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答苏秀才》 唐·李白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 远见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 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 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 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 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 栖岩君寂灭,处世余龙蠖。 良辰不同赏,永日应闲居。 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 缘溪见绿筱,隔岫窥红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 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1)张华诗:“朱火青无光。”张协诗:“钻燧忽改木。”吕向注:“改木,谓改其钻火之本也。” (2)《楚辞》:“折芳馨兮遗所思。” (3)陆云诗:“永路隔万里。” (4)谢灵运诗:“百川赴巨海。” (5)《三辅黄图》:《汉宫殿疏》云: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巨海”二句是正喻对写句法,言麟阁之广集才贤,犹巨海之受纳百川,甚言其多也。 (6)金阙,天子之门阙,犹金门也。 (7)谢朓诗:“复酌琼延醴。”张铣注:“琼筵,天子宴群臣之席。言琼者,珍美言之。醴,酒也。” (8)“白云唱”,即“白云在天,山陵自出”一篇。西王母与穆天子相唱和者。 (9)江淹诗:“宵人重恩光。” (10)云汉,天河也。“云汉希腾迁”,犹致身青云之上意也。 (11)《礼记》: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12)杨齐贤曰:扁舟,言功成名遂身退,如范蠡乘扁舟泛五湖也。 (13)鲍照诗:“妍容逐丹壑。” (14)《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神仙居之。 (15)《汉书叙传》: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16)《庄子》:黄帝游乎赤水之北,遗其玄珠,乃使象罔,象罔得之。李杖《述志赋》:“寄玄珠于罔象。” (17)李善《文选注》:“廖廓,高远也。” (18)《列子》:海上之人有好鸥鸟,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19)魏文帝诗:“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沈约诗:“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 (20)《周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21)《说文》:“篠,小竹也。”谢灵运诗:“绿篠媚清涟。” (22)《广韵》:“山有穴曰岫。”红蕖,荷华也。 (23)《诗经·国风》:“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朱传》曰:“薇似蕨而差大,有芒而味苦。”《韵会》:《说文》:“薇,似藿,菜之微者也。”徐铉曰:“一云似萍。”陆玑曰:“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味如小豆藿,可作羹。”项氏曰:“今之野豌豆苗也,蜀谓之巢菜。” (24)方弘静曰:“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言月出石若镜,风入松若琴也。琦谓“石镜”、“风琴”,盖是苏秀才山中之地名耳。若如方氏所解,恐大家未必有此句法。 (25)颓靡,颓坏靡散之义。 此诗作于公元年(唐玄宗天宝二载)。当时李白正待诏金门。苏秀才,名不详,隐居之处非凡。李白向来对这种自然造化的胜景就一往情深,于是就想象着苏秀才一定在眷恋自己,以至于“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待诏金门的李白似乎按捺不住内心的期盼,表示身世两忘,跟随苏秀才在大自然中终老一生。“得心自虚妙”的“得”既指苏秀才,当然也包括李白在内。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tq/100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