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95.html

关键词语和典故:

黄海海战,鸭绿江防之战,金旅之战,威海卫之战

甲午中日战争起源于日本对中属朝鲜的内政干涉和经济侵略。日本强制朝鲜大米输出,导致了朝鲜东学党起义,而李朝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请求上国[1]清政府出兵援助,但是日本派出强大兵力企图攻占朝鲜。在同英国交涉成功而获得其实际支持之后,日本海军进攻中国舰队,引发两国间爆发战争。

甲午战争历时九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黄海海战发生于光绪二十年(年),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今辽宁省东港市)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的第一阶段,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九月十五日上午,清海军护送四千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大东沟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共十二艘,包括其全都精华,几乎可以说是倾巢出动。黄海海战历时五个多小时,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五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ruì”、“赤城”、“西京丸”五舰受重创,死伤官兵六百余人。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清史稿》记载:九月壬午,海军副将邓世昌及日人战於大东沟,死之(牺牲)。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甲午战争第一阶段:

在今辽宁省的东港市黄海海面发生了激烈的海战

第二阶段,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四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日军先于九连城(今丹东市市中心东北十二公里处的振安区九连城镇)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二十五日晨六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坚持抵抗,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二十六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甲午战争第二阶段鸭绿江防之战,日军占领九连城和丹东

金旅之战即旅顺和金州战役,金州属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金旅之战也开始于十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清军便没有在此处设防。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只有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日本军,暂时拖住了日军的行动。十一月六日,日军击溃清军连顺、徐邦道等部,进占金州。七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日军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yú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三十三个营,约一万三千人。十八日,日军前锋进军土城子,徐邦道的拱卫军顽强抗击,次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十九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二十一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陷于日军手中。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四天之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两万余人。《清史稿》简述:以旅顺失守,责李鸿章调度乖方[2],褫chǐ()职留任。十月壬申,夺丁汝昌海军提督,暂留任。

金州和旅顺口的地理位置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3],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是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光绪二十年(年)十一月三十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最后被歼灭。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这是日本在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由于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光绪二十一年(年)二月三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五日凌晨,旗舰[4]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十日,定远弹药告罄[5],刘步蟾chán亲手炸沉了自己的军舰后自杀。十一日,丁汝昌在洋员[6]和威海营务处提调[7]牛昶昞chǎngbǐng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自杀。十四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二月十七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光绪二十一年(年)是中国甲午年,中日之间这场大战史称中日甲午战争。《清史稿》概述:光绪二十一年(年)正月乙亥,日兵寇威海。丁丑,我海军与战於南岸,败绩(50)。己卯,吴大澂/澄chéng始出关视师[8]。辛巳,威海陷,守将戴宗骞qiān死之。改命聂士成统兵入关。丁亥,诏责李鸿章。庚寅,刘公岛陷,水师熸[9],丁汝昌及总兵刘步蟾chán死之。没记载是怎么死的,自尽是事实。十七日,丁汝昌获悉陆路援军彻底无望,北洋舰队已被国家抛弃,当晚,服鸦片自杀,延至十八日晨七时辞世。

甲午战争第三阶段:

年(光绪二十一年甲午年)二月十七日日军登陆威海湾内的刘公岛,清军全面溃败

甲午中日战争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清军先败于朝鲜,后败于辽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导致清军全面溃败,京津危急。

面对这种形势清政府惊恐万状,决意乞和。

美国为扩大它的侵略利益,乘机“出面调停”,单独操纵中日之间的和谈,在美国的示意下,清政府于年底派遣户部侍郎张荫桓huán和湖南巡抚邵友濂lián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广岛议和。日本方面认为张、邵两人官位太低,拒绝谈判,要求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鸿章去日本。

光绪二十一年(年)三月十九日,李鸿章带着儿子李经方和美国顾问科士达等随员一百多人,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抵达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商订和约。

马关议和一开始,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李鸿章进行讹诈、恐吓,威逼李鸿章在一份早已拟好的条款上签字。四月十七日,李鸿章在条约上画了押。关于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比较详细的表现第篇还有续述。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朝鲜完全“自主”,实际上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我国辽东半岛、台湾省、澎湖列岛等地;赔款白银两亿两;允许日本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各种工厂;开放沙市(今湖北省荆州市的一个行政区)、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签订六天后,俄罗斯帝国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伸张势力,便联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结果日本于同年五月四日宣布放弃辽东半岛,但要中国以银三千万两将其“赎回”。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

然而,三国干涉还辽对日本来说仍然是飞来横祸,它使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获胜之机侵占满洲(中国东北)的企图遭到粉碎,也使俄国增强其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在朝鲜的扩张。为了实现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二步(吞并朝鲜)和第三步(进军满蒙),日本重新整军备战,决定于十年后发动对俄罗斯的战争。关于日俄战争后篇将另有续述。

注释

序号

词条

读音

释义

1

上国

shàngguó

外藩对朝廷或附庸国对宗主国的称呼。

2

乖方

guāifāng

违背法度,失当;反常。

3

洞开

dòngkāi

(门窗等)敞开,大开。

4

旗舰

qíjiàn

海军舰队中,司令官或最高指挥官所乘的军舰。

5

告罄

gàoqìng

本指祭祀礼毕,今指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

6

洋员

yángyuán

在中国海关工作的或在中国海军服役的外国人。

7

提调

tídiào

负责指挥调度的人。

8

视师

shìshī

督率军旅。

9

jiān

溃败。

欢迎各位看官批削、斧正、推荐、点赞、转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76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