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马,我总会格外对它注目。 在金门,我遇到一匹白马时,我用相机对着它反复拍照。 这匹马长得骠悍,它被主人用绳子绑在树下,吃着干草。因其是白色,我一下子就想到“白马王子”这个词,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观察它,与它默默对视。 白马意识到有人在拍它,它竟然像个小姑娘一样害羞,我感觉到它在怯生生地望着我,并且在原地打转儿。 它开始在原地转着,这让我有些着急,因为我知道要拍好马的照片不容易,毕竟,马是动物,尽管它通灵性,但毕竟不能听我一个陌生人指挥。 小时候,我只在电影中看过战马,看到骑兵沃野千里的场面,总是兴奋。我记得有一部老电影叫《白莲花》,里面的白莲花就是骑着白马,漂亮的女主角骑着白马呢,让年龄还小的我想入非非。基于此,我童年和少年向往的女生就希望她能像白莲花那样,骑着白马沃野千里。 白马,给我加深印象是张洁的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小龙马也是白马,看到唐僧骑着小龙王变的小白马去取经,常常在心里感叹:白马取经果真“快马加鞭”,“马到成功”了,因此对白马更加敬重三分。 后来,著名导演张纪中大胡子再拍《新西游记》,我去探班时,又看到该剧组的一新演员——一匹小白马,我与大伙一样兴奋地上前去摸摸它的背,当然也拍了它的照片。 每一次去金门旅游,我或骑单车,或租机车和出租车,这时候如果遇到马在路边吃草,或马车经过,我就想如果有租马,我也愿意骑着马游金门。因为金门岛,草木茂盛,鸟语花香,四季如春,如果骑着白马,漫步在麦田和高粱地之间,那种浪漫情怀就会像海风一样扑面而来。那绝对诗意、绝对浪漫,绝对过瘾,如“白马王子”。 在金门,四月份,会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城隍巡香民俗活动,我看到穿着古装的马军爷牵着马走在队伍中,我会冲上前去与军马合影,那军马披着彩带,神采奕奕,摸着马头,或牵着马绳,加上马儿又特别乖、特别听话,拍出的照片很上镜,成为我去金门拍城隍巡香活动的一个最佳打卡方式。 有一次在欧厝村,看到一匹母马正在认真地吃草,我当然停车拍马。金门与厦门不同的是,金门植被茂盛,草叶长得很高,那母马不用低头就能吃到嫩美的草叶。那母马的毛色黑得发亮,肚子鼓鼓的,一看就知道怀有小马仔,让人望马敬畏,不单我,许多观光客也上前拍它。母马的主人介绍说,这母马很厉害,生产了好多胎小马仔,对他家贡献很大。有人出高价要买他家的母马,他不愿意。我知道,他一家人对母马特别有感情,所以照顾得很好。母马的毛色这么油亮,主人不介绍,我也能一眼就能看出主人对它照顾有加。 马在金门并不多,却显得重要。早年岛上没有汽车,马车成为岛民出行的工具之一。不仅拉肥料下地,也拉收回的高粱和麦子,有时候村里有孕妇快要生产了,遇到紧急情况,也是用马车拉到医疗院去生产。 此外闽南地区,婚丧礼仪,也会用到马车队。所以,金门的马常穿梭于闹市间,已不惧怕人群。 马是用来骑的,在金门也不例外。有一次在金门的一本旧刊物上看到一张有趣的历史照片,是蒋经国先生和一位官员两个人同坐一匹马。那马个头不大,一个铁架座架在马背上,蒋经国先生脸带笑容地与另一位官员一人坐一边,在金门游行,留下珍贵难得的生活照片,可谓引领生活时尚。现如今,金门在一些景点好像还有用这样的坐马方式供游客体验拍照。 蒋经国坐骑的照片现如今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包括金门本地人。但马夫泪的故事在金门众人皆知,我早在十多年前,第一次去金门就听过,那是讲日本人在金门强拉夫、压迫金门人民的血泪斑斑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古宁头,遇到一位移居法国的金门大姐,在与她闲聊时,她跟我讲起一段旧事。那是他父亲跟她讲起的亲身经历的一段旧事。那是上个世纪初日本侵略金门时期,日本兵用日语命令她的邻居牵马,但邻居听不懂日语,日本人就“八格呀路”地骂人。邻居按闽南语的口音去理解“八格呀路”,以为是日本人要他把系马的绳子再往树底下系紧。那个日本人看邻居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以为是对抗他,又是“八格呀路”地骂,那邻居当然又把绳往下系,结果那个日本兵火了,直接开枪把那邻居打死。 这又是一个血泪斑斑的马夫泪! 金门大姐说,幸好时代在向前发展,像那个年代枪呀、炮呀伤害百姓的时代早已经远去了。 金门大姐说得对,那种不和谐的枪声炮声越远越好。 让马儿在金门自由奔跑,让金门人民永享太平的美好生活,真正成为“世外桃源”式的人间仙岛。 (此文今天见报《金门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tq/108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