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或灵魂每天都要迈步,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导语:8月3日是“炮击金门”战役6周年,据台媒报道,台湾防务部门在这一天发布了一段影片,特提到解放军今年以来海空训练、军机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及在台海南北两端军演。台军在影片中声称,“有信心也有能力,迫使‘敌人’犯台失败,即使战到 一兵一卒,也绝不会让‘敌人’越雷池一步”。在这个特殊日子,台军竟敢叫嚣“战到一兵一卒”!我们特转载徐焰将军的文章,看当年毛泽东当年如何决策指挥“金门炮战”、如何暴打国民党军的!8月下旬,毛泽东仍留在北戴河,集中精力思考台湾海峡的军事斗争问题,并直接指挥了炮击金门的作战。 8月0日,毛泽东正式决定: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军予以突然猛烈的打击(不打马祖),把它封锁起来。毛泽东还指出: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方可能从金、马撤兵或困难很大还要挣扎,那时是否考虑登岛作战,视情况而定,走一步,看一步。 8月1日,中央军委向福建前线部队下达命令,决定于3日开始,对大、小金门实施一次大规模炮击,着重打击指挥机关、炮兵阵地、雷达阵地和停泊在料罗湾码头的国民党军舰艇。同时还确定:先打三天,走出 步,看看台湾当局的动态后,再决定下一步!。 毛泽东作出的这一决定,对金门作战总的精神是“走一步,看一步”。人民解放军主要调动的是空军和炮兵部队,做了炮击和封锁的准备,并未调动多少步兵部队,也未准备马上登陆攻岛。解放军空军在前线的轰炸和强击机部队虽然在8月1日奉命做好轰炸金门的准备,但是中央军委又规定必须在国民党空军轰炸大陆后才可实施。 当时之所以采取这种极其慎重的方针,是由于金门作战牵涉到极其复杂的国际因素,尤其是同美国有密切关系。作出炮击的决策后,毛泽东仍在继续研究这一问题。 8月0日,正奉命在福建前线负责指挥任务的叶飞接到赴北戴河汇报的通知。1日,叶飞到达北戴河后,毛泽东马上要叶飞到他的住处,听取了炮击金门准备工作的详细汇报。 后来,叶飞在回忆录中曾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彭老总、林彪也参加了,总参作战部王尚荣也在座。地图没有挂在墙上,而是摊在地毯上。毛主席一面听我汇报,一面看地图,精神非常集中。 汇报完了,他突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用那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呢?”那时,美国顾问一直配备到国民党部队的营一级。主席一问,我即回答说:“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啊!” 听我这么一说,主席考虑了十几分钟,然后又问:“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国人?”我回答得很干脆:“主席,那无法避免!”主席听后,再也不问其他问题,也不作什么指示,就宣布休会。这是主席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了。 晚饭后,王尚荣同志拿了一张条子给我,那是林彪写给主席的。林彪这个人很会捉摸主席的意图,他知道主席很注意能否避免打到美国人的问题,所以写了这个条子。条子的内容是,他看到主席很重视这个问题,因此提出,是否可以通过王炳南(正在华沙同美国进行大使级谈判)给美国透露一点消息。 看到这个条子,我很吃惊,便问王尚荣同志:“主席把这信交给我看,有没有什么交代?是不是要我表态?”王尚荣同志说:“主席没说什么,只说拿给你看。”这关系到 决策问题,我就一句话也没说。 第二天,继续开会。主席下决心了。主席说:“那好,照你们的计划打。”并要我留在北戴河,跟彭老总一起住。! 从叶飞的回忆录可以看出,对于炮击金门一事,毛泽东最注意的还是中美关系问题。既要向美国提出警告并示威,又要实行过去一向倡导的“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努力避免使事态扩大,避免中美之间的正式开战。 因此,这个分寸是很不好掌握的。 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毛泽东在下令实行大规模炮击前日夜思考。据当时任作战部副部长的雷英夫回忆,直至8月3日下午,毛泽东召见黄克诚、王尚荣和他本人时,才 确定按预定计划炮击。 早在年8月1日晚,预定参加炮击金门的解放军炮三师、第二十八军和第三十一军所属各炮兵团、福建省军区和第二十军所属炮兵共36个营,连同海军的6个海岸炮兵连共计门火炮已隐蔽进入发射阵地,至3日拂晓完成了射击准备。 同时,由高射炮兵6个团又5个营组成的个高炮群也进入阵地,担负起对厦门、莲河这两个炮兵群的对空掩护任务。为了达成射击的突然性,炮兵一律不事先进行试射,而以精密法确定射击诸元,精心安排,力求使各炮群的首批炮弹同时落达指定目标。事实证明,金门国民党军对解放军的炮击前的准备并无察觉,首次炮击完全收到了奇袭之效。 8月3日下午5时30分,前线指挥员发出“开始突击”的命令,随着一串串红色信号弹的升起,余发炮弹顷刻间从不同方向落到金门北太武山国民党军阵地上。金门岛立即陷入烟雾和火海之中。 8月3日正是星期六,当天下午5时许,国民党军金门防守司令部召集官兵,一面聚餐,一面听刚从台湾来的“国防部长”俞大维训话。尽管九年来金门经常有炮战,但是以往解放军的火力都不很猛烈,而且事先多有察觉。对于解放军这次突如其来的炮击,他们根本没有料到。 台湾“国防部新闻局”的刘毅夫于年曾撰写了《八 炮战廿周年追忆》一文,记述了他当时所见的金门岛上的情景: 下午五时三十分,我在金门太武山下的翠谷湖心亭中,餐会已散,胡司令官(即胡琏——笔者注)陪着俞大维在张湖公路的山下漫步回司令部,赵家骧、吉星文、章杰三位副司令官站在翠谷湖与岸的桥头上谈天。 ……突然有阵嘶哮声,掠过太武山头,驰落翠湖,紧接着是山摇地动的不断爆炸声,整个翠谷烟雾弥漫,弹片横飞……在小桥上的三位副司令官,于 群炮弹落地爆炸时,就全都牺牲殉难了。 刘毅夫还记述说,金门遭突然炮袭时,俞大维被人背入路边山石下躲避,胡琏侥幸跑回司令部。“回到司令部的胡司令官,他的 个动作,就是要用电话指示炮兵指挥官下令金门炮兵立即还击,但是他懊悔极了,电话线已被匪炮打断,他再拿起多处电话机,叫炮兵阵地,传达命令,糟,所有电话线都炸断了……”! 这次炮击中丧生的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赵家骧、章杰和澎湖防卫部副司令官吉星文,都是有些名气的人物。赵家骧当年在东北战场上长期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的参谋长,辽沈战役结束前才从沈阳逃出,是解放军的老对手。章杰过去出身于中央军校和航校,长期在空军任职,到台湾后曾任空军副参谋长,后调往金门担任负责对空联络的副司令。 吉星文出身于西北军,年,日本侵略军进攻卢沟桥时正值他任守桥的团长,在旅长何基沣指挥下曾对日寇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一时闻名于全国。由于他并非蒋介石的嫡系,长期不受重用,直至年秋还是一个残破的杂牌部队第三十七师的师长。 吉星文去台湾后,蒋介石因其过去的名声,又给他一个有名无实的澎湖守备区的副司令官,结果在此战中当了炮灰。 3日下午,解放军猛烈的炮击,使金门国民党军陷入一片混乱。岛上的国民党军官兵纷纷慌忙逃入掩蔽部,而停在料罗湾的运输船“台生”号(由坦克登陆舰改装)被炮弹击中,一时陷于瘫痪。 由于岛上的有线通讯网完全被炮火破坏,指挥中断,国民党军的炮兵在解放军炮击0分钟后才自发地还击,共发射了炮弹余发,很快就被解放军炮兵压制下去。这次炮战共持续了85分钟,解放军发射炮弹3万余发(其中海军海岸炮兵发射发), 军后来承认自己伤亡近人。 在3日的炮战中,解放军炮兵打得英勇顽强,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海岸炮兵安业民就是其中之一。 安业民所在的海军海岸炮第连位于围头,正对金门的出海方向,严重威胁岛上国民党军的生命线,因此3日下午,国民党军曾以5个连的重炮向围头的 五○连还击。 战斗中安业民所在的一号炮的火药包被弹片击中起火,可是安业民在烈火中坚持战斗40分钟,周身70%的皮肤烧伤,后因伤势过重牺牲。安业民这种顽强精神,一时为全国军民传颂。 8月3日的炮击,在人民解放军炮兵战史上是较大的一次炮战,从规模上看可以和攻克锦州、攻击天津、上甘岭战役和金城反击战中的炮战并列,而且在打击的突然性、组织的严密性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这次炮战,显示出人民解放军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的可喜进步,并达到了中央军委的预期目的。 8月3日的炮战,一时震动了台湾乃至美国白宫。 当局一时摸不清人民解放军的意图,估计解放军会登陆金门,并有可能攻击台湾,因而台北等城市实施了紧急防空措施,一些政府部门还进行了疏散。 蒋介石并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紧急求援,声称金门形势危急,已有三名副司令官阵亡,要求美军迅速帮助他防守金门。 这种做法其实同过去一样,还是极力想把美国拖下水。 据艾森豪威尔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他在8月6日即得到确切消息说,中共可能又想占领沿海岛屿,随后就开始密切注意台湾海峡的情况变化。8月3日的炮战发生后,艾森豪威尔马上和杜勒斯研究对策,随后又日夜直接听取报告,亲自掌握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海空军行动。 8月7日,艾森豪威尔发表公开声明,声称他将行使国会年通过的所谓《福摩萨决议案》,命令美军援助中国国民党军。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主力开赴台湾海峡,其中包括航空母舰4艘。有1艘航空母舰还急速从正在干涉中东事件的地中海第六舰队调来。 金门海域的战斗,一时也成为世界舆论界注意的焦点。 声明:“迪言”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tq/76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