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医治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10/8833326.html

在官方解释中,“桥”是被建造用于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曾有人说过:最早的桥梁可能是人猿为了过河推倒的一颗树。也许这也正是人类跨越自然地理障碍的第一种尝试。同时它也是古今诗人即兴赋作、传说故事欢聚离别、节庆民俗演艺欢聚的场所,民间更是有着“端午走桥”“春社踩桥”等祈愿求福的悠久习俗。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景象,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看到这幅画作,很多人不禁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出现在画眼位置上的偏偏是一座桥,而为何又是此处笔墨如此之多?或许这正说明了桥梁对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的重要性。一座看似简单的桥,可体现匠人技艺的精湛水平,可塑造热络往来的生活场景,可表达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景。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

贝尔纳多·贝洛托《里亚尔托桥那边的泻湖》

一、桥梁发展的历史图鉴:技艺、艺术、空间

1.1桥梁的技艺属性

桥梁可称为古代建筑的重要分支,也是古代建筑结构的实验场所。现存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赵州桥全长约64米,跨径37米,拱顶到拱脚间连线高度为7.23米,主拱由28道拱券纵向并列砌筑。拱脚宽9.6米,顶宽9.0米。

保存完好的赵州桥

桥身造型拱上加拱,玲珑秀丽,远望形似长虹,状如新月,近看巨石凌空,气势恢弘。古人作诗称颂赵州桥,说它是“月魄半轮沉水底,虹腰千丈驾云间”。赵州桥不仅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还具有更加神奇之处。

赵州桥从建成使用到今天的余年中,经历了多次地震,尤其是年3月22日发生在河北宁晋的7.2级地震,此次地震的震中距离赵州桥仅不足40公里,地震影响烈度达到7度,而赵州桥则安然无恙。

从建造技艺来分析,赵州桥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a.设计者李春采用了独特的选址手段,选择在地质断层的缝隙之中建造赵州桥,稳定的地基基础帮助赵州桥安然承受多次地震考验,这是对于天然地基的科学测算与精准利用。低拱脚、浅基础、短桥台的形式,每层石条均较上一层稍有出台,桥梁根部也更加稳定。

b.赵州桥开创了敞肩圆弧拱桥的先例,通过挖空桥肩,敞开桥梁肩部,节省材料,同时减轻桥身自重,有效的分散了桥体本身对桥基的垂直压力,更加符合结构力学,同时充分增加了桥身的排水面积。敞肩圆弧的设计形式,更是为厚重的桥梁本体增添了设计美感。

赵州桥细部

c.桥体各个拱券向内倾斜,相互挤靠,增强券体之间的横向联系,防止向外倾倒;沿主券面宽方向设置多个护拱石勾头,穿过各个拱券;每相邻两块石头都通过腰铁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近似于现代钢筋混凝土相互作用的方式,将桥身主体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

赵州桥能够经历千余年的岁月洗礼,是世界工程史的奇迹。精湛的技艺为其带来了不朽的文明价值。作为人类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媒介,赵州桥通过建造实践阐述了桥梁的内在价值:以科学跨越障碍,用技艺融入风景。

1.2桥梁的艺术属性

桥梁因为其特殊的功能、毗邻自然环境的位置,一直以来都是人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tq/126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