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有那么一群人,

他们是在厦门工作和生活的金门籍同胞。

他们与共和国同龄,

是新中国建设的见证者,

是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参与者,

他们身上满载着与祖国同呼吸共成长的时代印记。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日,厦门市金门同胞联谊会组织20余名70岁在厦金胞代表,走进曾经炮火连天的“战地前沿”——大嶝岛田墘社区的金门县政府旧址,重温当年两岸共同抗战的历史故事。在参观结束后的座谈会上,金胞代表围坐一起,畅谈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变与发展。得到一次“人生洗礼”

盛夏的骄阳照射在古老的红砖古厝,

一大片或“燕尾式”或“马背式”的建筑,

如凝固的交响乐章,

诉说着曲折、动人的故事。

如今的金门县政府旧址,当年两岸军事对峙的紧张与硝烟早已没有了,只有那些风霜侵蚀的斑驳疤痕、写满历史的老物件和老照片,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很高兴看到你们,我的老朋友!”今年78岁的大嶝岛岛民郑水忠老先生,早已等候在田墘社区的郑氏家庙。得知金胞代表要来,郑老兴奋地表示一定要当向导。他说,“我也是金门籍,能为同胞们讲述金门县政府旧址的故事,倍感荣幸。”大嶝与金门岛仅一水之隔,最近距离多米,是大陆与金门最近点,历史上曾隶属金门县管辖,民间亲缘、血缘交织,亲如一家。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金门岛。年初,金门县政府及国民党金门县党部先后在大嶝岛田墘村借用民居办公,继续行使行政职能,组织军民抗战。抗战胜利后,金门县政府迁回金门岛。

年,“金门县政府旧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福建省政府、厦门市政府也把其列入“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身兼厦门市文物保护管理员的郑老说,“金门县政府旧址”经过两次修缮,已完成8间房屋的维修工作,还有4间尚未完成。

当年的县政府总部、文书房、保安队队址、县政府会议旧址、国民党金门县党部、国民党金门县党部书记处等历史遗迹,依旧清晰可辨。看着斗拱飞檐的闽南传统建筑,听郑老生动传神地讲述历史,金胞代表们感慨万千。

他们中有的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感叹之余,还把一个个珍贵的影像定格在手机的镜头里。他们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来到这里,得到了一次“人生的洗礼”。

继续为祖国增添正能量

与祖国同命运,和母亲共成长,

风吹雨打中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

他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他们的经历,

正是共和国历史篇章的生动展现。

座谈会上,5位金胞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他们中,有的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有的是归国华侨,他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所历所闻、所思所感,尤其是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振奋。

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亲历者和受益者,金胞代表们虽然行业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深切感受,回忆起自己的奋斗历程,依然激情澎湃;畅谈起祖国的巨大变化,始终心怀感恩;展望新时代的发展,依旧信念坚定,言语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自豪感。大家纷纷表示,他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乐在新时代”的一代人,倍加珍惜新中国得来不易的成就,未来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继续为祖国建设增添正能量。

他们说:金胞与金门乡亲携手促进两岸交流        01

●郑水忠

  我是金门同胞,当年我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同安来到大嶝岛工作,一干就是六十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是福建日报社的摄影通讯员,大嶝岛上唯一的摄影师,可以说,我是两岸关系变化最直接的见证者,我选择用影像定格永恒的历史。这些年里,大嶝岛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曾在厦门工作的习近平同志曾三次来到大嶝岛,解决了大嶝岛上水、菜、租迁等问题。电、水、路的改善,让大嶝岛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后来,大嶝大桥、小嶝铁桥通车,不仅方便了大小嶝交通,也促进了两岸的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曾提出弘扬“英雄三岛精神”。这份拥军爱民的深厚感情,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三岛军民永远不会忘记。抗战期间,大嶝岛坚守祖国领土,寸土不让外敌,现在仍肩负着促进祖国统一的重任。大嶝三岛地处海峡两岸最前沿。厦门与金门门对门,关系亲密,金胞与金门乡亲要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包容并蓄、大气和谐”的精神,共同携手,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加强两岸基层交流、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02

●许伯钦

  我与共和国同龄,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尤其是我的家乡——大嶝岛的巨变。在我担任金门同胞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期间,我直接参与和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包括推动“小三通”从无到有、从不定期到定期;成立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协助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到金门演出一个多月等。

  以“小三通”为例。当时,祖国大陆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两岸人民共同要求出发,提出了海峡两岸应尽早实现直接“三通”,最早提出“两门对开,两马先行”的设想。但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台湾方面制造了种种障碍,这一设想未能实现。在海峡两岸金胞共同推动下,台湾当局迫于人民的强大压力,不得不开放厦金航线,使厦金直航最终成行。

  厦金历史上本是一家,厦金直航实现破冰之旅后,厦金成了大陆与台湾实现“三通”的试点,厦门成为两岸人员、货物中转基地和平台,重现了自古以来厦金之间的密切关系。

        03

●陈琼凤

  我祖籍是金门,父母都是赴印尼经商的金门华侨。我出生于印尼,年从印尼回国。回国后,我们去过广州、潮汕,父亲最后选在厦门安家,因为这是离故乡金门最近的地方。

  我们是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一代,经历过各种阶段,目睹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飞机、动车、高铁等交通设施的运营标志着国力的提升,村村乡乡通公路带动了三农振兴,新中国正在实现全面小康。经过两岸人民的努力,两岸实现直航,我也有幸回金门见到了我的表兄妹等亲人,实现了父亲未了的夙愿。

厦门和金门,

自古以来唇齿相依,

“金门县政府”曾设在厦门便是一个例证。

金胞来到这里,

重温当年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

感受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

更真切地了解了厦金两地的历史渊源。

咨询更多问题,请拨打厦门台胞服务热线↓

厦门市台港澳办、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合出品

来源:厦门日报

在看点这里







































白癜风多少钱
白癜风的民间偏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67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