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金门情思

图文/肖灿先

01

眺望金门

  对金门,我向往已久。

  那是年暑期,我第一次来厦门,在鼓浪屿游览了一遍,大家坐上游艇在海上绕着鼓浪屿航行。当游艇走到郑成功塑像前面时,导游指着前方说:“那边是金门的大担、二担。”大家立即振奋起来,齐齐望着前方,大海上的岛屿模模糊糊,有人说:“把船开过去。”立即引来一片笑声。导游说:“开过去可就回不来了。”一会儿,游艇停在了厦门游轮码头。

  年暑期开始,我成了厦门的常客,多次走在环岛路“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巨型标语牌下,大海上距此米的岛屿就是小金门(亦称烈屿)。夜晚,只见灯光闪烁,可那边的情景只是一个谜。

(民居)

  我曾经两次去到小嶝岛。这座小岛面积仅0.8平方公里,是大陆距离金门最近的地方之一,仅隔米。它和旁边的大嶝岛、角屿都属厦门市翔安区管辖,当年炮击金门,曾是著名的英雄三岛。那时,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不断派遣陆海空军,以金门、马祖等岛屿为前哨据点,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和破坏活动,妄图进而反攻大陆,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年8月23日,毛泽东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的炮弹从大嶝、小嶝、角屿直飞金门,给蒋军以重创。同样,金门蒋军的炮弹也倾泻到三岛,每平方米落了1.5发。大嶝、小嶝、角屿全民皆兵,配合解放军英勇战斗,表现十分出色,立下赫赫功劳,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三岛”光荣称号。

(大榕树)

  从厦门乘车到大嶝,再换乘游艇,在海上远望小嶝,只是翠绿一片。不过十几分钟,小嶝就到了。登上小岛,绿树浓荫,小楼林立,别墅成排,游人如织,好一派和平宁静的景象。岛上那棵最大的榕树,应该有几十米高,枝繁叶茂,无数气生根扎入土里,看上去是一片树木,给人以独木成林之感。树上挂了许多红布,写着吉利的词句,看来这是一棵神树。那棵又高又大的铁树,据说有多年的树龄,号称“八闽铁树王”。虽饱经创伤,却生机勃勃,最有意思的是它每年都开花,因此岛上的人都把它当成了吉祥物。岛上有几处民居,条石砌成,灰墙黄瓦,飞檐翘角,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只是这些民居大多已无人居住,居民大多住到新建的小楼或别墅里去了。

(铁树王)

  只要稍加留意,这片当年被炮火洗礼过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战争的印痕。走在路边,发现树荫下蹲着一门大炮,炮身几乎被树枝完全遮住。旁边一座低矮的水泥建筑,上面长满了青草,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一座暗堡。小心翼翼地俯身进去,里面空空荡荡,从前面的射击口探头望去,前面就是大海、岛屿。从暗堡出来,走前一点,是一条地道的进口,这条地道从东往西贯穿小嶝岛,代号,据说有多米,走进去,凉风习习,暑热全消,地道约2米宽,蜿蜒曲折,时有房间出现,当年不仅住人,也存放枪支炮弹。小嶝人说,那时地道是他们的保护伞。走到岛上的最高处,见有一处方形建筑,不宽却很高,应该有一、二十米,一问,原来这是海峡之声对台广播的遗迹,或许因为长年失修,已显破旧,当然没有高音喇叭。

  信步走到海边,这是一处海滨浴场,不少人在游泳。站在一块巨型礁石上,极目远处,对面的岛屿清晰可见。海中间有一道黄线,管理浴场的小伙子告诉我,这是分界线,不能随便逾越,过去了会受到那边的严厉处罚。我凝视良久,未见船只往来,唯有飞鸟在空中自由飞翔,还有海中的渔类,肯定也不管什么黄线、绿线,只管在水中穿梭往来。

(站在小嶝岛眺望金门岛)

02

走在金门

  孟冬时节的一个双休日,我去了金门。那天冷风劲吹、细雨纷飞。这是厦门少有的冷天,我和妻子、乡友手持厦门市公安部门发给的《往来台湾通行证》,在五通码头办完了出境手续,登上了“和平之星”号游轮。游轮在大海上只航行了半个小时,就停靠在金门的水头码头。办完了入境手续,便踏上了金门的土地。

  走在金门的土地上,感觉与厦门是两个绝然不同的世界:厦门是城市,金门是乡村。而让我们参观的,不是名胜古迹,不是山水风光,几乎全是昔日的军事阵地,这些阵地如今成为金门特殊的人文景观,形成金门观光的战地文化特色。

  成功海防坑道位于金湖镇成功村,临近大海,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坑道高两米,宽1.2米,总长为米,弯弯曲曲的坑道里有几个射击口,几个战士正在操纵一门大炮,指挥员右手高举,下达发射的命令,这组雕塑渲染出紧张的战斗气氛。当年两岸军事紧张对峙时,这里是作战与防护的工事,后来两岸局势改变,部队撤走,坑道废弃。如今,坑道里别无它物,好奇的游客纷纷把雕塑摄入镜头。

(成功海防坑道)

  旅游车将我们送到一座小山上,这里树木参天,鲜花盛开,一块大型花岗岩上“翟山坑道”四个大字分外醒目,下方是“金门国家公园管理处”,公园管理处怎么能管坑道?带着这一疑问走近坑道大门,明白坑道是从花岗岩中开凿出来的,可见十分不易。跨进大门,感觉分外宽敝,走过百米左右,坑道往下出现了数十级石阶。沿着石阶走下去,不禁大吃一惊,眼前竟然是宽阔的水道,碧水清澈,深不可测,水道靠近岩壁有长长的走廊,沿着走廊一直走过去,,眼前豁然开朗,那是茫茫大海。

  听了介绍才知道,翟山坑道原本是金门重要的战备工事,专供海军停泊登陆小艇。整个工事分坑道和水道两部分:坑道全长约米,宽约6米,高约3.5米;水道呈A字型,分两道直通大海,总长约米,宽约11.5米,高约8米,可容纳小艇42艘。坑道出口有7个房间供驻防人员住宿之用。工事完成后曾由海军海滩总队小艇第2大队进驻,后因坑道泥沙淤积与战备功能减退,于80年代后期移交金门国家公园管理处。公园管理处接管后,基本保留了坑道的军事原貌,尽管不见小艇,参观的人们仍能清晰地感受到战地文化的氛围,只是增建了必要的公共设施。有趣的是,公园管理处邀请音乐家制作了坑道音乐,每年10月均举行两天的“坑道音乐节”,让原来充满战争气氛的坑道飘荡起美妙的音乐。可惜我们这次去晚了,今年的音乐节已经过去了。

(翟山坑道)

  下午两点多,车子开到金门东北角的五虎山,山上是狮山炮阵地。导游催促大家:“快走,两点半举行炮操表演,去晚了就看不到了”。于是大家又进入一处坑道,迎着隆隆炮声拼命跑,只是这次不是下石阶去海边,而是往上跑去山顶。此处坑道同样宽敞,坑道里堆放着一堆又一堆炮弹壳。坑道尽头是一个百余平方米的空间,架设着一门大炮,炮管从坑道口伸向外面。大炮旁围了数百人。这时炮操表演开始了,只见七个小伙子身穿炮兵作战服,头戴钢盔,在一名指挥员的指挥下,列队、跑步、进入炮位、装填炮弹、拉动引线,只听“啪”的一声,腾起一团小小的烟雾,仿佛小孩在玩炮仗,围观的人群发出了笑声,连表演的人都笑了。其实表演的根本不是炮兵战士,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装扮的。据说这里曾由一个炮兵连驻守。解放军“8·23”炮击金门时,台湾当局十分紧张,求助美国从琉球美军基地运来了4门8吋榴弹炮予以还击,整个围头、大嶝岛、小嶝岛都在火力范围内,造成了人员伤亡。以后两岸局势缓和,三门榴弹炮拖到别处去了,剩下这门无法使用的供人们参观。于是,当年的炮击如今演变成了一种游戏。

(狮山炮阵地炮操表演)

  接着,我们来到一家刀具打造厂,屋顶上有“铁脚金门刀”几个大字,走到门口,就听到“砰砰”的声音,循声进去,只见一位师傅正从炉膛里夹出烧得通红、已成刍形的菜刀,放到锤打机上锤打,旁边的地上堆满了炮弹壳。一位讲解员给大家介绍:年“8·23”炮战,从8月23日到10月5日连续打了44天。以后改为“单打双不打”,一直到年中美建交,总共落下了47万发炮弹,炮弹壳堆积成山。有人突发奇想,以此打造锄头,结果很适合金门较为坚硬的红壤土。又有人转念一想,打锄头这么好用,如果打菜刀剁骨头一定也很锋利,于是又打菜刀,果然十分好用。久而久之,金门菜刀等刀具便成了一个品牌产品。据说一个炮弹壳可以打60把菜刀,存放的炮弹壳还可以用好些年,我有些怀疑。大厅里,购买刀具的游客正与售货员讨价还价,我忽然觉得,这不也是一种铸剑为犁吗?战争的武器弹药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用具,这是多么好的事情。遗憾的是,在金门不是所有的战争武器都用来铸造生活用具或供人们观看,也不是所有的风景都会供人们游玩,还是“有所保留”。

(炮弹壳打菜刀)

  走在金门的田野或空旷地区,只见到处都竖立着高约5米的水泥桩,初看以为是电线杆,可桩与桩之间没有拴电线,细看桩顶竖有三根大约20公分长的尖铁叉,导游说这种设施称为反空降桩,目的是对付空降的伞兵。

(反空降桩)

  金湖镇的陈景兰洋楼原是当年蒋军官兵休闲娱乐的场所,前面是金沙公园,公园正对着海湾,名料罗湾,站在公园看细雨中的大海一片迷丽,海浪轻轻拍打沙滩,确有诗情画意,大家正想走到海滩上去玩玩,却被导游制止了:“去不了!你们看,海滩上有许多水泥墩,还有一排尖尖的铁桩,大约两米长一根,是用火车铁轨截成的,叫轨条砦,斜插在水泥浇灌的水泥底座上,放在海滩上,防止敌人的船只抢滩。海水涨潮时,它们隐没在海水中,船只一旦撞上,就会严重破损。这里只放一排,有的海滩上放了两三排。另外,海滩上埋了许多地雷,踩上去很危险。”大家看看海滩,空无一人,只好作罢。我的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轨条砦)   

03

回望金门

  

  第二天下午5时,我们从水头码头办完出境手续,登上“捷安”轮,返回厦门。站在游轮上,回望金门,暮色苍茫,烟雨迷濛,金门在视线内越来越模糊,可在脑海里却依然清晰。

(民俗文化村)

  金门,古称“浯洲”、“仙洲”等,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海域泉州围头湾与厦门湾内,台湾海峡西部,西与厦门岛相望,相距仅18海里(指大金门),北与泉州市晋江市相望,东距基隆海里,东南距澎湖82海里,距高雄海里。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年)为牧马监地,五代时编入泉州属尾,与厦门同属同安县。年1月正式设县,以“因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而称“金门”,隶属福建省泉州市,辖区由金门岛、小金门岛(烈屿)、大担岛、二担岛等12个岛屿组成,总面积余平方公里,人口13万余人。目前由台湾当局管辖。

(公园)

  年10月,人民解放军解放金门的战役没有成功,历史的进程被改变,形成了两岸长期对峙的局面,金门长期成为蒋军的前线阵地。在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驻扎了17万军队,金门居民不分男女,16岁起参军参战,经济发展长期举步维艰,人民生活可想而知。“九二共识”形成之后,两岸局势缓和,情况逐步改观。年2月启动金门——厦门航海线,开始“小三通”后,金门发生了深刻变化。据说现在岛上的驻军仅人,因而过去的多数海、陆、空军阵地现在都供人们参观。

(小庙)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金门的经济发展的基础薄弱,如今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就农业而言,金门干旱缺水,地力贫脊,无法种植水稻,只能种植高粱、小麦、花生、红薯等农作物,且产量有限。大米、水果全靠台湾供应。工业首推高粱酒,可岛上生产的高粱有限,酒厂原料不足,难于形成很大规模。刀具、贡糖、一条根药业也是规模有限。金门本身无法解决全县的就业问题,因此13万人仅有6万人在岛上就业或留守,其余全部到台湾、大陆就业发展去了,来厦门的自然不少,有的人还在厦门买了房子。

(街道)

  走在金门,感觉比较冷静,田野里庄稼大都已经收割,显得有些荒凉,连个人影都见不到。城里街上,建筑老旧,车辆不多,行人稀少,晚上天一黑,商店纷纷打烊,没有霓虹闪烁流光溢彩,缺乏现代气息。即使早上8点前后“早高峰”,也不见车水马龙。岛上比较兴旺的当属旅游业,游客绝大多数来自大陆,估计为了吸引游客上岛,金门所有景点一律不卖门票。环境卫生堪称一流,各项服务热情周到。

(海滩)

  金门或许还可以说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她有平坦的土地、茂密的树林,绵长的海岸,还有温暖的气候、清新的空气、洁净的环境,她需要回到祖国的怀抱,需要架几座大桥,和厦门、泉州连结起来,让人们自由往来,谋求共同发展。那些竖立在田野和空旷土地上的反空降桩应该全部清除,再从大陆引去清泉,让稻菽丰收,瓜果飘香。那些斜插在海滩的轨条砦和埋在下面的地雷应该彻底清除,让人们自由漫步,还可以建设一批海滨浴场,让人们畅游大海,让上岛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那些金门高粱酒、金门菜刀、金门贡糖、一条根药业,应该借助大陆力量,做大做强,成为金门的支柱产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金门应该成为两岸自由经济贸易区,携手大陆,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成为“两岸一家亲”的典范。 

  我问导游小王:“你们是否忌讳说统一?”这位军人的妻子不假思索地说:“不忌讳!我们需要和平安宁,需要美好生活。”

  是啊,和平统一,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未年的金门,一定会东风劲吹,雾霾散尽,阳光和煦,普照大地,应该如厦门、泉州一样,高楼林立,车流如潮,流光溢彩,花团锦簇,经济腾飞,人民幸福!

(在公园)

——年12月5日

赞赏

长按







































百癣夏塔热片痘痘
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15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