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厦门坐轮渡到金门,18海里,只需半个小时。望着阳光下海波万点星星闪烁,金门岛则像一个美人儿仰面躺着在水中沉浮,心情竟有些激动了。如雷贯耳的金门,可以说她的名字一直伴着我,神秘感总是笼罩于心头。 一下船,放眼望去,金门的外观保留有岛屿更多的原生态,杂树林、田野、农舍、小水塘……跟厦门大大不同,厦门是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灿烂,人口有多万。听说金门只有4.8万人,驻军2.7万人,原来也热闹过,主要是驻军曾达10万人,但是两者不能比肩。这归结于金门的特殊,是台湾的最前哨,所谓的 道防线。金门导游接我们到观光车上说,别看表面,整个岛屿是个掏空的开水壶,外凉内热,下面全是军事要地和防空设施。想起来了有史料记载,仅年8月23日当天,解放军向金门发射炮弹有3万多枚,真是把岛屿外面炸个稀巴烂。 金门岛以农业为主,由于土壤大都是砂土和红壤土,只适合种植些杂粮如高粱、玉米、花生、番薯。金门的高粱酒为两岸人所喜爱,清纯醇厚热辣,主要是原料好和有着悠久的加工工艺。若仔细打量这一大片田园风光,依然能见到昔日硝烟烽火的痕迹,丛林缝隙里冷不防出现一段战壕和一座暗堡,山坡绿荫掩蔽的洞口有铁荆棘围着,还有一架架飞机披上了草皮叶片装饰。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忍不住问博学多识的哥哥:我们为什么不解放台湾?哥哥说,哪有那么容易,金门岛水下有几圈的电网炸药。导游证实了这一说法,说,没错呀,周边海底埋有许多地雷炸弹,这些年清除不少。 过去是“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一派令人紧张的景象。而今两岸关系改善,局面大大缓和,文化、贸易、人员来往加强了。金门不仅是大陆与台湾交往的中转站,还是旅游观光的胜地,那里有丰富的物产,有人文与战役的纪念园,有历史上 人物的足迹遗址,呈一副安静祥和的状态。导游说,两岸人民的友好交往是从守岛的兵哥哥开始的。我们将信将疑。他说,以前你们那边的渔民若是靠近我们周边,上司就会命令打炮,兵哥哥们有意打到船边上,激起的水柱水花银鱼闪亮,渔民们趁机大量捕捞。渔民了解我们的地形,绕开危险直达我们的暗堡下,扔入新鲜的好鱼,兵哥哥们立即扔出肉罐头压缩饼干。 我们参观了金门的翟山坑道。国民党兵败退至台湾后,于年开挖至年完工。这是水上的一条秘密涵洞,全长米,宽6米,高3.5米,人行坑道由石块铺就平展展的上台阶可以走出直达山腰;而水道在洞内另接一条长米高8米可容纳42艘小艇停舶并直达陆地的暗道,专用来运输军用设备和战备粮食的。洞穹和两边壁上人工挖掘敲凿的痕迹十分明显,大坑小坑深深浅浅,要知道这是花岗岩体,一凿一斧要费多少力气和血汗。望着深邃的水中倒影,我仿佛看见兵哥哥死去活来的身形。 人的劳作有时谈不上什么重大意义,如今局势缓和后,坑道的功能丧失,海面上可以光明正大行驶着来往的船只,翟山坑道仅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四柱三间三层的邱良功母节孝坊 金门的太武山为 峰,其实只有米,但见林木葱茏,整洁幽静,那风貌仿佛来到福建的某处公园,没有一点他乡异域之感。忽然,路旁高处蒋介石的题写“毋忘在莒”的大块石碑跃入眼帘。据介绍,这是老蒋年巡视此地题写的。成语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齐国只剩下两城了,齐襄王率众保“莒”,令大将田单坚守“即墨”,田单用火牛阵大破五国联军,夺回丢失的七十余城得以复国。老蒋借此典故鼓励金门将士完成反攻大陆之愿望。当然,历史证明这些都成了泡影。在不远处看到了颇为壮观的所谓烈士陵园,一个一个的军人墓碑呈方格状,宽阔的远远的铺展开去,芳草萋萋,庄严肃穆。 莒光楼位于金城东南郊 导游是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国民党军的第三代,他痛斥民进党搞 ,声称绝没有好下场! 金门人的文明素质还是较高的,行车不按喇叭,大街小巷干干净净不见垃圾,居民普通话讲得相当不错,对传统文化有较多的继承发扬。 厦门对着台湾的巨幅标语是“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在金门,我看到“百年荣耀幸福金门”的横幅,心中默默祈祷,但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都是祖国母亲的儿女啊,中国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更加强大昌盛,走向幸福安康的生活! 金门烈屿“方氏家庙”两岸族亲合影 选自《炎黄纵横》年5月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署名或删除,由福地炎黄(ID:fudiyanhuang)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盗用必究 福地炎黄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