台胞“偷着”听大陆广播芗剧,在欣赏乡音之中寄托着思乡之情。台湾的歌仔戏班也从中吸纳了芗剧的优秀乐曲,他们把大陆芗剧奠基人邵江海先生创造的芗剧主要曲调《杂嘴调》融进了歌仔戏乐曲,形成了台湾歌仔戏常用的“台湾杂嘴调”广为传唱。

这种间接的“交流”,虽然还是“以我为主”,但情意却是融通的。因而增强了两岸乡土艺术的复归和认同。年大陆芗剧团编演的古装芗剧《三凤求凰》由香港东方唱片公司录制成录音带,这是芗剧首次由境外唱片公司录制录音带,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年全国人大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当时,《三凤求凰》录音带也在香港公开发行,成为东南亚侨胞及台湾同胞的抢手货,几次再版仍供不应求。年9月,大陆芗剧团正在福州赶排《双剑春》准备晋京参加“国庆献演”。香港东方唱片公司的总经理专程赶到福州,宴请《三凤求凰》主要演员高纯小姐及剧团领导,以表谢意。随着两岸的开禁,两岸同胞开始往来,而首先进行交流仍是乡土艺术,而面对面的交流更能增进情谊,加强融通,年9月“93海峡两岸(闽台)首届戏剧节”在福州隆重举行。大陆芗剧团创作的古装剧《疯女恋》被省文化厅选上,作为唯一的剧团参加戏剧节。台湾“一心歌仔戏团”也同时应邀参加。相隔五十多年的两岸歌仔戏首次在福州汇演。台湾一心歌仔戏团团长诚恳地对大陆芗剧团负责人说:“芗剧歌仔戏真是同腔同调,同工同曲的姐妹花。看了你们的精彩演出,我更懂得了台湾歌仔戏,根在闽南。你们不愧是祖师爷级的艺术”。他热情邀请大陆芗剧团有机会到台湾演出。一心歌仔戏团的台柱,台湾著名的小生演员王兰花与大陆芗剧团几位主角演员倾心相谈,频频拍照留念。两个团的乐队演奏员还在现场操起锣鼓乐器,磋商伴奏技艺。全场人人用闽南语交谈,欢声笑语,气氛十分温馨融洽,胜似一家人。会见延续了一个多小时,已超过午餐时间,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以同宗文化唤起的骨肉亲情,是任何形式也替代不了的。

歌仔戏沟通两岸乡亲心灵的艺术桥梁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国家领导人的对台讲话精神,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也充分地体现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更为漳州、角美对台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因为漳州、角美在台宗亲多、历史上与台湾关系密切。

年“台湾在籍汉民族乡贯别调查”,当年漳州籍人口.95万人,占全台汉族总人口的35%。如照此比率计算,现在祖籍漳州的台湾同胞约有千万人之多。这是歌仔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我们能够利用这一人群对闽南语系和歌仔戏的认同和喜好,加强交流,实现统一祖国的共识。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从年以来,漳州市共派出各类艺术团组11个赴台访问交流,其中艺术表演团体三批共人次,出访团组足迹遍及宝岛各大城市和重要县镇,交流形式涵盖艺术演出、学术研究和展览等活动。

年6、7月间,漳州市芗剧团首次赴台演出,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大陆第一个跨上宝岛台湾演出的芗剧团。芗剧团每到一地,均受到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漳州芗剧团还在歌仔戏发祥地宜兰县的文化中心与台湾兰阳歌仔戏团联谊演出,引起更大的轰动。当晚,文化中心广场人山人海,六千多位观众深深地陶醉在浓郁的乡音乡情之中,台湾新闻媒介争先报道演出盛况,称这样的联谊演出,不仅使两岸歌仔戏“合流”,而且为台湾歌仔戏注入新鲜血液,使台湾歌仔戏更上一层楼。海峡两岸又分别在台湾和厦门、漳州举办歌仔戏(芗剧)研讨会和以剧本创作,导演表演,音乐唱腔,舞台美术为研究课题的创作交流会,两岸歌仔戏艺术家诚恳、融治的商谈,把文化交流引向更深层次发展。

近年来,国家文化部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两岸歌仔戏文化交流。年以来,大陆的芗剧团多次赴台湾、金门地区演出,深受台湾乡亲喜爱,进一步打响大陆歌仔戏品牌;年4月台湾财团法人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到角美白礁慈济宫献演,这是自年台湾歌仔戏“三乐轩”到角美白礁慈济宫进香谒祖演出以来,时隔80年后台湾歌仔戏剧团首次来到角美进行文化交流,两岸民俗文化得到进一步融汇和弘扬。

台湾歌仔戏与芗剧,这对“海峡两岸戏曲姐妹花”,作为深植于闽台沃土中,在大众心理上有强烈亲和力的戏曲奇葩,将永远是沟通两岸乡亲心灵的一座艺术桥梁。(雨儒/整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132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