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多月,年就将结束。 如果要用一个词评价。 五味杂陈。 暴雨、暴雪、疫情……像连续剧一样不停上演。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年,太像一个末日年份。 正好。 有这么一部电影,虽然也讲末日。 但相信看完,足以疗愈大家疲惫的心。 催了好几天。 今天给你们兑现: 《芬奇》 Finch 阵容很强。 美国老戏骨,汤姆·汉克斯。 戛纳新影帝,卡赖伯·兰德里·琼斯。 再加上一条狗。 一人一狗一机器人。 一部讲述末日求生的“人类独角戏”,题材不算新鲜,却超过了93%的科幻片。 《芬奇》做对了什么? 带着好奇,Sir看完了片子。 毫不夸张地说: 它或许是身处年初冬的我们,与电影最好的相遇。 01 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的地球。 这时代有个好处,夜晚的地球,极光随处可见。 美吧? 美的代价太大: 大规模太阳耀斑,让地球臭氧层荡然无存。 紫外线辐射,杀死一切被太阳光照射到的生物,天地间只剩黄沙肆虐。 人类社会随之崩溃,从此告别阳光。 肉体凡胎的人要在室外活动,必须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否则会很快被灼伤致死。 在这样的末日氛围里,男主角芬奇(汤姆·汉克斯饰)登场了。 作为一名前工程师,他生活在一座已经荒废的城市里,和一条名为古德耶尔(Goodyear)的狗相依为命。 这里被黄沙包围,犹如一座孤岛。 日常的生活,主要分两部分: 1、拾荒。 白天外出,在破败的城市里搜寻物资。 最让他开心的,莫过于发现狗狗能吃的口粮。 2、宅家。 每天拖着疲惫身躯踏进家门那一刻,是芬奇最幸福的瞬间,因为他知道有人在等他。 洗澡,看书,逗狗。 他们享受着短暂的温馨。 可无论哪种生活,背后都是同一种生活——等死。 常年外出作业,芬奇身体病变,命不久矣。 而他们居住的城市,会有一场长达40天的巨型沙尘暴,即将来袭。 为了自己,为了狗狗。 末世降临,此地不宜久留。 怎么办? 02 可能有人会好奇,明明太阳在白天伤害强,晚上减弱。 为什么芬奇非得要白天出门找物资? 像《我是传奇》一样? 因为。 在一个没有丧尸的末日里,人类便成了丧尸。 人类的文明与秩序坍塌,退化成野兽和怪物,抢夺资源,杀戮同胞。 芬奇不太一样。 很多细节体现着芬奇残存的“人性”,以及这种人性在当下的格格不入: 芬奇住在曾经的公司。 即使公司里只剩他一个,他还每天“打卡”; 即使只有一条狗陪他,他依然在读童话《小王子》。 一方面说明他是个自律、重规则的老好人; 一方面说明他没有放弃人之为人的文明和希望,他在用有序(的个人生活)来对抗无序(的外部世界)。 这样一个人,是不适合末世的。 但这样一个人,却决定和生命与灾难搏一搏。 他一边利用公司的设备,制造着机器人(卡赖伯·兰德里·琼斯饰),为自己死后,狗狗的生存做准备。 在机器人的脑子里优先储备了千百种跟犬类护理相关的知识。 另一边,带上全副家当,在巨型沙尘暴到来之前。 逃出这座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城市。 目标,旧金山。 一场末日版“西游记”就此开始。 别笑。 不信看配置。 一人一狗俩机器人(师徒四人); 开着一辆老旧的房车(骑着白龙马); 踏上了一路向西的求生之路(取经之路)。 可不就是一个西游记么? 03 众所周知,公路片,除了遇人,遇事,看风景。 更重要的,是主角成长。 那么《芬奇》中,谁是主角? 起初是机器人。 机器人学习成为人类的故事。 先说个彩蛋,芬奇带上路的这两个机器人,都大有来头。 一个叫杜威。 不太聪明,负责给芬奇装运捡拾各种小货品。 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取的,它出自年的科幻电影《宇宙静悄悄》,跟孤独的主人公作伴的一台机器人就叫杜威。 可见,芬奇是个“老”科幻迷了。 杜威在《芬奇》中就像《机器人总动员》里的瓦力一样呆萌。 而另一个,也就是杰夫。 人形,高智慧,芬奇希望它能够快速学习,可以在自己死后照顾狗狗的生活。 名字源自美国早期的著名连载漫画《马特与杰夫》(注意看漫画左上角,它正连载于我们熟悉的那个《DC漫画》),主要内容是两个老友之间的幽默日常。 △美国版《老夫子》 “Mutt”在英文里除了当名字,还有狗的意思。 既然狗是Mutt,那他就是Jeff啦。 名字也暗示了,他俩最终会并肩同行。 芬奇创造的杰夫,虽然天生一副好体格,高挑匀称还孔武有力,但内心却只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屁孩。 是的,他有内心。 当他第一次在镜子里照见自己的时候,他就发现了。 杰夫纯真可爱,聪明好学。 太阳底下气温高,玉米粒见光就炸成了爆米花,尽管不能吃,但杰夫也能玩上一整天。 跟狗对叫,自学“狗语”。 但他也莽撞轻率。 未经许可,就“无证驾驶”,差点撞坏他们唯一一辆交通工具。 撞完还沾沾自喜地朝芬奇竖起大拇哥,芬奇都气笑了。 但没等杰夫闯出更大的祸,芬奇终于忍不住,说出了这部电影里Sir觉得最残酷的台词。 我知道你昨天才到这个世界上 但你该长大了 没错。 杰夫逐渐认识了自己。 却还不懂,比自我更重要的,是先认识这个世界。 这是个什么世界? 为什么芬奇要选择白天赶路? 芬奇这么说: 这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信任无处可寻,危险无处不在。 所以,全片里最让人胆寒、揪心的一段情节是: 杰夫驾车驶过一段隧道,一片阴影中突兀地亮起一对车灯。 直到天黑之后,车灯打眼,芬奇才发现有车尾随他们一路。 快速逼近的车灯就像一对飞舞着的死神镰刀。 面对未知,带着“孩子”的芬奇,只能躲。 当两辆车在天桥上下擦肩而过时,没有人敢大声呼吸。 (一个小彩蛋:这段情节借鉴自汉克斯的老搭档斯皮尔伯格的长片处女作《决斗》,片中的中年男主角被一个始终不露面的卡车司机死亡追逐) 侥幸逃脱? 不,芬奇彻底崩溃。 太阳能电池板碎成一地,旅程可能无法继续。 此时杰夫却在一旁坚定又小声地说: 不,我们不能放弃,我不允许你放弃。 芬奇却嘲讽: 你只是一部机器。 芬奇不是太老了,他是身心的承受力在连环打击中超过了极限。 但这一夜的惊心动魄。 杰夫却成长了。 跟所有男孩长大的过程一样。 那是见证到“父亲”的衰老与力不从心。 那是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和肩负的更多责任。 父亲老了。 该他了。 这一夜,他独自挺立在雷雨中的身躯,坚如磐石。 04 《芬奇》的主角不止一个。 芬奇,也是不断成长中的主角之一。 “父亲”是电影隐藏的关键词。 明知道自己活不长,为什么芬奇还执着地想去旧金山? 表面上是因为其他几个方向更难生存; 深层原因,是他曾收到父亲从那寄来的明信片。 他未曾见过自己的父亲,因为渴望父爱。 在生命的最后,他执着地朝着金门大桥前进,即使那里不可能有人在等他。 因为这是他内心的缺失。 而在电影结尾。 穿着青年时期就为见父亲准备好的西装,芬奇却能够坦然地在荒原中迎接死亡。 因为面前,是他长大的“孩子”,杰夫。 一个逐渐学会担负照顾狗狗的责任的机器人,弥补了他的缺憾。 芬奇让人动容之处在于,他没有遇上一个合格的父亲,但他自己却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父亲。 而这个父亲,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往小了说,是人性。 电影里,每次芬奇提及狗时用的人称代词都是“他”(he),不是它(it)。 对于芬奇来说,古德耶尔也不是他的狗,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人。 狗狗给予了他最好的慰藉。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能不能让一条弱小的狗活下去,代表着人和怪物的差别。 因为人不会只为了填肚子就残杀、蚕食一切可以吃的弱者。 这条狗对他来说有多重要? 杰夫脑中有四条指令,前三条是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第四条是在杰夫不在时优先保护狗狗,这条指令优先于剩余三条。 还有一个动人细节。 杰夫最后才发现,自己还有一个隐藏程序/被动技能: 胸前的缺口原来是一个开瓶器,专门用来给狗狗开罐头。 芬奇保护狗的行为,本质上是希望他们能在末世里守住人性的尊严,在不可信任的世界里重建信任。 而往大了说。 是文明和希望。 电影里,机器人杰夫的脑子里有人类文明累积的知识储备。 但在末日里,人类却用来互相残杀。 比如那只狗的由来: 多年前,芬奇在被抢夺一空的超市里搜寻食物时遇上一对母女,她们带着武器。 趁她们发现之前,他选择躲起来。 然而,转眼间,这对母女就被一个持枪劫掠的男人杀死了。 在最绝望孤独的时候,芬奇从死去的小女孩的背包里捡到了狗狗。 而这样的举动,他认为是“懦弱”。 真的懦弱吗? 电影最后,杰夫看着金门大桥上满满的人类关于善意与美好的回忆。 既是凭吊,也是告别。 在遥远的一天,当残存的人类重拾起文明与秩序的时候,会看到一个人形打扮的机器人,在一座墓碑前,一字一句地向他们重述,自己与芬奇对抗末日的故事。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成长”。 属于芬奇与杰夫的共同成长——他们最终意识到,懦弱与勇敢,或许从来不是一对反义词。 《芬奇》让Sir感动的不止这些。 一个小彩蛋。 电影拍摄于年,原本计划年上映,但因为疫情,一拖再拖。 片中狗狗的名字叫“Goodyear”,它本意是个轮胎品牌“固特异”,狗是在固特异的轮胎里被发现的。 如今回看,年的确算得上是“goodyear”(好年景)。 疫情爆发后,全世界都被此改变。 古德耶尔这个名字,连同这部电影,无不提醒着我们,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现在这个状况。 正如片中的台词: 坦白说,把《芬奇》放在20年前那个佳作辈出的年代,它未免有些俗气鸡汤。 但在电影市场如此艰难的后疫情时代,它显得格外质朴。 冲突加剧的世界里,毁灭人类的往往不是外部的灾难,而是人类内部的分裂、撕扯。 幸好,虽然有各种困难,但人类还在缓步向前。 我们心中还有充沛的力量。 而《芬奇》也在说,还有爱,还有人性,还有希望。 你看,广阔天地间,古德耶尔已经第一次向杰夫递出了那颗球,杰夫正将它缓缓捡起、抛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C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tq/143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