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台海情势相当紧绷,这不是哪一方制造出的舆论假相,而是真真实实的军事对峙。明眼人都能看出,近期两岸军方分别传出“不打 枪”的命令,再由大陆鹰派媒体《环球时报》解读点评,这本身就说明了情势的严峻性。

不过,正如我们常见到电影里拆弹专家在 一秒剪断电线,阻止定时炸弹爆炸的揪心场面,换个角度想,如果两岸军方同时下令“不打 枪”,那么是否可以说明,双方都在试图剪断令军事冲突“一触即发”的引信?换言之,以近期大陆大动作在台海军演、美军机频繁贴近大陆沿海侦查为高潮,台海紧张情势是否进入转折点?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战争是政治的工具”,西方兵圣克劳塞维兹的名言已被世界历史证明为真理。两岸之所以出现近20年来罕见的军事对峙,就是从年底川普与蔡英文通话开始,大陆航母过台海、军机绕台,台湾再以增强不对称战力、与美方军事合作升级作为回应,进而一步步形成的“安全困境”。

就小两岸而言,军事对峙加剧,根本在于蔡英文上任后,两岸红绿执政当局之间的政治问题是主线,军事是支线;就大两岸而言,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在所难免,军事只是矛盾爆发的冰山一角。政治决定军事这一颠扑不破的理论,对近4年陆美台大三角互动的新变化仍具有解释力。

这也决定了两岸高层并不希望台海真正发生军事冲突的心态。对大陆来说,“以武遏独”固然重要,但“和平统一”方针没变,深化融合发展还是大陆对台政策主旋律。对台北来说,“以武拒统”已提上议程,但“以武谋独”并不符合“宪法”义务,军方高层更多次强调不会“为 而战”。因此,双方虽然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某种程度也有交集,就是维持台海和平稳定。

但这个交集,毫无疑问,不在美国执政者的政治盘算之中。美方当然希望台海出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只要有一方开了 枪,就可以“借刀杀人”。正印证了不久前《中时》社论所言,“大陆以牺牲30年发展为代价拿下台湾,美国以牺牲台湾为代价重新坐稳全球老大,谁赚谁亏,谁赢谁输?”

职是之故,如果吾人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看此次两岸军方同时重申“不打 枪”,就很容易联想到年金门炮战之后长达数十年内,两岸“维持内战状态”却斗而不破的默契。那时,双方之所以维持默契,一方面是要维护一中架构,各自对外宣示两岸只是正朔之争,而非一中一台的主权分割;另一方面就是向美国宣告两岸双方都不同意美方“划峡而治”的“两个中国”方案,反对美国干预台海挑起事端。

回头看历史,再看当下。此时此刻,两岸军方重申“不打 枪”,这岂不是在回应绞尽脑汁希望台海两岸因为“打一枪”而爆发战争的美国?自由诚可贵,和平价更高,“金门默契”的历史启示恐怕应该为今人所汲取。

(作者为岛内智库研究员苏泳霖,本文发表于台湾《中国时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tq/133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