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在昨天的故事中,刘老师给大家讲述了清代传奇人物——姚启圣的青年时光,以及在那些年里,他所做过的奇葩事情。 作为后来制定收复台湾总方略的战略家和谋略家,姚启圣还有着别人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他不仅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将才。 话说在康熙二年的时候,姚启圣在自己的家乡——浙江省举办的乡试中,一举夺得了第一名。 乡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本省内学子们的大考,第一名的学历相当于现在的省内高考状元。 要知道,在明末清初的战乱年代,姚启圣作为省考第一名,是多么难得的人才。 当然,对于姚启圣这样的人才,国家自然是不会埋没的——不久之后,他就被朝廷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 但是,四年之后,他因为私自开放海禁而被人弹劾,最终被朝廷罢免了官职。 失业之后的姚启圣,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回到了家乡做起了商人。 并且,在之后的七年时间里,还挣了不少钱财。 然而,在康熙十三年的时候,姚启圣的买卖做不成了——因为靖南王耿精忠造反了,而且军队还打到了姚启圣的家乡浙江。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不被战乱所破坏,姚启圣带领他的儿子募集了当地的数百青壮年,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团练。 不久后,康熙帝让康亲王杰书统兵进入浙江,平定浙江境内的叛军。 姚启圣作为一个聪明人,自然明白仅靠自己的这点人马自然是干不过耿精忠的数万大军。 所以,他及时带领自己的这支人马投靠了康亲王。 很快,因为姚启圣作战英勇,而被康亲王举荐给了朝廷。 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姚启圣父子跟随康亲王等将领收复了浙江境内及外省的众多城池,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也就是说,在这期间,姚启圣是一直处在作战状态中的。 对于敌人而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精神时刻出于紧绷状态。 在平定完三藩之乱后,姚启圣父子又跟随大部队进入到了福建,去参与应付来自台湾郑经(郑成功儿子)的骚扰——从顺治十八年开始,身为明朝将领的郑成功,赶走荷兰人后就一直占据着台湾,和大陆的清政府对抗。 康熙十六年,福建总督郎廷佐向朝廷奏报了姚启圣父子近年来的功勋,其中还特意提到了姚启圣父子用自己个人的钱财,为军队添置了大量的军马、铠甲等作战物资,解决了军饷不足的困境。 对此,康熙帝自然是要对姚启圣父子嘉奖一番(总督奏启圣与子仪屡著战功,赡军购马,具甲胄弓矢,糜白金五万,皆出私财,诏嘉奖)。 康熙十七年,郑经派出几路人马从海上袭击福建沿海城镇,先后有五个县城失陷。 危急时刻,姚启圣被任命为福建总督,他当即调度几路大军、并亲自前往前线指挥作战。 在蜈蚣岭的战斗中,姚启圣甚至亲自挥刀加入到了战斗之中。 在姚启圣的带领下,郑经的几路人马都先后被姚启圣击败。 康熙十八年,郑经再次派自己的得力战将刘国轩来袭扰福建沿海,姚启圣同样严阵以待,再次击败了来袭的郑经军队。 相比上次而言,这次不仅取得了作战的胜利,而且还俘获了郑经一万四千多将士,大大减轻了姚启圣的作战压力——毕竟,郑经方面经过多年的作战,现在剩余的一共也就数万人马。 一年之后,姚启圣派人主动对驻扎在金门、厦门等岛屿地区的郑经驻军,发动了突然袭击,并最终夺取了这些地方。 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郑经在大陆的根基,是彻底被拔起了,所谓的“台澎金厦”,就只剩下澎湖列岛和台湾岛了。 战报传到京城后,康熙帝大喜,当即进姚启圣为兵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衔——后者虽然是一个虚职,但却是一个极其难得的荣誉,非一般的战功可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137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