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同年诗友的交游与赠答诗

——以金门蔡复一与侯官曹学佺为例

原载于《东南学术》年第4期

作者陈庆元教授

作者简介

陈庆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

科举制同一科进士或举人,称同年。部分同年友因此结下较深的情谊,如果他们都是诗人,在交往过程中便产生了赠答诗。研究同年友的赠答诗,必须对交往双方的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应注意赠答诗产生的时、地、事,研究维系情谊的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基础;从文学角度出发,还得研究其诗歌风格的同异之处。蔡复一和曹学佺同为万历乙未科进士,“报国许身”是蔡、曹交谊最重要思想基础。二人诗风虽不大相同,但彼此互相尊重;蔡成就不如曹,却对曹称赏有加,颇见君子风范。曹学佺《石仓全集》为稀见文献,研究者在未见到此集之前而匆忙进行的研究,不免留下遗憾。

文人交游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能够展现出重要的文学生活图景。交游研究中,交往的时、地、事是最基本的要素。此外,还必须重视他们相互交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相互赠答的作品。交游中有没有存在主客双方相互影响,或某一方影响另一方的问题;所谓影响,包括政事主见、文学主张、生活情趣等等。总之,文人交游研究的相关内容是很丰富的。本文以蔡复一与曹学佺的交游与赠答为例,探讨文人交游研究的若干问题。

蔡复一画像

蔡复一(—)与曹学佺(—)都是万历二十三年()乙未科二甲进士,年龄相近,又同为福建人,故此结下深厚的情谊。蔡复一入仕三十年,拜比部郎,中年以后,擢湖广参知,备兵澧阳,迁山西左布政使,又巡抚郧阳,以兵部右侍郎为贵州巡抚,擢少司马总督黔帅,后病卒于军中,赠兵部尚书。著有《遯庵诗集》、文集、骈文集,其一生精力主要在政务,除骈文之外,诗文名声不甚著。曹学佺初授户部主事,左迁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擢四川右参政、按察使,以忤当道者降二级归,居石仓园十年;天启初重起广西右参议,以撰《野史纪略序》遭严谴归,家居二十年。其一生主要成绩在于著书立说,除百余卷的诗文集《石仓全集》外,还著有《大明天下一统明胜志》《石仓十二代诗选》等,总计二千余卷。蔡复一与曹学佺的情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年的情谊,二是文友的情谊,三是报效国家的情谊。

《金门日报》年6月6日副刊曾刊登《曹学佺与蔡复一早年交游》一文,讨论侯官曹学佺与金门蔡复一的早年交游。笔者曾撰《曹学佺交游总表》,列曹学佺交游对象近人(不含曹氏直系亲属)。其实,曹氏一生重要的交游者不过数十人,蔡复一即其中之一。曹学佺,字能始,卒年七十四;蔡复一,字敬夫,卒年五十。蔡复一的“早年”是三十岁之前还是四十岁之前?《曹学佺与蔡复一早年交游》一文引蔡复一《过曹能始石仓园》七首(《遯庵全集·诗》卷三),此诗作于蔡复一赴易州任,时间是天启元年()春,这一年蔡复一已经四十六岁,对于一个只活了五十岁的人来说,四十六岁了,不宜再说是“早年”。本文讨论蔡复一与曹学佺的交谊及历年赠答诗,不局限于早晚。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科,蔡复一、曹学佺同为二甲进士,蔡第二十七名,曹第五十名。这一科共人,蔡复一是同安浯洲人(今福建金门县),曹学佺是侯官人(今福州市仓山区),同为福建人,进士同科,名次接近。这年蔡复一二十岁,曹学佺二十二岁,成就科名的年龄也接近。蔡复一虽然小曹学佺二岁,但曹学佺举乡试早蔡复一一榜,为万历十九年()辛卯科,当时只有十八岁;蔡复一则为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时十九岁。万历二十二年秋,蔡复一从同安到福州参加乡试,蔡、曹可能结识于此时。即使此时不一定结识,这年秋冬北上春官,蔡、曹先后到达京城,也可能结识。即使考前不一定结识,发榜之后结识也在情理之中。乙未一科,多少青年才俊,王思任、李长庚、蔡复一、曹学佺等都在二十上下,才情也在伯仲之间,京城轰动;乙末科也因为此数人,后世遂传为美谈。蔡复一和曹学佺的诗文集,均不存少作,我们对他们二十来岁时的交往,只能知道一个大概。

曹学佺作品集

蔡复一与曹学佺成进士这一年,并没有马上拜官,都回乡待补。曹学佺壬辰科下第后成亲,蔡复一则在成进士后回乡待补之时成亲。回京城之后,蔡复一拜比部郎,曹学佺授户部主事,公署在潞河,故两人见面不可能太多。随后,曹学佺涉顺天丁酉科案,以所取士文奇诡,左迁南京大理寺正。蔡复一仍在京城任职,一北一南,限制蔡、曹交集。蔡复一和曹学佺文集都不收书信(蔡集收有送往迎来的启文,形式重于内容),作为同年友,他们之间往来的情况没有更多的记载。不过,曹学佺有一首诗透露了他们的书札往返不断,《寄答蔡敬夫库部十韵》:

自知疏懒性,于世不相当。除却千秋业,应无一事长。廷中不读律,署里日含香。只是寂寥趣,犹言佳丽乡。及期理湖禁,乞假治山装。亦有称同好,其如限各方。春花帝城艳,落日蓟门黄。武库窥钟会,兵书得子房。雁鸿来短札,风雨忆连床。愧我将何报,翩翩云锦章。

万历三十四年(),蔡复一服阙,补库部郎。次年,龙溪孝廉张燮上春官,下第,蔡复一作《榜出过徐务滋陈元朋张绍和适蒋太史道力徐武部鸣卿移榼在焉留饮醉作此歌》:“醉余出此送将归,只恐尊前雪又飞。”张燮先后作《落第之日道力鸣卿携酌见过敬夫亦至是日雪晦偕元朋及徐务滋剧饮夜分乃散用敬夫韵》《集蔡敬夫宅分得其字》《偶过蔡敬夫留酌》《留别蔡武部敬夫用原韵》。张燮南返预计过南京,故蔡复一修短札,请张燮充当信使。张燮到了扬州,径直往镇江,改变了绕道南京的计划,只遣小力到南京送书札。曹学佺收到书札后,作此诗以答之,表明自己在南京,粉署清静,近乎无聊,感叹无用武之地,羡慕蔡复一得武库之职,研治兵书,必有所用,并叙两人往昔风雨连榻、不一般的友情。

小力同时也送去张燮致曹学佺的书札,张燮传达了蔡复一对曹学佺的评价:“蔡敬夫读《石仓集》,几欲焚研。每叹足下郎潜有日,乃用人者渐成积薪。岂造物以秣陵名山川政供吏隐,未便令他进贤,夺之而趋耶?”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对曹学佺在南京多年不调,非常同情,南京山川名胜,可供吏隐,然实属无奈;第二,蔡复一说曹学佺的诗文写得实在太好了,甚至自惭形秽,几乎失却创作信心。这说明蔡复一与曹学佺的文字往来从未间断,有诗文或刊刻集子都会互相交流,相互品评。蔡复一“几欲焚砚”,是说曹学佺的诗文的确好,自己赶不上的意思,切不可理解为蔡氏的诗文一无是处。蔡复一为人谦和,与人交往,则看其长处,时或拈出大加赞赏。张燮也是蔡复一最要好的朋友之一,蔡复一说他弗如张燮者五,如博闻强记、游历山川、多交友朋、信守宿诺等。蔡复一总是以自己之“短”,突出友人之长,可见其谦逊厚道。他读曹学佺诗文,几欲焚砚,是很高的评价。当然,曹学佺在金陵组织金陵诗社,刻印《金陵诗集》,诗文名声的确也很大。蔡复一几欲焚砚,衬托了曹学佺,却不会让人有阿谀的感觉。

蔡复一印章

万历三十六年(),曹学佺终于升任四川参议,与蔡复一相隔更远。万历三十八年(),竟陵钟惺成进士,四月,拟入蜀,蔡复一有诗《别钟伯敬时伯敬有蜀行将晤曹能始故未及之》送之,并请钟惺入蜀后代他问候曹学佺。钟惺入蜀,恰好曹学佺奉命晋京,故钟不得与之相遇,此诗当时曹学佺未必寓目,但日后肯定也能见到。这年秋天,曹学佺由蜀赍捧还,至浔阳(今江西九江),爱匡庐山水,择雪桂轩,有终焉之志(后未果)。曹学佺在浔阳住了相当长的时间,秋冬间,蔡复一擢湖广参知,得备兵,将之镇澧阳。过浔阳,与曹学佺会面,作《久不晤曹能始年兄江州邂逅即当乖别情见乎辞》四首:

  

南归不过门,君似锦江人。爱此浔阳水,遥通滟滪津。入荆亦予部,与蜀正相邻。指水申前好,寻盟若有神。

世法能没雅,夫君何独殊。尽锄官气色,稍露古眉须。月涌浪兼雪,云生山即图。暂时供吏隐,愧我不能惧。

买山俸何有,卜宅意无涯。开径取依树,凿池防灌花。他年成地主,在郭即山家。来索明珠宴,何能空啜茶。

蜀星光满日,楚岫雾彼时。汰砾宜居后,寒花敢怨迟。疏纶追祖砚,种玉长庭枝。事事输君远,非专五字诗。

赍捧还,按规定有一段假期可以归家省亲,然而曹学佺却选择九江作为暂时休憇之地,故曰“南归不过门”;曹学佺入蜀前后已经两年,成都有锦江,故曰“君似锦江人”。蔡复一任湖广参知,荆州地近四川,所以说“入荆亦予部,与蜀正相邻”。也许,自从曹学佺左迁南京以来十多年没有见面,邂逅江州,格外高兴,重申前谊,践履盟约。第二、三首写曹学佺在九江经营雪桂轩,“尽锄官气色,稍露古眉须”,所谓“吏隐”,其精神与古人有相通之处。此时,蔡复一与曹学佺官阶接近,但蔡复一以为曹学佺前程无量,而自己则比较黯淡,不仅己诗不如曹诗,而且自己事事输于曹学佺甚远。蔡复一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自己相貌不如曹学佺;其次,蔡复一有女无子,无疑是块心病;再次,曹学佺会心鱼鸟,吏隐石仓,自己很难有此心境;最后,曹学佺长子曹孟嘉(—)已经十岁,渐见父风,白晳玉立,令人羡慕。

蔡复一四十岁之前,与曹学佺的交往及赠答情况,大致如此。

  

万历四十四年(),蔡复一自辰州归闽,经福州,向往曹学佺的石仓园,可能是归家心切,坐失机会。过了六年,即泰昌元年()冬,备兵易州,次年春离家赴任,经福州,过访曹学佺,作《过曹能始石仓园》七首:

有此真尤物,何疑赋遂初。酬予六载梦,证汝八行书。曲径皆山转,诸松肯水居。楼台随面取,一一翠襟裾。

坦步户庭里,居然山水亲。化工如有待,居子发其神。远执收无憾,幽光出日新。会心在鱼鸟,濠上或兹辰。

听淙字君草,岂不以期泉。寻响入花坐,如秋在我旁。岩虚琴写慧,阁定雨侵眠。蓄泄司灵脉,高人有节宣。

所赏兼登泛,焉辞一命舟。山阴道上过,剡曲镜中游。含壁青箱压,沈空翠乱流。欲穷烟水事,更上得江楼。

楼光君寝食,静者暂相分。极浦交天气,连山走浪纹。林开香妙悟,涧答鸟声闻。礼佛晨钟内,无言扣白云。

仍是诗文法,兼之经济才。寸灵微点缀,众影妙徘徊。桥路穿能幻,江山秀尽来。抱云思一宿,春与客心开。

倏然园事蔄,心眼颇交加。位置因高下,芳菲酌俭奢。避人深入竹,拈卷笑当花。若选锄芝侣,吾归欲徙家。

曹家有两座旧园,一在福州城郊洪塘老家,叫石仓园;一在福州城西,叫西园。曹学佺与其弟学修是在西园长大的。万历三十年()冬,曹学佺因得罪蜀王府和当道,降二级归。次年初,其父曹汲渠卒,西园归其弟学修所有,曹学佺从城内迁往石仓园,并对石仓园进行大规模整修营造。至天启初,成二十景,有山有水,有亭有台,有舟有坞,还有佛阁、琴房,闻名遐迩。“酬予六载梦,证汝八行书”,曹学佺曾作书相邀,蔡复一此行终于了却六年前游石仓的心愿。蔡复一前往易州,身肩重任,暂得一二日之闲,过石仓园,适逢其时,鱼鸟自来亲人,水可泛,山可登,曲径楼台、花草烟水、涧鸟晨钟、翠竹白云,远岫近浦,应接不暇,山阴道上不过如此。蔡复一非常羡慕曹学佺的悠游生活,说我可以当你的锄芝之侣,甚至还可迁徙追随。还说曹学佺有经济之才,有园林建筑超人的智慧,善于布置点缀,整座石仓园充满了浓浓诗意。这组诗还透露了曹学佺园居的心情,西蜀降级对他打击很大,“会心在鱼鸟”“无言扣白云”,曹学佺能做到这一步,实在难得。“蓄泄司灵脉,高人有节宣”,曹学佺也不是一个把才露尽、把豪情用尽的人,他做事有节制、有自制力。蔡复一对曹学佺很理解,也很佩服,毕竟是多年老朋友了。

天启元年(),蔡复一晋山西左布政使,归家。次年春,北上赴山西任,过福州,在石仓住了半个月。这是蔡、曹两人交往最为密切的一段时间,也是蔡复一诗歌创作最为密集的一段时间,多至二十余首。在石仓园酬倡的对象,除了曹学佺,还有曹学佺弟曹长生、长子曹孟嘉(字子兴),石仓园常客商梅(字孟和)、陈一元(字太始,一作泰始)、李同(字玄同)、陈鸿(字叔度)、陈宏己(字振狂)以及石仓园近邻的僧人等。蔡复一在石仓园所作诗有(附曹学佺等酬倡篇名):《简曹能始》(《遯庵全集·诗》卷四,曹学佺有《答蔡敬夫见简原韵时住石仓》(《林亭诗稿》)),《与孟和》(《遯庵全集·诗》卷三,商梅有《答蔡敬夫方伯之晋二首》(《那庵诗选》卷二十三)),《石仓步月》二首(《遯庵全集·诗》卷三),《再与曹能始步月》(《遯庵全集·诗》卷三,曹学佺有《同蔡敬夫步月》(《林亭诗稿》)),《移寓石仓园》三首(《遯庵全集·诗》卷三),《戏简》(《遯庵全集·诗》卷三),《归夜光堂》(《遯庵全集·诗》卷三),《次夕迟月》(《遯庵全集·诗》卷三),《偕邻僧至山顶》(《遯庵全集·诗》卷三),《酬曹长生用来韵》二首(《遯庵全集·诗》卷三),《过听泉阁试新茶》二首(《遯庵全集·诗》卷三,曹学佺有《听泉阁试新茗》(《林亭诗稿》)),《曹子兴以扇索书信笔奉赠》(《遯庵全集·诗》卷三),《同年陈太始侍御携酒石仓两日周旋谈辽蜀事有感》(《遯庵全集·诗》卷四),《答别曹能始》二首(《遯庵全集》卷四,曹学佺有《送蔡敬夫方伯之晋》二首(《林亭诗稿》)),《答别陈叔度》二首(《遯庵全集》卷四),陈鸿有《送蔡敬夫方伯之太原》(《秋室编》卷六),《答李玄同》(《遯庵全集》卷四),《寄别陈振狂》(《遯庵全集》卷四))等。夜光堂、听泉阁都在石仓园内。其中《移寓石仓园》三首云:

借园兼借春,难得此闲身。置榻当花上,安巢有鹤邻。僧疑行径似,水觉性情亲。虽愧逃名者,聊允芳径人。

万事真无赖,孤心幸不违。方知贫有味,未信赖为非。山水清相发,琴书累亦稀。避喧狥日月,客梦岂遑归。

尝有移家语,思之不偶然。钟声何必寺,地脉莫非泉。清福茶蔬供,静功经贝缘。主人分暇日,舟屐迭周旋。

蔡复一来到故人的园林,身心特别轻松,虽有愧于逃名,但暂时算得上芳径中人了,何况主人时时作陪,可登山,可泛舟。石仓园虽然没有寺庙,却有僧庐,梵呗钟声,恍惚丛林,“钟声何必寺”比六年前的“礼佛晨钟内”,似更加有味。四处有泉,是石仓园的特色。曹学佺曾说过“予石仓故嬴于泉”,蔡复一很欣赏石仓园的泉水。“尝有移家语”二句,回应六年前所作“若选锄芝侣,吾归欲徙家”,重申自己对曹学佺园居的羡慕之情。从这二十多首诗看,曹学佺还邀蔡复一在园中待月,月出则相携步月,直至夜深才踏月而归。二人徜徉于石仓园林山水之间,时或在亭阁品茗;除了品茗,曹学佺之子曹孟嘉(可能还有其他人),还以扇索字。偶尔有其他来客,对谈竟日而不忘辽事。间或还与邻僧(当也是曹学佺旧客)出园,登临洪塘附近的山峦。总之,蔡复一在石仓园的半个月,是他人生中非常难忘的、十分惬意的半个月。

曹学佺书法

蔡复一离开石仓后前往山西,当年又以右都御使的身份抚治郧阳,寻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兼巡抚贵州,直至节制广西、云南、四川邻贵州诸郡。不幸的是,蔡复一年五十竟病卒于军中。蔡复一北上次年,曹学佺再起粤西,蔡复一病卒时,曹学佺仍在粤西任上。二十多年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清兵入福州,曹学佺自缢于宅第,以身殉国。

大凡诗人之间有较深的交谊,都有一定的原因;我们研究诗人之间的交谊,研究他们交往的时、地、事是最基本的要素。但除了时、地、事,还应探究他们对时政认识、精神境界、特长爱好的交集,如果是诗人或文学家,还应讨论他们彼此的文学观或诗学观、诗歌理论、创作风格等等。我们前面说过,蔡复一与曹学佺同为福建人,年龄相仿,同为乙未科进士、科举名次接近,才情相若,这些都是他们交往的基础和缘由。

蔡复一和曹学佺都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93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