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3日,解放军3万多发炮弹猛轰金门,震惊了全世界。毛泽东决定采取这次军事行动真正的和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仅仅通过炮轰的方式来封锁金门,造成一种气势和压力,迫使蒋介石主动放弃金门,从而收复全部沿海岛屿。然而顾及到美国对炮击行动的反应,毛泽东想借中苏同盟的力量,达到威慑美国的目的。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提出关于中苏共同建立海军舰队的建议,恰恰提供了一个机会。 借联合舰队发难,诱赫鲁晓夫上钩 毛泽东对此建议大动肝火,态度粗暴,令苏联使馆和赫鲁晓夫十分不解。其实,毛泽东在共同舰队问题上向苏联发难,其主要目的就是把赫鲁晓夫本人引到北京,并与他签署一个公开的联合声明。 7月31日,赫鲁晓夫秘密飞抵北京。在与毛泽东的会谈中,赫鲁晓夫不厌其烦地解释苏联所提出的建议,一再保证绝无侵犯中国主权的意图。谈话间,毛泽东不经意地提到:“我们应该就会谈发表一个公报,也许我们可以吓唬一下帝国主义者。”赫鲁晓夫很容易就上钩了,表示答应:“这是个好主意,让他们猜一猜中苏究竟谈了些什么。” 随后发表的会谈公报称:“双方在极其诚恳、亲切的气氛中,就目前的国际形势中迫切和重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关系的问题以及为争取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共同奋斗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并且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 公报发表后,在北京的各国使馆都猜测,“两国军方可能会采取某些行动”。蒋介石认为,“此一行动乃为九年来俄共与毛匪双方勾结之最重要”的会议,并告蒋经国,中共“进犯台湾之期在即”。白宫认为,会谈公报是中苏在合伙试探美国是否会在苏联拥有弹道导弹的情况下在某些地区表现出软弱。 毛泽东这一“骗招”果然唬住了美国人。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炮击金门战役,美国判断,中共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毛泽东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7月末在北京会晤时达成的一致行动”。在采取军事行动时,让对手感受到中苏同盟的存在和中苏团结的力量,这正是毛泽东所期待的反应。 美国有限介入炮击行动开始后,苏联的反应很平静,表示支持中共的立场。美国站在蒋介石一边,于8月26日通知蒋介石,太平洋战区司令同意驻琉球海军陆战队、空军第二全天候战斗机大队即调往台湾第六舰队艾塞克斯号航空母舰和4艘驱逐舰自地中海调来台湾,加入第七舰队,另调中途岛号航母和驱逐舰若干自珍珠港来台。8月29日,艾森豪威尔召集会议专门讨论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应对危机的行动计划。9月2日美方又表示,美国海军可以在三里之外海面为蒋舰护航,空军则接防台湾,蒋军空军可增援金门和马祖。 美国态度强硬,毛泽东感觉到依靠武力会导致战争升级,引来美国人。9月3日,毛泽东下令炮击暂停三天,并作出指示“炮击金门是一种持久的斗争”。9月4日晨,电台广播了中国政府声明,宣布12里领海线。在当天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提出,美舰入侵我领海,我有权自卫,但不一定马上打炮,可以先发出警告,相机行事。 9月4日白宫发表声明,宣布美国“认识到确保和保护金门和马祖已经同保卫台湾日益有关”,并且已经做好军事部署,以便一旦总统做出决定时立即“采取既及时又有效的行动”。台湾报纸也跟着鼓噪:美国正在考虑对台湾海峡的军事冲突采取从护航直至“投掷原子弹”等“五种行动”。台海局势顿时紧张起来。 莫斯科给北京打开核保护伞这一下轮到莫斯科着急了。9月5日赫鲁晓夫打电话给驻华使馆,准备派葛罗米柯秘密去北京,通报苏联对台海局势的看法。苏联政府正在起草一封措辞强硬的赫鲁晓夫致艾森豪威尔的信,希望就此与中国交换意见。9月6日苏联派葛罗米柯到达北京,并分别会见了周恩来和毛泽东。 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周恩来的声明,宣布愿意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同一天,赫鲁晓夫在给美国总统的信中打了核保护伞,指出:“在目前美国早已不是原子武器的垄断者的情况下,它想用原子武器来吓唬其他国家的企图完全是徒劳的”。 当天,周恩来再次会见葛罗米柯,并转述了毛泽东暗示的意思:在炮轰金门时,中共中央已经考虑到美国在这地区发动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包括使用战术核武器摧毁我们的城市。这时苏联不必参战,只需对美国发出严重警告。只有在美国动用更大的核武器并以这种方式冒险扩大战争的时候,苏联才应该使用核武器给以报复性打击。9月27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表示在中国遭受敌人进攻时,苏联不会袖手旁观。 9月11日,因蒋军炮击厦门大学和美舰再次护航,解放军开始了第四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发炮2.5万余发。同一天,艾森豪威尔表示美国在“武装侵略”面前决不后退。 为了缓和局而,9月13日,毛泽东指示炮击改为“打零炮”。16日,赫鲁晓夫在克里米亚接见中国大使刘晓,除对台海紧张局势表示不安外,还提出一个建议:为打破美蒋在太平洋地区的海空优势,苏联打算向这一地区派遣一支空军部队,帮助中国制止美蒋的侵略阴谋。毛泽东给赫鲁晓夫回信,婉言谢绝了苏联的建议。 10月4日赫鲁晓夫又提出向中国提供导弹部队问题。毛泽东考虑的方针是:“地空导弹应卖给我,由我使用,他们派少数人来教。”毛泽东表示,苏联要派导弹部队和空军到福建前线,由他们自己指挥。看来,他们还是想控制我们的沿海,控制福建,就像美军驻扎在台湾一样,以后我们有什么动作都得问他们。 中国的拒绝令赫鲁晓夫十分不满,而且随着事态的发展,中苏在如何利用外交手段消除危机方面的分歧也逐渐加深。中国主张通过中美及国共之间的直接谈判解决问题,赫鲁晓夫为了在苏联的参与下尽快消除危机,决定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9月27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讨论了苏联政府关于消除远东紧张局势的措施,即争取10月初在新德里召开包括中、苏、美在内的十国首脑会议,讨论台湾问题。10月5日,周恩来正式向苏方讲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即决定暂不收复金门,准备发表个告台湾同胞书,从10月6日起,停止炮击7天火。迫于中方的态度,苏联不得不收回自己的建议。10月6日,彭德怀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台海局势便渐趋缓和。 同志们,点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