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世纪CENTURY

钱汉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钱镠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编审

今年是吴越国王钱弘俶遵循祖训、以苍生为念“纳土归宋”,实现中华一统周年,值得纪念。

钱復宗长自幼受大师胡适、傅斯年等人亲炙勉励,学贯中西。他与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等都有工作关系,马英九是他一手栽培的学生。他是台湾地区风云人物,被誉为“外交才子”,曾任“外交部长”“监察院长”等职,对两岸交流作过很多贡献。他在担任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 顾问期间,多次代表他的学生、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生出席博鳌论坛等国际会议,对两岸经贸合作,加深民族认同,做了大量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去年冬天,应上海钱镠文化研究会之邀,钱復宗长及夫人田玲玲参加“谈‘钱’论道——家风家训高峰论坛”,我代表钱氏宗亲全程陪同钱復宗长在沪上的活动。钱復宗长为钱武肃王三十六世孙,我乃三十七世孙,他长我一辈。我们相识已久,每次我应邀访台,他总在百忙中会见我,设宴款待,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宗亲情谊。最令我难忘的是年5月,我在台湾师范大学作《从历代古窑址谈中华陶瓷艺术之美》的演讲时,他亲自担任主持嘉宾,向学校师生作推荐,让听众对我有所了解。他在认真听完我两个小时的演讲后,又作了点评,给予我很高的评价,晚上还专门在台北圆山饭店设宴款待我。宴会上高朋满座,畅所欲言,我为自己能有机缘与钱復宗长近距离接触、聆听他的教诲和故事而感到万分幸运。在这里,我想把我的见闻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

图|年台湾钱纯、钱煦、钱復三兄弟在临安钱王陵认祖归宗

温总理钱復共话钱氏家训

钱復宗长经常往来于海峡两岸,与祖国大陆各界交往颇多。钱復先生说,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生的会面印象很深。年4月18日,钱復随同台湾的代表团到海南岛参加博鳌论坛。代表团抵达后,温家宝先生就跟团员们会晤。温先生是一个和蔼可亲、朴实厚道的人,见面后的 句话就说:“其实咱们是一家人,钱先生是杭州人,西子湖畔,钱家很有名,出了很多名人,包括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又说,“钱老,你们的《钱氏家训》了不起”。他甚至当着大家的面,背诵起了《钱氏家训》里的一句话,“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温家宝说:这与中山先生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同一个道理。中山先生一直不忘记的就是国家的统一,他说了一句非常通俗但非常深刻动人的话,“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有福气,不能统一便有害处”,“我想,我们生命的根都是连在一起的,我们身上流淌的血也是相通的”。钱復先生说,他当时惭愧得不得了,因为作为钱王的子孙,他对《钱氏家训》并没有多少了解。

回到台北,钱先生马上在谷歌上搜索,并全文打印出《钱氏家训》。他说,他先复印了9份,给他的儿子女儿和七个内外孙,以及在美国的大哥(那时,钱先生曾任台湾地区“财政部长”的长兄钱纯还在,正在美国探亲)、二哥。二哥钱煦拿到之后,如获至宝,又印了6份给他的6个外孙女。钱煦知道外孙女们的中文程度不高,所以连夜把《钱氏家训》翻成英文,让他的外孙女可以看懂。所以,现在这些 十岁小辈,都能朗朗上口读家训。钱復先生说,在谷歌上搜《钱氏家训》的同时,他还看到了海外内很多有关《钱氏家训》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姓钱的人写的,也有不是姓钱的人写的,大致上共同的论点就是,由于这个家训的传承,造就了钱氏人才辈出。可见《钱氏家训》对于钱家的影响了。

为何有如此影响?钱復先生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家训“个人篇”中认为最重要是,读书比任何事情都要来得重要,故钱家出了这么多饱学之士。说到读书,钱復说了个有趣的故事,他说自己出生于北京,两岁多时因为抗战爆发到了上海,一住就是10年,所以对上海有特殊的感情。钱其琛任外交部长时,他也在对岸任“外长”。他说:“年,钱其琛先生约我在北京见面,那时他的身体尚好,我们谈了很久。他问我是钱王第几世孙的,我告诉他是三十六世孙。钱其琛是上海嘉定人,我顺便问钱其琛是钱王第几世孙?他说是三十三世孙,我笑道,应尊称你什么呢?他笑道,不要管他了。我还告诉这位学长,你念高三,我念初一,那时候常常罢课,你常到我们教室来说‘小朋友回家去,今天不用上课’。

所以你那时是我们很欢迎的人。钱先生听了哈哈大笑,然后问我回上海的学校去看了没有,我说没有。他告诉我:‘这所学校现在还在,叫五四中学。如果你预备去,我来帮你联络。’三天以后,我去学校,校长把我小时候的准考证,全班同学的名册,统统都拿出来给我看。真的是感动。时隔将近57年,那些同学的名字只有几个我还记得,往事如烟矣。”

其二,家训“家庭篇”中,对于男婚女嫁选择对象有明确的指示。女子嫁先生,不是地位高有钱,而是要多读书、有修养、有道德。男孩娶媳妇,不是要嫁妆厚、家世高,而是要娶一个贤德淑慧的媳妇。这两点就保证了钱氏家族文化代代传承,夫妻举案齐眉,子女孝顺,努力上进。那是因为家训里早就定好了标准,只要我们的族人,能够身体力行就好。钱復说他相信《钱氏家训》是中华家风中 的典范之一。

钱復的父亲钱思亮曾在北大任教,兼任化学系主任,后任台湾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杰出代表。钱復说,“先父就是践行《钱氏家训》的典范,他给我留下来的 资产,就是四个字:洁身自好。”家庭教育很严格,最重要的是身教,“父亲绝不公款私用,但可以私款公用。公家的钱,绝不自己用!公家的汽车,太太小孩 不许坐。他老人家做了31年领导,前一半生活很苦很穷。家里经常明天买米的钱、买菜的钱都没有,妈妈要拿东西去卖、去当,换回钱才能够有饭吃。母亲讲父亲不是有特支费吗?依照政府的规定特支费一半是要用收据报销,另外一半你签个字就可以拿回来了。父亲说不可以,这笔钱是要给更需要帮助的人的。”钱復自己前后做了36年机关首长,他的特支费如果拿一半回家,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要租房子住。他跟父亲一样,所有的特支费都留在会计处,同仁中哪一个有急需赶紧拿去救急。钱復说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台湾来了一个反对党。“反对党专门找大官的麻烦。大概三年前,特支费的问题被挑出来了,几乎所有的大官名字都在上面,我不敢说我是大官,但是小弟的名字没有在上面”。这在台湾引起较大的反响。

图|钱復在沪参加钱王训示碑祭典仪式,右一为钱復,右二为金炳华,左二为作者

兄弟三人认祖归宗

钱復宗长出身书香门弟,家学源远流长,其祖上就与台湾有点联系,六世祖钱公曾在清代嘉庆十一年(年)任台湾府知府,为当地 行政首长。据《台湾县志》记载钱公曾参加清廷剿海盗蔡牵战役,因军功加道衔赏戴花翎。

曾祖父钱绳祖于咸丰八年(年)至光绪十三年(年)在河南各地为官,颇有政声。年7月,河南新野县在城市建设施工中,挖掘出《邑侯钱大老爷实政碑》,碑身被施工机械碰断。碑高cm,宽63cm,厚16cm;碑文10行,字,列举了新野知县钱绳祖“体察民情、大兴教育、捐俸赈灾、修葺城垣、兴修河防、创办育婴堂、办保甲以绥靖治安秩序、重修议事台、钟鼓楼”等政绩。年钱復应邀去河南省南阳考察,他说:“我的曾祖父在光绪、宣统年间,任河南省淅川直隶厅同知,先父在新野县出生。”

祖父钱鸿业曾为上海特区地方法院代理院长,在沦陷时因不屈于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被日本特务暗杀。钱鸿业临终对家属说:“我是法官,眼看国家将亡,我死不足惜,你们是学科学的,将来要报效国家。”钱鸿业殉国之事引起轰动,重庆的国民政府下令褒扬。这在孩提时代的钱復心中,烙下了为人臣者当如何为国尽忠的深刻印记。

钱纯、钱煦、钱復兄弟仨在父亲钱思亮的教导下,均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也热爱家族的文化,他们到台湾后,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回到祖籍地杭州钱王祠及临安钱王陵认祖归宗。

年立夏,位于西子湖畔的钱王祠格外庄严肃穆,院墙四周披上了金黄色的飘带,印有“钱”字的醒目彩旗迎风招展,台湾三钱认祖归宗来了!这是三兄弟多年的夙愿,他们分别从美国等地会集台湾,随后一同乘飞机飞抵祖籍地杭州,开始了寻根之旅。良辰吉时,钱王祠内“五王殿”前,鼓乐钟声齐鸣,人们静穆肃立,隆重的祭祖仪式开始了:恭颂祭文,敬献鲜花,齐诵《钱氏家训》……

钱復与蒋经国合影于金门

蒋公身边工作十年

钱復自小聪明过人,有志从政。年,他考上台大政治系。年,为了考验自己,他只身带着20美元到美国耶鲁大学求学,结果仅用3年时间就拿到了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青年时期即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年,钱復当选台湾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他与连战、陈履安和沈君山并称“台湾四大公子”。

年5月,钱復从美国回到台湾后不久,蒋介石在官邸召见他,详细询问其求学和工作情况,并亲切地对他说:“以后要常常麻烦你了。” 阶段对他进行口试的是宋美龄。口试大概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束后,蒋介石问宋美龄:“你觉得这个青年人如何?”宋美龄回答得很干脆:“英文还马马虎虎,算是不错了!”从此,钱復出任蒋介石的英文秘书。

钱復正式踏上仕途,加入蒋介石的幕僚群。事实证明,他才子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每逢重要场合,如果由他担任翻译,总给人一种大将之风的感觉,很少有翻译不清楚的时候。

台湾早期,太穷太苦,依赖援助,直到上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而那时的大陆正在遭遇“文革”。年11月11日,蒋介石叫钱復过去,告诉他第二天将有一个重要宣布,首先有4个字要知道怎么翻译——那便是“文化复兴”

Rnaissanc;其次,要将每年的11月12日定为中华文化复兴节。钱復问他原因,他说,中山先生一直对文化很重视,一个是阳明山的中山楼盖好了;第二个,鉴于大陆现在的遭遇,许多文化宝物都遭到了人为破坏,我们要保护中华文化。

钱復说,在蒋公(介石)的倡导下,台湾学术界更加注重中华文化研究。此前“中央研究院”、台大、师范大学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年后更加重视。当时台湾人不能到大陆来,很多事情的研究无从下手,但台湾跟美国往来较为密切,所以很多人念完大学选择去美国深造,像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都藏有大量在台湾无法看到的中国典籍。很多年轻学者到那里去接受教育,再回来传授这些知识。

蒋介石在大陆失去政权后,痛定思痛,故到台湾后特别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一些部门将人选推荐给蒋介石,他都亲自找来谈话,看走路样子,言谈举止,尔后确定培养对象。他的宁波口音较重,不苟言笑,他会客气地召唤年轻人,请坐。然后问家里有些什么人?是什么学校毕业的?近来读什么书?如读的书是他感兴趣的,会亲自与其交流,以此作为考察的手段。如谈话者被看上的,他就在名单上画个圆圈;如是不满意者,就用笔轻轻点一下,不动声色。

蒋介石喜欢读书,推荐指导钱復阅读他认为有价值的书,而且大都是他亲自看过的,有批注和圈点,如梁启超所著的《论李鸿章》《戊戌政变记》,沙俄时代内阁总理维持伯爵所记、由王光祈翻译的《李鸿章游俄纪事》等。钱復印象最深的是,蒋公关照仔细阅读由田村维则所著影印本《胜海舟传》。胜海舟是日本幕府末年有名的武士,年曾奉派率日本船舰答聘美国培里提督的“黑船”访问日本。当时日本舰艇无远洋航行设备,在海中遇到大风浪,同行者均建议折返日本。只有胜海舟认定此行奉天皇谕令,必须不顾险阻完成使命。 他们一行狼狈抵达旧金山,忠诚完成使命。书不算长,钱復连读三遍,尔后蒋公问他读书心得。他说公职人员接到命令,必须尽一切努力完成任务,个人荣辱得失不应考虑。蒋介石听了满意地点点头,非常嘉许。

钱復还说,蒋公喜欢山水风光,也懂得中华古老的风水之术,弹丸之地的台湾几乎走遍。看到好山好水时,会禁不住点头示意,脸带喜悦;见到穷山恶水,一声不响,掉头就走。这让钱復颇受启发,他一边观察蒋介石是如何欣赏山水景观的,一边思考山水好恶究竟表现在何处,渐渐地,也悟出中国的风水之道。

钱復透露,蒋介石平时也爱看看电影,印象最深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官邸前前后后看了十几次,这个故事寄托了他浓浓的乡情。如果蒋介石挑不出喜欢的电影,就会说“放那个”。他还特别爱看由李丽华和严俊主演的传统古装戏《狸猫换太子》等。

蒋介石平时很少发脾气,是一位慈祥的老先生,但偶尔也有破例的。基辛格于年7月9日秘密访华。7月15日,尼克松宣布:他即将出访中国。在宣布这一消息之前的20分钟,台湾驻美国“大使”沈剑虹才得知这一惊人的消息。这一消息公布后,台岛上下顿感震惊,可见美国人是多么的不靠谱。时年85岁高龄的蒋介石听到消息后,不禁破口大骂:“尼克松不是个东西!”

图|年8月26日,钱復(中)为蒋介石做翻译

建言经国取消戒严

去年是蒋经国取消戒严30周年。年7月14日,蒋经国发布命令,宣告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自15日零时起解除戒严。此举结束了国民党赴台38年来对台岛一直实行戒严的历史。而钱復,正是积极建言台湾取消戒严者。

钱復深受蒋经国赏识,几乎每天一上班就要他到办公室谈话,下班前也要他去办公室汇报工作,还被委以驻美联络重任。他说:年12月经国先生带他去金门考察,在街上看到一家照相馆,就拉他进去拍照,并且坚持俩人合影。过了几天,蒋经国亲自将照片交给钱復,上面题了“君復兄留念”等字。

后来,蒋经国又要钱復多用时间代他管教两位公子孝武、孝勇。钱復说自己太年轻,只比公子大10岁、12岁,恐怕不宜。蒋经国诚恳地说:“他们都很尊重你,有些事情做父亲的不便向子女说,说了伤父子感情。”于是钱復常常老气横秋给公子们率直的建议。

因为这层关系,钱復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劝说蒋“解严”。这件事情改变了台湾历史的进程。钱復曾先后两度向经国先生建议取消戒严,虽然当时蒋经国认为这会动摇“台湾之本”,在口头上没有松动,但内心受到的触动是极大的:钱復是他最亲信的人之一,而且钱復代表的是美国人的意见,他不得不认真考量。 蒋经国采纳了钱復的建言,从而为台湾民主跨出划时代的一步。

年5月19日,“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陈诚,以确保本省治安秩序为由,而颁布:“自五月二十日零时起,宣告全省戒严”之戒严令。年3月钱復返台后,曾到中山楼和蒋经国谈了一小时。他利用机会报告美国政府将对台湾的人权状况认真检视,如不理想则停止军售。当时“江南命案”等事件大大影响了台湾的“国际形象”,钱復在美国直接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已看到结束“戒严”乃大势所趋,尽管这个话题在当时政治上还是禁忌的,但他仍决定冒险向蒋进谏。“这一层意思,我说了约半小时,经国先生很认真地听,没有打断我,等我结束以后,他回答说:‘我晓得你在这个问题上受了许多委屈,但要告诉你,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不能做,做了会动摇国本的。’”尔后钱復再次语重心长地向蒋经国进谏,希望引起他的重视。过了四个多月,有秘书到华府看钱復,说台湾正在积极处理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 解决的可能是戒严问题。此后钱復又接到蒋孝勇从台北打来的长途“父亲要我告诉你,他想了很久,认为还是你的意见对。”三周后,蒋经国会晤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夫人,直截了当地表示:“将很快终结此项紧急命令(戒严)。”钱復的提议终获采纳。尔后,台湾开放报禁、党禁,民主化遂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国民党的长期统治,积怨很深,那些新成立的政党和出版物大都将矛头对准当权者,重炮轰击,街头的群众示威活动也此起彼伏。但蒋经国却告诫党内干部,国民党今后要在台湾争取民众的支持,就必须以民主的方式,展现它比对手更能符合人民的日常需求。

钱復表示,他已是83岁老人了,前60年活得高高兴兴的,认为民主政治 ,一生拼命为实现民主政治的品质与效率。他以前向蒋经国建言“戒严是不对的,是错的,不该做这个事情,民主是对的,自由是对的,你要做”。最近这个二十年,“我后悔说了这些,民主和自由到了台湾都变假的了。现在搞成了绿色恐怖,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钱復与蒋经国合影

李登辉搞“ ”真相

李登辉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初非常重视钱復,钱復不仅有美国的背景,而且在岛内没有权力基础,不会对李构成威胁。年,钱復当上了“外交部长”,但随着李登辉的“ ”倾向明显,两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年,李登辉执意访美,钱復极力阻止,认为会破坏两岸关系,结果大大得罪了李登辉,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年,钱復被李登辉发配到“国民大会”当“议长”。

钱復始终认为“大陆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政策”,是针对李登辉对“一个中国”政策转变,针对他的“ ”倾向。“我讲这句话是警告他的”。大陆政策在当时 指导原则是国家统一纲领,只要有这个政策和纲领在,台湾的安全与安定可以保障,不会有任何问题。我要跟大陆统一,你怎么可以打我,外交政策换任何人主政都不受影响。想不到这些年问题变得这么严重,这样糟糕。李登辉无视台湾同胞要求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无视两岸交流给台湾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利用“千岛湖事件”,恶化两岸关系,推行“务实外交”,拓展其所谓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质是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谋求“ ”。

所谓“千岛湖事件”,是年4月1日清晨8时5分,载有24名台胞游客、2名导游、6名船员的“海瑞号”游轮,在浙江千岛湖被烧毁,人员全部死亡,这就是震惊海峡两岸的“千岛湖事件”,此纯属一起重大刑事案。“千岛湖事件”发生后,台湾岛内一些高官和政治人物,自4月12日开始便纷纷发表措辞强烈的指责,并以所谓“草菅人命”“土匪”等词语进行恶毒攻击,将此变为政治事件。李登辉更是以“中共是一堆恶势力,是土匪”进行谩骂和攻击;“ ”势力趁机煽风点火,鼓动“台湾独立”。4月12日,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宣布“即日起暂时停止两岸文教交流活动”“自5月1日起停止民众赴大陆旅游”。自此李登辉开始全面、公开推行“ ”分裂路线。台湾当局的举动为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蒙上了阴影,引起了海内外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xw/107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