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夏季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24/4662968.html

年的金砖国家峰会将于9月3日至5日在中国厦门举行,这场国际盛事必将吸引全球目光聚焦到厦门。

为什么是厦门呢?

有人说,空气好、颜值高,会展经验丰富,城市建设完善。有人说,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自贸试验区等几个重大战略同时惠及厦门,这在全国是少有的,金砖峰会在厦门举行会晤,可以对中国发展模式获得感性的体验。还有人说,厦门是典型的外向型城市,具有浓烈的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情怀与优势。这些说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到了厦门的城市竞争力。

一、城市竞争力理论的启示

美国哈佛大学的波特(MichaelPorter)教授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并明确指出其分析框架完全适用于对地区、州和城市等级别的分析,他说:“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而我则认为这些投入要素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作用日趋减少。一国的竞争力不可能由其国土的大小和军队的强弱来决定,因为这些因素与生产率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以确保投入要素能够高效地使用和升级换代。”

正是从波特开始,竞争力理论进入了系统化研究时期,也涌现了一批城市竞争力理论。大多数理论都侧重经济结构因素,即城市地理、基础设施、产业企业和矿产资源等硬实力,这些因素对城市的影响显而易见,也易于量化和测度。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制度、环境、生态、文化、教育、规划等因素日益成为解释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甚至核心因素,软实力在城市的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最新进展来审视厦门,它强调的不仅是城市的硬实力,而且将软实力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

二、开放、包容是厦门发展的软实力

作为一个城市,厦门一直以来都有移民加入,以前主要是在海外打拼的华侨,-年从厦门流入的侨汇占全国的15.4%,可以说开放、包容是厦门与生俱来的基因。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成为大陆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城市之一,以侨引台,以侨引外是厦门的特色,外商投资企业在厦门工业中一直是主角。年,经济特区扩大到厦门岛内外,年厦门自贸区获批,对台、对外交流合作继续扩展。年2月,国务院批复《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出,“逐步把厦门市建设成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在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门户作用”。年,厦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生成一批互联互通、经贸合作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增长81.8%,新批境外投资额增长1.5倍,中欧(厦门)班列开行超过百列,并通过海铁联运延伸至台湾。

开放的体制、机制优势吸引了各路文化、科技、商贾精英,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30%以上,厦门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独步东部沿海,甚至超过了上海和杭州等经济和人口重镇。现在厦门的常住人口中有一半是新移民,无论是洋博士还是打工仔,他们都在为厦门做贡献,都深谙厦门小吃(如沙茶面、土笋冻)和中秋博饼的真谛,慢慢变成了厦门人。联合国人居署在《世界城市报告》中提出了“包容性城市(InclusiveCities)”的概念,强调城市对来自不同地域和背景人群的接纳程度,强调城市不同主体发展权利的同质均等性。未来一个阶段,随着城市移民阶层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水平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资源的广覆盖与均衡配置,将成为“包容性城市”社会平衡发展的基础性保证,这对于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具有开放、包容传统的厦门无疑具有竞争优势。

厦门市率先在全国建立城乡一体、内外一致的“全民社保”、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和社会保障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城镇化思路,不断提升开放、包容的城市竞争力。厦门市已基本建成“全民社保城市”,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应保尽保”,创造了全国社保的“厦门模式”。目前,厦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中,小学有55.5%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有52.3%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该指出的是,厦门的房价直追深圳、上海、北京,位居全国第四,许多来厦创新创业的新市民,难免望房兴叹,这已经成为普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tq/107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