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历史上,金门为同安辖地余年,金门人迁居厦门,从未间断。厦门蔡厝尊金门蔡厝宋代中宪大夫蔡景仁为其始祖。景仁后裔于元末明初由金门琼林迁入大陆沿海开基,仍称蔡厝。   金门县金沙镇蔡厝村   金门北太武山下的一个小村落,全村39户,多人,其中蔡姓人家13户,六七十人。传统农作物以高粱、花生、小麦、芋头、番薯为主。现今,村人多从事商务。图为金门蔡厝重修的闽南古厝。   常听老一辈说,金门村,村村都有厦门的亲戚朋友。喜庆或传统节日,亲朋间常有走动。6月8日,临近端午节的周末,记者到金门,寻访即将在第五届海峡论坛与厦门蔡厝结对认亲的金门蔡厝。   处处粽箬飘香。蔡厝村里平常只有老人走动的宗祠庙口,集结了全村的妇孺老幼,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很多出外的人特地赶回来赴端午之约,让位于金门北太武山脚下的这个小山村热闹许多。   蔡氏家庙已历数百年风雨   “年轻人都搬去台湾了,就像以前老祖宗迁到同安一样。”蔡厝人蔡春生说。他是蔡厝蔡氏宗亲会的理事长,也是金门县议员。   金门蔡厝村很小,但这不是金门最小的乡村,有的村落,只有十几户人家。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每户人家都有私家车。金门是全台湾福利最好的一个县,每一个学生,一年可以领到元新台币往返金门与台湾的交通补助。“因为我们是小岛,太闭塞,政府鼓励年轻人走出家门见世面。”蔡春生有三个子女,儿子去了美国,两个女儿去了台湾,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守着老房子,等着儿女们偶尔回归。   位于蔡厝村口的蔡氏家庙,是村里历史最“年长”的建筑,已经历经风雨数百年。这座单落厝,并没有特别精细的雕琢,不是特别的日子,大门都关着。像这样的古厝,在蔡厝已经不多了。一些古厝,随着村人外迁,坍塌颓弃。就连明代官宦蔡复一的故居,也只剩几堵土墙。金门县政府为了保护闽南式建筑,对每座重修的古厝给予万新台币的补助。不过,响应者并不多。蔡厝新建的房子以楼房为主,大家更习惯于新的生活形态,喜欢生活的便利性。   金厦包粽子包法都一样   虽然如此,根骨里的传统,依然世代相袭。就说包粽子,金门和厦门的包法一样,四角、菱形,甚至用的馅料也没有多大差别,糯米、虾仁、大肉、花生,是传统的“古早味”。经常往来金厦的蔡厝宗亲说,“习惯都一样,就连说话都是同安腔”。   蔡春生的儿子农历年底,从美国回乡结婚。半年过去了,蔡家仍然处处可以从风俗里看出新婚的迹象。大厅里挂着天公灯、天公炉,两旁各一盏“夫婿灯”,堂号“青阳”;梁角挂两盏“新娘灯”;厅堂挂母舅联、财子寿、祖先龛。金门蔡厝人根子里的传统,可见一斑。蔡春生说,年轻人不管喝再多“洋墨水”,回到家乡还是接受最传统的祖根文化。   蔡厝上头宫已有年历史   蔡厝人对传统的坚持,在一水之隔的厦门蔡厝,同样如此。在厦门翔安新店的蔡厝村,古楼、古塔、古庙、古树,是它给外来人最深刻的印象。村里的石笔古塔,被古榕的根须揽抱在怀,已经历经四五百年风雨。   厦门蔡厝面积不大,有祖厝1座、家庙1座、祠堂1座、庙宇3处,它们大部分已建成-多年。其中,蔡厝上头宫已有年历史,多个分炉遍布在台湾等地,每年“上头宫”庙会,前来上香祈福的民众达到数万之多。同金门蔡厝一样,厦门蔡厝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谋求更大的发展。但是,每年这个传统节日,他们会像候鸟一样,从世界各地飞回来参加盛会。   本报记者蓝碧霞王元晖通讯员蔡江沈   隔海对话

  厦门蔡厝宗亲蔡海峰:   金门宗亲支持我们重修家庙   金门蔡厝宋代中宪大夫蔡景仁是我们的始祖,元末明初,景仁后裔由琼林迁入大陆沿海开基,仍称蔡厝,堂号“济阳”。我们修建祖厝家庙的时候,金门蔡氏宗亲纷纷慷慨解囊,支持祖厝家庙的重修或建设。每次会面的两岸宗亲间都互致问候、寒暄,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时光。我们希望加大与金门的交流,毕竟我们是同宗乡亲!祝愿我们蔡氏家族兴旺发达、祝愿金门蔡氏宗亲事业兴旺、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金门蔡厝宗亲蔡元添:   到哪都不忘本地文化   第五届海峡论坛邀请我们去参加,金门蔡氏宗亲有三个代表,因为闽南厦漳泉的宗亲各有活动,我们就兵分两路去参加。我们很感谢有海峡论坛这个平台,让两地的宗亲关系更紧,对祖地文化的研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线索,研究更加深入。慎终追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祖地文化。我们希望与厦门的蔡厝对接后,能更好地研究蔡氏源流,让姓氏文化更加完整。

  两村渊源   源出一处相知已久   金门蔡厝有一条古道直通太武山顶,如今,修成一条登山步道。向上攀登百余米,可以俯瞰整个村落,再远一点,就是厦门。   厦门翔安的新店镇蔡厝社区,衔接着大嶝。两个蔡厝的距离,不过数千米。厦门蔡厝58岁的蔡福东这些天都在准备书面资料。蔡福东告诉记者,两个蔡厝相知很久,虽然距离这么近,这些年却无缘见面,没有正式拜会来往。   原来,两个蔡厝虽然同宗,却是不同衍派。金门蔡厝堂号“青阳”,厦门蔡厝堂号“济阳”。青阳蔡厝宗祠有一副对联:“脉由济阳,支分莆阳,派衍青阳,好就三阳开泰运;裔出周代,肇基唐代,官封宋代,长绵百代振家声。”这副对联概括地说明了蔡氏的源流和发展情况。根据《蔡氏总谱》载录:“自殷以来,吾蔡氏族人迁徙情况是:上蔡—新蔡—下蔡—固始—济阳—莆阳—青阳。”所以,青阳、济阳虽为不同衍派,却是源出一处。   金门蔡厝人蔡元添说,族谱很早失修,只记载到第25世。金门“青阳”蔡氏传到蔡复一是第21代。厦门蔡厝尊金门蔡厝宋代中宪大夫蔡景仁为其始祖,景仁后裔于元末明初由金门琼林迁入大陆沿海开基,金门琼林蔡氏堂号“济阳”,也是厦门蔡厝堂号。   历史资料   金门“琼林村”蔡氏   明清两代六位进士   蔡氏在金门是第四大姓,自古以来进士辈出,知书达礼,有大家之风范。金门琼林明清两代共出了六位进士:分别为蔡贵易、蔡守愚、蔡献臣、蔡懋贤、蔡国光、蔡廷兰,获明熹宗御赐里名“琼林村”,沿用至今。   翔安蔡厝是“状元村”   十几年五百位大学生   翔安蔡厝汇聚人文,明清时期出过知县,民国时期蔡松才、蔡石是有名的南洋华侨领袖,近年来蔡厝是远近闻名“状元村”,十几年里出了近位大学生,很多考上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   历史文化名人   蔡复一葬于翔安大房山   蔡复一是同安和金门两地名气很大的历史文化名人,原为金门蔡厝人,后移居同安县城。民间盛传蔡复一目眇、脚跛、背驼、面麻,却自幼聪明过人,12岁即写出洋洋万余言的《范蠡传》。48岁病故,追赠兵部尚书,安葬于今翔安区内厝镇小盈岭大房山。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咨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xw/1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