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哲学书院“家乡田野”的返乡调研项目引导大学生利用寒假返乡时间,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重新了解家乡风貌、认识中国社会,在调查研究中升华对祖国、家乡和人民的感情。年寒假期间,书院各项目团队深入乡间,以乡土调研启哲思生活。

项目名称

闽南风狮爷文化起源、流变与现存状况调研

项目负责人:

江云璨级历史文化学院

指导老师:许潇老师

团队成员:

林心怡级历史文化学院

王庆愉级历史文化学院

调研地点:福建省厦门市

1

项目简介

风狮爷以憨态可掬的石狮形象示人,是闽南地区的文化标志,至今在闽南各地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风狮爷的石雕,可见闽南人薪火相传的风狮爷信仰。此种信仰,可追溯到清代初年,闽南人将风狮爷视作“镇风止煞、祈祥求福”的神灵,尊之为爷,以辟邪镇风。今天的风狮爷仍承载着闽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但风狮爷从何而来、发生了怎样的演变、现存状况如何所知之人寥寥,本项目从历史文献入手,结合田野调查考略和梳理风狮爷的起源、发展与现状,以期架起风狮爷从过去走向现代的桥梁。

2

项目团队成员于年2月9日前往厦门风狮爷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地区——翔安区大嶝岛东埕社区进行实地考察。

公风狮爷(左图)和母风狮爷(右图)

大嶝岛目前可寻的两尊风狮爷雕像为村口风狮爷,一公一母,两尊雕像均一人许高,母狮持明镜。公狮左手持印,右手持剑,小组成员观察时两尊风狮爷面前均摆有祭品。大嶝岛古为泉州府管辖,年设金门县后大嶝岛归金门县管辖直至建国,特殊的建制使得大嶝岛成为闽南风狮爷文化与金门台湾地区风狮爷文化的交汇点,较有代表性。

在大嶝边防派出所的帮助下,小组成员采访了德高望重的原战地通讯员郑水忠老人。在老人处,小组成员了解到,这两尊雕像重建于年。最早大嶝岛仅有公狮,原形是虎头寨附近的直立石头。年村民将石头由海滩拉上岸,并用泥塑成狮子的模样,为镇风;后因村子白蚁频发,又修了母狮以镇蚁。而金门如今盛行的风狮爷也是由闽南地区传去的。

小组成员林心怡、王庆愉采访大嶝居民

小组成员江云璨采访郑水忠老人

如今两尊村口风狮爷不仅为当地镇风镇蚁,也成为了大嶝岛旅游文化线的一部分,在疫情前给村民们带来不少收入,俨然成为了大嶝岛的地标之一。它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代讨海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连接着闽南地区与金门地区的文化交流。

3

此外,团队成员也前往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新垵村北片寻访屋顶风狮爷。

《厦门古代建筑》(陈文著)中记载,新垵村北片号的房顶上,有一尊年代久远的屋顶风狮爷。屋顶风狮爷,顾名思义,是放在屋顶上的风狮爷。在新阳派出所和新垵村老人协会的帮助下,小组成员见到了这一尊年代久远的古物。这尊屋顶风狮爷大概20cm高,通体呈白色,为直立的狮子形象。

新垵村老人协会会长邱顶民告诉小组成员,这尊狮子大概有上百年历史,曾在文革时被破坏,体制下放开放时又被修缮。立着风狮爷的古厝以前是面对大海的,立这样一尊风狮爷在房顶上,一方面是为了镇风,另一方面是为了镇宅,守护古厝里数户人家的平安。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

供稿:江云璨等

视频制作/旁白:林心怡

视频素材:林心怡、江云璨、王庆愉

编辑:邓巧悦

审核:高洋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96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