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张,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40年来,两岸关系虽然经历风雨波折,但终究冲破各种阻碍,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从各个角度来盘点下《两岸40年》。

40年前的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简称《告台湾同胞书》)正式发表。这份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对台工作纲领性文件,通过各种途径给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送去问候,融化了两岸之间38年不相往来的坚冰。

12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告台湾同胞书》。在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这份历史性文件。就在这一天,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尽管台当局将《告台湾同胞书》视为“统战工具”而极力抵制和防范,但楚崧秋在回忆录里承认,这份声明通过对台广播、空飘出版物、“心战喊话”等各种途径传递到岛内,“固国小组”已经无力应对大陆的“宣传攻势”。对于金门的民众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提心吊胆的炮击终于结束了”。从年的“八二三”炮战算起,延续了21年的金门炮战终于随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布而正式结束。还有细心的金门民众注意到,从年1月1日开始,大陆对台播音的称呼前加一个“亲爱的”,变成了“亲爱的台湾同胞们,亲爱的国民党军官兵弟兄,亲爱的金门同胞们。”

被《告台湾同胞书》深深打动的还有大陆籍国民党退伍老兵们。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的大陆籍退伍老兵约有12万人,是退伍军人中生活最贫寒的一族。相比国民党高级将领可以通过“第三方”与大陆亲友取得联系,这些退伍老兵不但生活艰难,而且数十年不能返乡,更无法与家乡取得联系。《告台湾同胞书》让他们看到回家的希望,岛内要求开放回大陆探亲的热潮空前高涨。

在各界的呼吁和压力下,年10月15日,台当局通过《民众赴大陆探亲办法》,允许除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亲属的民众皆可以赴大陆探亲,一年可有一次,一次3个月。长达38年两岸隔绝状态的坚冰由此被打破。根据当时的记录,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探亲登记,结果凌晨时分报名的人群就几乎冲破大门。台湾红十字会准备了10万份申请表格,在短短的半个月内被索取一空。

此后,探亲潮以及随之而来的“观光潮”“通商潮”,让台湾海峡两岸的往来不断加深。40年间,两岸关系已深刻变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的“三通”倡议,如今早已成为两岸的日常生活,两岸也从不相往来,变成大交流、大开放。

“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年,人在香港的台商黄紫玉看到《告台湾同胞书》里的这些话,下决心要协助大陆开拓两岸贸易。在台当局严禁台商投资大陆的年代,她不顾家人反对,赴福建厦门投资。后来,她的生意做到了上海、山东、北京,并成了台商中的第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多年后谈及初衷,黄紫玉说,那是“家国情怀使然”。

“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知道,你们也无限怀念祖国和大陆上的亲人。这种绵延了多少岁月的相互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告台湾同胞书》这段深情告白,引发台胞多少共鸣。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台商冒着被台当局起诉的风险,冲破重重阻力,以港资、外资的名义辗转登陆,是看到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更是受到了家人亲情的动人感召。

割不断的亲情,正是两岸交流最原初的动力,这力量坚韧如种子,能撬开巨石,钻破坚冰。年5月,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成员身穿写着“想家”的上衣,在街头发送“骨肉隔绝四十年”传单,每举办座谈会都有几千人参加。国民党老兵的无声哭泣,终于换来台当局开放探亲的政策。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一打开,就越开越大,再也不会关上。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传唱的诗歌中,在台商的投资里,在亲人思念的泪水中,是汶川地震时台胞的大爱援手,是台胞滞留日本机场时大陆领事馆的一视同仁。无论政治如何变迁,两岸永远是骨肉天亲,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这个事实不会变,两岸关系的发展大势就不会变。

台湾观光届人士万人大游行举牌“两岸一家亲”   

《告台湾同胞书》倡议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年9月30日所发表的“叶九条”,正式提出了实现两岸“通邮、通商、通航”,即“三通”的政策主张。原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办公室副主任郑岚表示:“毕竟隔绝了30多年,当时许多台湾企业家非常想了解祖国大陆,心情既害怕又复杂。但两岸总是一家,思乡的渴望终究还是战胜了恐惧。年4月,由台胞黄益建先生为主筹办的闽台行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落户福州的台资企业,也是全国的第一家台资企业。”说到这段两岸通商佳话,郑岚总会提起陈列于国家博物馆的一张证书。他说:“年4月,‘闽台行’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正式的批准,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批准证书‘外经贸资审字〔〕号’。年,福建省台联牵头,让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台资企业向国家博物馆无偿捐赠投资批准证书。”

广大台胞台商踊跃参与祖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充当了祖国改革开放的生力军和先头兵。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陈信仲表示:“那时候,中国大陆的《告台湾同胞书》、‘改革开放’我们都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tq/137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