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4/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从炮火到焰火

——厦门金门两门的历史性转折

每年大年初一的晚上八点整,在台湾海峡距离最近的厦门、金门两个岛屿上,都会在离对方海岸线最近的地方燃放节日焰火。那五彩缤纷的焰火照亮了两岸的上空,照亮了一弯浅浅的海峡,也温暖了两岸人民的心。

从年兔年春节的那一朵礼花开始,厦门和金门,这两个亲如兄弟的小岛,从昔日枪炮对峙的敌对双方,转换成共庆春节的邻居兄弟。两岸人民同庆炎黄子孙的新春佳节,两岸人民举头望明月,欣赏着承载友谊和亲情的多彩焰火,两门人民都向对方伸出了友谊的双手,几十年的隔阂在慢慢的化解……

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这样一个专题《两岸焰火映亲情》。它重现了年1月29日兔年大年初一晚上,厦门与金门首次对放节日焰火的情景。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了当年建议厦门市政府与金门同放焰火的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部主任张飞舟。回忆起当年的这个动议,张飞舟还是有很多的感慨。

张飞舟,曾任厦门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后担纲组建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对金门广播部(后改为对台湾广播部)。退休时,任厦门市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主任。

在采访的时候,张飞舟说起厦门和金门的关系,如数家珍。“厦门和金门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距离很近,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现在厦门所属的大嶝岛,小嶝岛与角屿岛,在年的时候是属于金门的。在抗日战争时期金门沦陷的时候,金门的县政府就在大嶝岛办公。在现在的大嶝岛上,还有一个金门县政府的旧址,在田乾村。厦门和金门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密不可分的,大小金门和大担、二担、三担等岛屿是厦门岛的天然屏障。所以厦门港内的风力比金门外岛的风力小三到五级。每年的台风和东北风季风被台湾和金门等星罗棋布的岛屿挡掉了许多,因此厦门港内风平浪静。这个地理环境说明厦门和金门密不可分,唇齿相依。在地理环境上,金门是厦门的钥匙。在行政上,金门历史上长期属于厦门同安管辖。金门直到年才开始建县。建县以后,大小嶝和角屿都属金门管辖。”

“我初当记者,去大嶝采访的时候,村里人拿的旧的便笺还是金门县政府的,还写金门县大嶝乡。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从地理、历史来看,厦门与金门密不可分。现在站在厦门的环岛路就可以看到大金门、小金门,看到大担、二担。而厦门翔安区的大嶝、小嶝、角屿岛离金门更近。退潮时,最近距离只有米,两岸之间真可谓鸡犬之声相闻。”

站在厦门的环岛路上看金门

大嶝岛上的原金门县政府所在地

厦门市位于东经°04′04″、北纬24°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

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区、翔安区等组成。陆地面积.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

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金地形图

金门县,古称“浯洲”“仙洲”等,于年设县,以“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而称“金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海域泉州围头湾与厦门湾内,屹立于台湾海峡西部,是台湾当局控制地区与祖国大陆相距最近的地方。现行政区划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实际由台湾当局的“福建省政府”管辖,同时也是台湾当局“福建省政府”“福建高等法院”金门分院所在地。辖区由金门岛、小金门岛(烈屿)、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北碇岛、乌坵屿等12个岛屿组成。

厦门与金门,这两门相距最远10公里,最近处仅米(摘自沈卫平《8/23金门大炮战》)。原来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岛,两门人民语言相同,风俗一致,同耕一片大海,同享一片蓝天。可是,从年开始,这鸡犬相闻的两个岛,分属了两个政权,成为了敌对斗争的最前沿。

但是,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密不可分,原来近在咫尺的两个小岛,很多民众两边各有亲戚,甚至往来两个小岛之间做生意。那是游泳都可以游到的地方,划着小船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厦门的渔民经常到金门沿海去捕鱼,金门的渔民经常把捕到的鱼运到厦门来卖。

有一位家住金门料罗湾的妇女,叫吕爱治。她每隔几天,就会从金门运送一批海货到厦门来卖。然后在厦门住两三天,采购一些生活用品,再乘船回到金门去。就是在厦门解放的前一天,她跟往常一样,运载了一批新鲜的海产品来厦门贩卖。没想到,第二天,解放军打响了解放厦门的战斗,枪炮声一响,她躲在旅社里不敢出来。等到枪炮声不响了,才发现,厦门解放了,金厦之间断航了,她再也回不去了。

从此,吕爱治一个人在厦门生活,什么苦都吃过,孤苦伶仃,十分思念在金门的八个孩子。年,50岁的吕爱治住进了厦门的社会福利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飞舟在采访的时候认识了她。于是,把她当成自己的长辈,经常请她到家里来做客,每年为她过生日,过年时都带着全家到福利院去看她。还通过各种关系帮她寻找亲人,可是都石沉大海!老人到年以岁高龄去世,最终也没见到自己的孩子。

祖籍福建平潭岛的张飞舟,母亲最思念的亲人——姨妈在台湾。两岸相望却不能相见的痛苦,张飞舟和其他有亲人被分隔在两岸的同胞一样,骨子里有一种对台湾回归的渴盼心情。

张飞舟的姨妈早在日本投降的那一年就随着做生意的姨父去了台湾。两岸成为敌对阵营以后,彼岸的亲人再也回不来了。

说起姨妈,张飞舟有很深的感触。“我很小的时候我母亲就说,我们家最亲的亲人就是姨妈。我母亲大概七八岁就没有父母了,只有她和姐姐相依为命。就是如果有一个糖果,她们也是两个人分着吃,她们就是这样的感情。后来大姨妈去了台湾。我从小就知道,我们家最亲的大姨妈在海峡的那一边。由于我们的家乡是开门见海,我生下来几个月的时候大姨妈就去了台湾,那时候日本刚投降。所以我母亲就一直说,大姨妈在海的那边。我母亲不会讲普通话,但是台湾两个字她却听得懂。因为一开始我们的口号是“一定要解放台湾”。我母亲就一直问,台湾什么时候解放?到后面来厦门住了,母亲听广播后就一直问:什么时候解放台湾?什么时候统一?老人家一直很盼望两岸能够早日统一,亲人早日见面。”

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顺利解放了厦门岛。年10月25日,解放军开始向金门岛进攻,准备一举解放离厦门最近的金门岛。但是,世事难料,以北方兵为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因为不熟悉海战,兵败金门。从此,两个唇齿相依的小岛成为战争的最前沿,开始处于旷日持久的敌对状态。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把金门当成了反攻大陆的最前沿。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要重回大陆的梦想。于是,金门,这个差点被人民解放军拿下来的小岛,成了蒋介石梦想中的跳板。他在金门这个小小的岛屿上布下了十万重兵,把小岛掏空,用兵员和武器填满了小岛地下的所有人工硬挖出来的空间。

年10月25日,解放军攻金失利,多名将士的鲜血洒在了金门这块小小的土地上。从此,解放军再也没有发起进攻。对于金门,毛主席那挥手指江山的大手,始终没有再次挥起。蒋军却以为大陆无法占领金门,肆无忌惮地骚扰大陆的沿海地区。“从年到年,他的占有很大优势的海、空军几乎全面控制了闽台间的海域和天空,向大陆沿岸发射、丢下了数以千万计的炮弹和炸弹,他的并不占有优势的陆军也放胆策动了千余次从连、排直至师、团规模的针对大陆的袭扰、突击行动,并有若干次小有所获。”(摘至沈卫平《8/23金门大炮战》)。

运筹帷幄的毛泽东主席其实一直在等待着时机。仅有一次的攻金失利,毛主席没有再次组织进攻。以新中国的实力,要拿下金门其实并不难,可是毛主席也把金门当成了牵制台湾的一颗棋子。双方的对峙,成为了两个敌对政权较量的尖刀。

年岁末,蒋介石宣布:“反攻中国大陆的准备工作差不多完成,向共产党的进攻很快就会来到”之后,毛泽东终于准备向他的老朋友出手了。(摘至沈卫平《8/23金门大炮战》)

年5月,美军发动了对中东的侵略,引起了全世界的愤慨。中国大陆数千万同胞上街游行,抗议美军的恶行。中国的 权力机构决定以实际行动支援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毛泽东做出了一个既可对美军敲山震虎、又让世界舆论无话可讲的决定——“炮击金门!”

炮击金门,即是中国内政,又牵制了美军,让美军一边要顾中东,一边又要顾亚洲,至少能缓解中东的压力。同时,也给投靠美国的蒋介石一点颜色看看。建国九年的中国大陆,海陆空军的实力已经比解放战争时期和 时期增强了无数倍。

年8月23日,经过周密的布置,几次的修改方案,几次的推迟时间,终于,在这一天的17点30分,那壮观的炮火撕开了台湾海峡上空那若隐若现的面纱。

“年8月23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做出决定炮轰金门岛。

历史应该记住这一时刻,公元年8月23日17时30分。

人民解放军战史上 规模之一的炮击行动拉开帷幕,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画卷是一幅将神奇、壮美和震撼力融为一体的泼墨。

波作战暗语:“台风”,持续时间15分钟。对北太武山金门防卫部,发射余发炮弹。对金门县城东北的敌58师师部,发射了0余发炮弹。对位于小金门岛中路的敌第九师师部,发射了余发炮弹。对小金门林边、南圹的敌25团、27团团部,发射了余发炮弹。对大担、二担岛敌营房、炮阵地、发射了近0发炮弹,对料罗湾敌运输舰,发射了余发炮弹……

第二波作战暗语:“暴雨”。 次火力急袭后暂停了5分钟,让海风吹散硝烟,让炮管稍稍冷却。17时50分再度开始,持续5分钟,重点压制开始零星还击的敌炮兵阵地。

第三波为 次的短促急袭,19时35分开始,每门炮打4发,对预计中的敌抢救、维修、灭火预以打击杀伤。”(摘至沈卫平《8/23金门大炮战》)

突然而猛烈的炮击,把金门几乎翻了个遍,没有准备的蒋军被打得焦头烂额。对于长时间蒋军骚扰而作出的重拳似的回应,解放军在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之下,时打时停,一会炮兵,一会海军,一会空军,轮番上阵,给了蒋介石足够的颜色看。

突然而猛烈的炮击震惊了国际世界,但毛泽东并不打算登上金门岛,从“8·23”炮战开始,连续44天,47万发炮弹落在了金门的土地上。这只是对美军参与中国内政的告诫,这只是对蒋军投靠美帝国主义的一次惩罚。但目的并不是针对自己同胞的,于是, 次大规模的炮战之后,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空。”(摘至沈卫平《8/23金门大炮战》)在依靠美国军舰护航的国民党军队那里,中国军队的任何措施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领海、领空。

之后,我军的炮便开始了打一天停一天,并向金门方直接宣布:双号打,单号不打,让他们补充粮食、水和弹药。再往后,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也通过前线的大喇叭宣布停战,让同胞们过节。

在谈到那场惊心动魄的炮战,张飞舟记忆犹新。“当初的炮战是一场政治仗,我个人的理解,海峡两岸是以炮火重申一个中国。这是我的观点,后来也有很多人这样说。当初的背景是美国要劝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退,撤回台湾本岛,宣布台湾独立。蒋介石尽管反共透顶,但是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一个中国的信念。他只是想把大陆拿下来,他还是想有一天他要回大陆,让他代表中国。他只是不得已被共军打到台湾去了,他只是打败了,他有朝一日要回来。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决定要炮战实际是打给美国看的。而且我们在声明里面说,只有美军护航就打,美军不护航就不打,美国军舰进入12海里我一定打!把内外分开来,蒋介石反抗,也是认为大陆是中国的,是我的,我跟你是内战。一个礼拜以后,我们广播:我们双号打,单号不打,让他们出来准备粮食、水,弹药。后面的炮战就成为政治战,我们每到元旦春节就宣布我们不打,你们可以过年、过节。我们就坚持一条,美军不得护航。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我跟你是兄弟,兄弟之间的打架,不管你是谁都不能来管。所以美国军队一进入我就打。这个炮战断断续续,从开始的实弹变成后面的宣传弹。所以这就是当时的背景。这场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当时蒋介石真的从金门、马祖撤回台湾,宣布独立,那我们解放台湾就更难了。”

两岸虽然成为了对垒的阵营,但民众之间那种血肉相连的关系却割不断。张飞舟说:“无论从历史,地理,文化,血缘,人缘,都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内战,民族的不幸,造成两岸隔绝的局面,给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厦门和金门在情结上是很复杂的,说是敌人,其实有我们的亲人。又这么近,多少人家有亲人在那边!在沿岸,有多少人望着对岸,思念亲人。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虽然还没有开放探亲,但是两岸的人民已经在偷偷地往来了。渔民的来往,货物交换,海上走私,都有了。有的人乘着渔船偷偷地回来,各种情况都开始出现了。

我采访过一个小嶝岛的渔民,他到金门马山那边去抓鱼,炸鱼,结果把腿炸断了。后来金门提出抗议。当初那样的情况,确实是我们渔民有的靠得太近了。我亲自听渔民讲,他们近得连阿兵哥汤匙掉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也就是说,靠得实在是太近了。这说明民众已经是无法隔离的。这里面也出了很多故事,民间偷偷地来往,物资交换,走私,还有一些政治人物的来往。林毅夫就是从金门游过来的,后来当到世界银行的总干事,世界银行的副行长,他就是这样游过来的。还有我当初采访过的许志淞,虽然我们后来还是把他送回去,但他也是因为大陆有亲人,就冒险游过来了。

就是这样。最主要是老百姓的那种情感割不断,由于厦门和金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父母亲在对面,有的姐妹在对面。有的兄弟姐妹在两岸,有的一个家庭,夫妻隔在两岸,这种情况很多,故事很多。因此,在两岸关系气氛缓和的时候,厦门与金门两地人民对缓和的期望特别高,也特别敏感,情感特别深。我过去写过,金厦海域是两岸关系的晴雨表。这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由历史文化决定的,由亲缘血缘决定的。”

年,张飞舟的姨妈终于忍受不住离乡和亲人不能相见的痛苦,以七十多岁的高龄,从台湾转道香港,偷偷地回来了。老人在厦门见到了她日思夜想的 的亲人——也是将近七十岁的妹妹——张飞舟的母亲。姐妹俩住在张飞舟厦门的家里一星期,充分享受着亲人相聚的快乐。

姨妈走的时候,把很多人家托打听亲人的条子藏到鞋底带走。在两岸还是敌对阵营的情况下,她偷偷过来已是冒险,再带寻人纸条回去,更是冒险。当时张飞舟问姨妈带那么多条子怕不怕?她说,怕也没办法,受人之托,大家将心比心。是的,那种寻亲的急迫心情战胜了一切。亲人离别的痛苦大家都有体会啊!好在70多岁老太太检查得不太严格,老人不仅把信带回台湾,还让自己当船员的小叔子去金门帮助寻找吕爱治阿婆的亲人。高龄的吕爱治阿婆经常自己从社会福利院跑到张飞舟家里。她把张飞舟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在那里,她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在等待到处帮她找亲人的张飞舟能不能带回来好消息。

随着炮战的渐渐缓和,双日打,单日不打的约定也开始在淡化。甚至,双方都把炮打到了无人地带。后来,炮弹里装的就不再是火药了,而是宣传品,再往后,风筝也成了两个小岛之间往来的纽带。风筝带去了无数的化解蒋军官兵心结的宣传品,也带去了饱受战争苦难而生活用品奇缺的金门老百姓所需要的生活用品。渔民们悄悄地私下在海上进行交易,战争的硝烟慢慢被海风吹散了。

渐渐的,两岸的高音喇叭声也在慢慢的代替了炮声。两岸都设立了高分贝的高音喇叭,不间断地向对方广播。

年,随着两岸气氛的缓和,根据对台工作的需要,按照福建省委、厦门市委对台会议的要求,福建省台办要求厦门人民广播电台要开办对金门广播,福州人民广播电台要开办对马祖广播。年9月,厦门市委批准厦门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对金门广播部。听到文件传达,当时年富力强、时任厦门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的张飞舟坐不住了。与台湾的深深情结,令他百感交集。再三思考,他站出来,主动请缨,担纲对金门广播部的组建工作。

当时张飞舟所担任的新闻部在厦门人民广播电台是个主要的大部门,管着20多个人,各方面工作条件均已成熟,工作局面已经打开,工作非常顺手。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担任这个部门的主任,权利和业务的施展面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可是,要去重新组建一个新的部门,而且,只有四个人的编制,一切要重新开始,无疑是困难重重。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放弃大部门的主任不当,去组建小部门?

张飞舟感慨地说:“我是凭着对台湾、对金门的感情。不单有大气候,还有家庭的情结。那个时候我提出来,真的是一个情结,人总是要有一种使命感。我们身在厦门,生活在台湾海峡边上,作为新闻记者就要为祖国统一摇旗呐喊,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我一直很难理解,心里面有一个结,就是说两岸都是中国人,两岸都说自己是中国的一部份,那为什么同胞间这个结解不开?我们从开始提要解放台湾,到后面一直强调要和平统一,但却迟迟不能统一。作为身在台湾海峡边上的一个新闻工作者,能为海峡两岸做点什么?我一直在这么想,不管是我当记者还是当主任的时候,只要是对台的采访工作,我自己是积极支持的、参与的,而且对我周围的同事也是积极鼓励他们。就是这样的前提。”

就这样,41岁的张飞舟主动担纲,成为了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对金门广播部 位主任。对金门广播部成立以后,克服了许多困难,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了对金门的广播。年10月5日,也就是十月份的 个星期天,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对金门广播正式开播。 次播出半小时节目,每个星期播一次,反复重播。刚开播的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对金门同胞广播,以服务金门同胞为主,播放寻找亲人的消息,及时播放气象预报,也介绍厦门的投资环境,提供各种信息。

节目的播出受到了金门人民的欢迎,金门民众及当地的官兵都有意识地按时收听来自对岸的消息。节目开播以后,寻亲这个栏目尤其得到了两岸同胞的。到后来,不仅仅是厦门及附近的民众来要求播放寻亲启事,连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民众也纷纷委托厦门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寻亲启事。

有一次,当张飞舟得知当年的驻守金门的司令赵万富是云南人,就利用与同事到昆明开会的机会,走访了他的家乡南华县,访问了他的母亲。并把老人的讲话录下来,做成广播节目对金门播出。赵司令真的听到了广播,激动非常,他从台湾设法辗转,托人寄钱给他的母亲。那段时间,不仅金门的老百姓,就连驻守金门的官兵,也经常在风向往金门吹的时候,跑到与厦门相对的沙滩上,静静地聆听厦门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渴盼着听到家乡亲人的消息。

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对金门广播的节目越办越好,得到了两岸人民的喜欢。随着硝烟的散去,广播声,音乐声的飘起,两岸的关系有所缓和,民间的往来越来越公开化了。海上的渔民听着大陆的广播随时前来避风,两岸的红十字会也开始有了联系。有一次,金门有一个叫李大伟的渔民不幸落海,尸体漂浮到了南安。南安人民通过红十字会,把他的遗体送了回去。这个事件经广播电台播出之后,让两岸人民非常感动。两岸的坚冰已开始融化,不再是老死不相往来了。关系在慢慢缓和,广播节目播出密度越来越高,内容也有所变化了。节目的内容也由动员蒋军官兵回归祖国,更多地侧重于服务两岸人民的寻亲、气象,甚至介绍生活常识、介绍家乡建设等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兔年的春节在两岸气氛慢慢缓和的形势中来到了。

当时厦门人民广播电台的对金门广播部常常参考台湾的渔业电台的气象服务,以更好地服务于金门的百姓。所以,对金门广播部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收听台湾渔业广播电台的气象广播,用于编制完整准确的气象节目。

就在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左右,也就是离农历春节还有五六天的时候,大家正忙着准备春节的节目,包括内部整理,做着放假前的准备工作。就在这一天,对金门广播部的主持人庄静突然从台湾渔业广播电台的广播中,听到金门将在年正月初一的晚上,在离厦门最近的金门县金城区放焰火的消息。金门要以这种形式庆祝两岸人民共同的节日,希望大陆同胞共同欣赏。庄静觉得这事非常有意思,就向张飞舟汇报了。张飞舟自己也反复地听台湾渔业广播电台的广播,确认了这事。当时,张飞舟的 念头是,金门在最靠近厦门的地方放焰火,意在让厦门人民能看得到,那么,如果厦门也在离金门最近的地方同时放焰火,也让金门人民能看得到,这岂不是太妙的事情了?

“如果焰火能够一起放,那是多好啊!因为焰火是和平的象征,是喜庆的象征,又是在春节。大年初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两岸都是中国人,两岸过的节日都是一样的。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如果能同时燃放焰火,那是多有意思的事情啊!多美啊!这是应运而生的事情,两岸缓解的条件已经成熟了,两岸关系已经开始缓和,这是多好的事情啊!”

张飞舟为自己的想法兴奋非常!他立即给市委办公室有关同志打电话,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之前当新闻部主任的关系,他跟市委办公室很熟,可以直接打电话。

接电话的是当时的市委办公室的一位姓罗的秘书,他一听,也很兴奋,马上向市领导汇报了。张飞舟一直在盯着这事的进展,不时地打电话问结果如何?没想到,罗秘书的反馈竟然是说,这个主意好是好,但时间来不及了。领导的意思是马上要放假了,各种准备工作来不及做,等到农历正月十五再放吧。

张飞舟一听,急了,直接跑到市委办公室,找到领导,急切地说:“不行啊,这件事的意义就在于同时放。金门方面是要在春节,正月初一放焰火,没说要在正月十五放啊。如果两个昔日敌对的岛屿能在共同的节日里同时燃放焰火,那是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当时的厦门市领导终于被张飞舟说动了,同意与金门同时燃放焰火!

离农历春节只剩四天时间了,市委办公室马上召集联席会议,召集了市委宣传部、警备区、商业局、供销社、郊区各部门及各供货部门,紧急讨论这个对两岸来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如何实施。应邀参加会议的各部门都对此事极力支持,大家摆出各自的优势,提出了 的执行方案,研究了最合理的分工合作方案,各部门以最快的速度紧急投入初一燃放焰火的准备工作中去!

会议一结束,由警备区派出的军车立即风驰电挚般地连夜冲往广东东莞,那里有好多个生产焰火的厂家。等天亮到达广东东莞生产焰火的工厂,才发现大门紧闭,工厂提前放假,工人们都提前回家过年了。怎么办?派去的采购人员和部队的同志们把情况跟工厂值班的人员一说,他们也受到了感染,非常支持,特事特办,立即以最快的速度通知能赶回来的工人马上赶回工厂。同时,驻厂人员带着厦门警备区的军车到各个厂家去收集焰火产品。部队的同志现场请教燃放的技术要求,还请回来一位师傅,终于在大年三十晚赶回厦门。

在部队车子派出以后,厦门市委一边掌握采购动向,一边安排燃放焰火的地点,确定在厦门岛离金门最近的香山上与金门同时燃放焰火。在出去采购焰火的车子回来之前,燃放场地及相应准备工作已经落实。

在广播电台的播音室里,一则令两岸人民欢欣鼓舞的消息也随着电波传了出去。厦门将在农历春节正月初一的晚上七点钟,在离金门最近的香山上与金门同时燃放焰火,欢迎两岸同胞共同欣赏!这则消息不仅通过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对金门广播反复播出,也通过部队31军的广播站反复播出,一时间,两岸同胞欣喜非常,两岸同胞将共同欣赏象征着友谊、象征着和平、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团结的绚丽多彩的焰火!

那是一个两岸人民欢欣鼓舞的春节,为了这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多少人度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这一刻,牺牲了自家的除夕团圆!

年1月29日晚七点,象征着两岸和平的七彩焰火准时在两个岛屿之间最近的海岸边燃放。多彩多姿的焰火照亮了两个岛屿的上空,也照亮了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大众的心。原本无法沟通的两岸燃放焰火的人员,像是互 定一样,一方先放五分钟,另一方再放五分钟,双方轮流放焰火,海峡上空此起彼伏,绚丽多姿的焰火照亮平静的海面。

这个两岸关系缓和的重大历史事件经新华社记者报道之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这个重要消息,海内外几十家新闻单位相继转载,人们纷纷评价:这个焰火透视着很多信息,有一种预兆,有很多解读,海峡两岸会有变化。舆论对此评价非常高。

张飞舟真的没想到这么一次的突发奇想,这么小小的一个建议,会带来这么大的社会影响,有这么大的意义。“这个点的意义一定在于同时燃放。从此以后,厦门和金门共同放焰火成为保留节目,每年的春节都同时燃放焰火。也有很多 来观赏过这个两岸同放的焰火。连邓颖超来厦门都上云顶岩上去看,胡锦涛来也看了,中央领导凡是春节来厦门的,都去看了这个焰火。”

五彩缤纷的焰火照亮了海峡两岸的上空(朱庆福摄)

年5月22日上午,金门下着倾盆大雨。专程来金门探寻当年两岸同放焰火情景的笔者和张飞舟老师夫妻俩去小金门的计划被打乱了,只好在酒店里等着金门教育局的许能丽课长的安排。

到了快下班的时候,许能丽课长来电话了,说要来接大家去县政府的地方走走,局长在办公室里呢。

金门县政府并不像内地的政府机关那么豪华,只是平常很旧的一座楼而已。管理着金门全县教育、体育、文化活动的金门县教育局,也只有一间大间的办公室和局长一间小的办公室。

大办公室里挤着二十多个位置的办公桌,桌上满满是文件资料。局长的办公室除了两座很大的书柜,一套沙发加茶几,空间就所剩无几了。

局长在忙着给这个签署什么文件,给那个签批什么报告,到了下班的钟声响起,局长才有空和我们坐下来聊聊。

张飞舟老师虽然不是 次到金门,但每次都是跟着旅游团往来,因此也没机会接触到金门的官方人员。这次,我们为了来打探当年金门对厦门首放焰火的初衷,办了自由行,一切由教育局的许能丽课长安排,这才有机会插空见下局长。

提到年春节金门首次对厦门放焰火的事情,李再杭局长果然很知情。他那时是金城国中的校长,所放焰火的位置就在他们学校旁边。当局还让他们派学生出来帮忙打扫燃放焰火后的现场。

那个时候,金门的县长还是由军界人士担任的。直到年陈水在以军人的身份当上了县长后,才开始进入民众选举的时期。也就是从陈水在那任起,金门的县长才是民选的。

但是,李再杭局长当年虽然不是县政府的官员,他所在的学校的操场却是放低空焰火的地点,当时的低空焰火是放给当地老百姓看的,所以在学校的操场上放。

张飞舟老师说,当年,在何厝的香山上可以看到金门放的焰火。李再杭局长说,金门是在慈湖边上放的,高空焰火对着厦门方向放;低空焰火在学校的体育场上放,散落在浯江的海边。高空的焰火在现在的金门海滨公园、现在的棒球场方向放。金门防卫司令部的官员们坐在莒光楼的楼上欣赏焰火。当时是金防部放的,但技术没有那么好。记得有一种焰火有小降落伞,放完后,满地都是小降落伞,就让学生们去拣。

当时放的时候很震撼,声音很响,从金门看大陆这边只看到一点亮光。李校长他们在学校的顶楼看焰火,军方的主官们坐在莒光楼的楼上看。金门先放五分钟,厦门再放,厦门是在会展中心的香山顶上放的,两边的焰火前后共放了45分钟。后来每年都放,技术和焰火的种类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看。

也就是那年的年底,台湾打开了老兵返乡的大门,退伍的老兵老泪纵横地回到了各自的家乡。两边的往来越来越密切了。

与李局长聊完,许能丽课长带着我们,冒着倾盆大雨驱车到了局长所说的 次放焰火的地方。现在这里是金门县的海滨公园,碧草如茵,绿树成荫。虽然大雨滂沱,但还是隐约能看到厦门岛的轮廓。

台湾的“福建省政府”办公场所也设在这里,真是选对了地方,这里离厦门最近。

张飞舟与金门教育局李再杭局长畅当年放焰火的往事

金门对厦门燃放高空焰火的地方

当年金门燃放低空焰火给老百姓看的地方,现在是金门的国家公园

金门莒光楼,司令们看焰火的地方

年5月的金门之行,笔者和张飞舟老师还有幸见到了金门的 任民众选举的县长陈水在先生。

陈水在先生年以军界人士大校的身份成为了金门县的县长。在县长任期间,他的军籍已满,就直接转成地方官了。金门县从那时起也实行了民众选举,他便成为了 任民众选举出来的县长。

陈县长也是一位爱民的县长。那位因为来厦门卖海货而被炮火阻隔在厦门的吕爱治老人,经常跟张飞舟提起他。

提起当年放焰火的事情,虽然不是陈县长亲自所为,但他当时也是军中一员啊。他说:“其实两岸的官方虽然不来往,但老百姓私下里来往得很热。当年有一句话,用焰火代替炮火,我们每年都对厦门放半小时的焰火,大家一起热闹,我们就提出这样的一个呼吁,成为保留节目。而且对两岸的交流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定位就是以焰火代替炮火,年底,正式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

陈县长说:“两岸关系搞了四五十年,终于到了一个和缓的阶段了。不打炮了,改成放焰火了,太有意思了,放焰火,非常的梦幻。两岸同时放焰火,我们这边先放,厦门那边晚五分钟放,老百姓很高兴。那年下半年,就开始了老兵返乡的工作。金门跟厦门有交流的关系,百姓也有和平的意愿。这个有和平的关系,当然那时候的环境,在我们台北能答应这个事情也是不容易的。地方政府的想法,你的作为和中央政府要能合拍,还有政治考量,这个是很难的。放焰火也是存在内心的一种愿望。所以要用放焰火这种形式来表达我们的心愿。”

继年两岸以焰火代替炮火之后,当年的年底,长年离乡背井的台湾老兵也得以返乡看望亲人了。年1月2日,象征着两岸进一步沟通的小三通正式通航了,两岸人民盼望已久的那条隔断的海峡终于打通了。

陈水在县长是 位通过小三通的航船走上大陆土地的台湾官员。在任期间,他也为两岸人民的交往做了不少工作。小三通正式通航以后,两岸人民不仅人员往来,经济也开始往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了。

他说:“我们在那个过程努力过,我们感觉到非常的安慰。你我都一样,像你刚刚讲的,尽了很大的力了。”

陈县长说:“金门留在大陆的还有不少人。漳州有个金门同胞联谊会,金门县有关部门去找他们,同胞如果想回来的,那是他们的故乡,县政府就给费用。还有大嶝,就与那边的社团联系。每次金门同胞回来,我都到码头去迎接。那些离乡多年,好不容易回到金门土地的同胞们,一踏上金门的土地,还没见到亲人,就哭得不行,跪在地上,亲吻着金门的土地。趴到土地上,很感动。”

笔者(中)与张飞舟(左)、陈水在(右)合影

两岸的焰火,不仅映红了厦金两岸的夜空,也温暖了两岸人民的心。大家看到焰火,很感动。有很多人在金门有亲戚,看到这两岸的传神传情之焰火,感动得掉泪了,仿佛对岸的亲人就在焰火中向他们招唤。每年对金门放焰火的时候,有很多人专程从各个地方赶来欣赏。有夫妻,有父母,也有兄弟。就像陈县长说的一样,两“门”从炮火变成焰火,握手言和,成为了一段历史的佳话。这个从年春节开始的佳话,代表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密切,民心所向。

年,两岸实现了小三通,金门同胞得以方便地往来两个口岸了。于是,经济命脉建立了起来,台湾同胞也通过金门的小三通,到大陆做生意,投资。小三通促进了两岸的经济发展。

年,台湾正式对大陆开放。从此,数以万计的大陆同胞到台湾宝岛旅游,感受台湾的海岛风光,更进一步促进了两岸的经济往来。

祖国,在民心中统一了。

厦门和金门的焰火,仍旧在每年的大年初一晚上向对方绽放。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但愿到永远。

刊登于上海《档案春秋》年12月刊

谢谢赞赏!

朱志凌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长按向我转账

谢谢赞赏!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23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