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概况 辛桥村位于县城西北22公里处。村庄东西宽米,南北长米,有南北主干街三条,东西街三条。西北临南营村,北临西圈村、东圈村,东临后薛村,东南临木佛村,南临郝寨村,西临邹平县焦桥镇西营村。自西向东流的孝妇河从村南穿过,自南向北流的人字河从村东流过,县道耿焦路从村南侧通过。全村现有户,人。有杨、张、刘、李、王、陈、赵、徐、孙、郑、袁、郝、尹、程、宋、董、鲍、温等姓氏,佤族1人,其他都是汉族。现有耕地.84亩,人均1.64亩。 辛桥村全貌 历史沿革 明天启《新城县志》载,“新桥,位置在县城西北二十里。”又据康熙癸酉《新城县志》载:此桥乃明末本县知县杨名时所修,“杨名时,河南商丘人,进士。放赈有法,持己廉慎。万历三十七年()任”。杨名时组织拆旧复新,故取名曰新桥。杨名时修桥后曾立碑纪事,北营村举人郑独复撰写碑文。清朝复修此桥的是地方士绅汪德。由于新桥村地处交通要道,这里曾是地方行政和经济中心。明朝置镇,此地为新城县八镇之一。《桓台县地名志》载,“新桥村,地处孝妇河北侧,明代立村。因村近孝妇河桥,故民称新桥村。”后来,村民为表建村之艰辛,更名为辛桥村。 清朝,辛桥村属新城县正德乡西五俭字约所辖;年,属桓台县第四区辛桥乡所辖;年10月至年8月,属“北邹长县”所辖;年9月,属桓台县四区所辖;年10月至年8月,属岔河区所辖;年9月,属桓台县第十一卫星人民公社所辖;年11月至年8月,属博兴县陈庄人民公社所辖;年9月,属桓台县陈庄区木佛人民公社所辖;年7月,属桓台县陈庄人民公社所辖;年4月,属陈庄乡所辖;年10月,属陈庄镇所辖。年11月至今,属马桥镇所辖。 村庄经济 辛桥村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为主兼营商业、建筑业等副业的村庄。辛桥村是明清时期,由博山、张店北上进京的主要驿道,又是南来北往经贸客商的主要干道。辛桥村很早就已立集市二、七大集(改革开放后改为三、八大集),设有牲口市、粮食市,有盐店,有沿街商铺、酒店、饭店等,曾是桓台县八大集市之一。人民公社成立后,辛桥大队分为四个生产小队,各生产小队除种粮食外,为增加生产队和社员的经济收入,分别办过木工坊、粉坊、暖坊副业。 改革开放后,辛桥村由于地处桓台县边缘,村民主要依靠种责任田和外出务工为生计。从事商业的有便民超市、饭店、废旧收购站、做买卖生意的等10多户,养殖户6户,但规模都不大,民建包工队2支。现村内立有集市三、八大集,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生活方便,增加了村民的收益。 年,全村人均收入元,在县城购房户约80户,全村拥有轿车约辆,大中型农用车辆10辆。 社会文化 民国初年,村里有几家富户人家办过私塾,只供自家孩子读书。年,村长杨永诲独资在村东南角建了一所学校,是该村有史以来第一所学校,聘请本村学儒王树昌任教,后相继请了前薛村杨义五、本村杨修五、刘子久等人任教,解决了平民百姓子女上学的难题。年,建立小学,政府调入公办教师,属东圈学区管辖,一至四年级复式班教学。1年,教师回原籍任教,辛桥小学附设了初中班,更名为辛桥附中,教师12人。年,新建学校,师生由旧校迁入。年,辛桥村初中并入木佛中学,保留小学一至五年级,3个教学班;同年成立幼儿园。年,辛桥小学并入木佛小学。年,辛桥幼儿园并入木佛幼儿园。全村现有大中专毕业生3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人。第一名大学生是王文洪,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村内现有卫生室一处,医护人员有6名,现有4名。年底,全村新农合参合率71.9%。 解放前,村民有扮玩的习俗,龙灯、旱船、高跷表演出色。年,在村民尹水亭的带领组织下,成立了辛桥村吕剧团,人数达30余人,排演的《三世仇》曾演遍木佛公社的各个村庄。现村内活跃着一支25人的广场舞舞蹈队。 截至年底,全村有线电视用户户,网络宽带用户户。 基层组织 辛桥村第一名党员是张景盛,年入党。年建立党支部。历任党支部书记:张景盛、陈之栋、王树梅、袁聿善、刘玉林、杨在金、杨在平、李安保、刘军、郝克志。现任党支部书记赵峰。全村现有党员60人。 革命烈士 张京云,又名张义斋,碑上名张义齐,男,年出生,年12月参加革命,清河军区清西2团3营,连长。年12月在高苑大王庄牺牲,葬于本村。 杨福修,男,年出生,年2月参加革命,华野10纵28师师部通讯大队,队长。年8月在福建白沙牺牲,葬于福建白沙。 李振东,又名李元香,男,年8月出生,年1月参加革命,华野28军84师,营教导员。年10月在金门失踪,年被追认为烈士。 杨在信,男,年5月出生,年12月参加革命,长山县六区区中队,战士。年3月在桓台辛桥北牺牲,葬于本村。 杨在新,男,年9月出生,年2月参加革命,华野10纵28师,排长。年2月在徐州牺牲,葬于河南杨家集。 刘汉泉,男,年10月出生,年10月参加革命,山东医院,副院长。年5月在桓台张桥牺牲,葬于本村,年批为烈士。 尹保亭,又名尹宝高,男,年出生,年参加革命,清河军区清西2团3营,连长。年12月在邹平李家套牺牲,葬于本村。 村庄古迹 杨氏宗祠清朝道光年间,辛桥村杨福旺生有七个儿子。其三子杨钦赐,五子杨钦礼,七子杨钦文,皆官至州同之职,在辛桥西南角建立了杨氏宗祠,现已毁。 长寿坊据传道光十一年(),因杨氏三子官居州同,杨福旺夫人胡氏寿至岁,道光帝御批杨胡氏建立长寿坊。此牌坊高8米,宽6.5米,中间街门宽3.5米,两侧街门宽1.5米,八个石狮分列两旁。牌坊系纯石结构,已毁,现遗址尚存。 史海钩沉 张四箴轶事据康熙《新城县志》载:张四箴,字心勿,新城人,居县北之新桥。美须眉,善谈笑。读书好持论,不苟雷同。补济南府学生,为文挟奇气,不屑龌龊程试之习,数绌有司,殊自得也。居常不问家人生产,茅茨数椽,北濒孝水,编枳为篱,杂植花树修竹。开户临流,啸咏终日,或并日而食,晏如也。生当有明末造,知天下已乱,独好兵策,奋髯搤掔,辄思请缨自效,得一当以报国。鼎革之初,济南以东群盗蜂起,率假义兵为名,竞欲致之。四箴心知其非,自避匿曰:“列郡滔滔,谁为霸府?便当披发入山,讵与小儿曹共槽枥也!”遂弃诸生孺人、稚子力耕杂作。时为歌诗以寓意,亦缘手散去。四箴性人物,侍亲疾、居丧皆尽礼。兄某为藩椽,死济南戊寅之变,徒步二百里崎岖畏途,自负骸骨以归,里人义之。康熙甲辰春无疾而逝,会葬者千余人。有《濯足轩诗集》一卷。户部侍郎王士禛撰传节文。 重修孝妇河新桥颂河渠一事,新城之巨利巨害也。滢滢一水,至与邻人争决塞、争生死、争郡邑割属,檄牍纷驰,几成不决之案矣。邑侯杨公起执牛耳曰:“何至是!”从容一言直之上官,而得割属地,遂以寝。百年河患一朝顿息,公之力也。河称浊流,冲波激浪,孔道古桥啮蚀半圮,公捐俸以为士民倡,有力者起而助之,逾旬而桥成。窃惟公之为新也,百废俱理,非只一河;公之为河也,定患息争,又非只一桥,而聊于桥乎见一念耳。乃一念耳已足垂永利,安可不纪?纪既成,继之以颂。 颂曰: 笼水汤汤,道漾山阳。百川灌之,汇我泽乡。 秋水时至,激流汇波。啮桥桥坏,惊无渡河。 居民苦之,邑涉成病。旅艰于途,孔道以梗。 我公日咨,咨尔父老。哀此一方,困于水潦。 乃捐俸金,于橐于囊。厥民子来,厥材孔良。 易卑以崇,撤旧而新。屹然长桥,成不逾旬。 偃卧于波,未云何龙?来饮于河,不霁何虹? 涉不褰衣,车不渐裳。载歌载舞,稽首彷徨。 使河如带,使流可竭。我公之泽,百世不绝。 如蜀武侯,如汉充国。山高水长,载此大德。 嗟哉巨?,害我新城。塞则深洼,决则兴戎。 公曰无然,一言直之。百年水患,一朝息之。 明德远矣,于此河渠。哀哀泽国,微公其语。 此桥修圮,关诸民社。舆人颂之,敢告来者。 明万历四十年郑独复 村庄人物 温桂卿,男,年出生,年参加革命,曾任潍坊市公安局副局长。 栋梁山,男,年出生,年参加革命,别名袁崇栋,曾任桓台县公安局副局长,随军南下后任浙江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中一,男,年出生,曾任齐东县县长、王村八三厂党委书记、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局党委书记。 杨兰修,男,年出生,年参加革命,曾任甘肃省兰州市劳改局处长。 罗刚,男,年出生,曾任桓台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赵学成,男,年12月出生,现任马桥安监办主任,正科级。 李安春,男,年2月出生,高级教师。 杨浩,男,年出生,现任桓台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任反贪局局长。 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