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本文作者:任叔岳

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我国最大的成就就是建成了初具规模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重工业最为重要——军事工业在重工业中尤其引人注目!各种火炮就是军工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之一……

我国在五六七十年代引进加生产的火炮口径丰富而且种类齐全……很多型号很经典一直使用到现在,它们的性能数据在很多军事刊物里已经介绍过了,比如《兵器知识》、《兵器》、《现代兵器》里面关于它们的文章多得很……在这篇文章中只想用“散文”的写法写写它们,数据可能不够准确,文笔可能也不够严肃轻松一点!

这个时代的经典火炮主要有:

56式85毫米加农炮,它的原型是苏联D-44式加农炮(在它之前还有一种54式76毫米加农炮仿自苏联ZIS3型,但装备时间不长就退役了),这是服役至今的老炮儿之一。它的最大好处就是直瞄射击准确,射速高,用来打工事或坦克最合适了!年炮击金门是它的首次参战,它的射程接近16km,打击金门岛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它以直瞄打击敌人为主,而且需要靠前部署,所以在和国民党炮兵的激烈炮战中付出了不少代价,有一定损失。年珍宝岛战斗,85加农炮抵近对苏军坦克装甲车射击,有效支援了岛上步兵的战斗。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它再次上阵,给越军以沉重的打击。而且据当年的老兵回忆,它的射速短期内可以达到一分钟二十发,炮管子烫得可以点燃香烟了,战斗最紧张时使用的炮弹是刚出厂的新货……不是按打旧存新的传统去干的。

60式毫米加农炮,它仿制于苏联D-74加农炮。射程可达24km,射速也有8到10发每分钟,不算太差——在当年的《兵器知识》里也介绍过了。但它产量不算太多,服役的时间也不算太长,有些可惜了!它和毫米加农炮口径和威力太接近了,性能重叠了不少……但是它的炮架后来嫁接了59式毫米加农炮造出了改进型59-1式,也算它的特别贡献了。

59式和59-1式毫米加农炮,它们的原型是苏联M46型加农炮,算得上是一代经典名炮了。它的好处第一就是射程远,接近30km,那个时候火炮还没兴起45倍口径和52倍口径革命,这个射程相当厉害了。第二就是射速快,一分钟七八发在大口径炮里算是好的了。在炮击金门战役中,我军毫米加农炮首次上阵(当时还是M46原型),就有效压制了国民党炮兵的各式火炮,包括他们紧急向美国要来的八英寸炮(就是M55式毫米榴弹炮,口径虽然大但是射程不过20km左右,比加农炮差了一大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它在边境作战中完全压制了越军的各种火炮,但到了八几年的时候,越军从苏联弄来了几门远程火炮,它有些逊色了,于是紧急从兵工厂调用了几门86式毫米加农炮这才重新压制住了越军的火力。老电影《弹道无痕》里的主人公连队最早用的就是这种火炮,后来才换装了83式自行火炮。

54式毫米榴弹炮,这个火炮的原型是苏联的M30型榴弹炮(也叫式),参加过二战的老炮儿了!不过这不等于它多么不好和落后,老型号火炮长期服役这是很常见的现象,美国的M2式毫米榴弹炮二战后改名M同样在很多国家里服役至今了。这榴弹炮射程约12km,射速每分钟5到6发。它同样参加了炮击金门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当年的老兵称赞它说它质量特别好,很少有故障,射击精度高,很听话可以说是指哪打哪!

如今,这种火炮已经退役了,但它又有了一个新用途——拍电影电视剧,它和美式榴弹炮在外形上看起来太像了,正好用来拍摄解放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使用。

从ML-20到56式再到66式毫米重炮,之所以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重炮”,前两种称作“榴弹炮”最后一种叫做加榴炮,不过大同小异。ML20是二战老炮,我国只引进了少量,但没有仿制。56式仿制于苏联D-1式榴弹炮,因为是榴弹炮,所以威力虽大,但是射程不足13km,在金门炮战中和国民党军引进的那几门八英寸炮交战有些吃亏,但好在我军火炮数量多足够压制他们了。66式加榴炮仿制于苏联D-20式加榴炮,射程有所提高,达到了约18km。这两种火炮都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给越南军队以沉重的打击。66式加榴炮至今在许多非主力陆军部队中仍有使用,并且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比如增加了“红土地”制导炮弹等。

70式毫米自行榴弹炮,这应该是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种自行火炮了。说起自行火炮,我国在建国后也引进了一批,有很多“名品”,比如苏联的SU和SU等,但是这些都是参加过二战的老车了,状况并不算太好,很快就退役了。五六七十年代,我国制造了大量牵引火炮,但是没多少自行火炮,似乎和履带车辆生产不足有关……这火炮实际是把54式火炮装在装甲输送车底盘上而成,就这么简单,性能和牵引式火炮大同小异,而且还是敞篷的比较简陋,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63式毫米火箭炮,我国的身管火炮受苏联影响比较多,但是火箭炮在初期是比较自主的。虽然引进了BM-13火箭炮,但那种滑轨式火箭炮射程不足而且精度不佳,我国并没有仿制!早在建国之前的解放区兵工厂时代,就已经研制成功了6管毫米火箭炮,年,我国兵工厂终于制造出了一代经典——63式毫米火箭炮。它的设计和制造合理,性能可靠,携带和使用方便,发射方式多样。于是它在很多冲突地区十分流行,如今在我军中的空降部队边海防部队仍然有使用。网友称赞它是“定位明确的炮中AK”,杂志称赞它说是“山地战和游击战的利器”——甚至没有炮的时候也可以发射,火箭炮弹简易射击法,虽然土,但挺有效的。

63式毫米火箭炮(轮式)和70式毫米火箭炮。毫米火箭炮虽然经典,但是威力偏小,射程较近,于是我国兵工企业又制造了大威力的毫米火箭炮,有轮式底盘的63式和履带底盘的70式,都是19管,80年代还出现了82式增加到了30管,但射程都还是10km左右。虽然性能并不出众,但杂志还是撰文称赞它说它在自卫反击战中以强大的火力惊艳南疆;它的出现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火箭炮的先河……为我国火箭发射装置研制人员的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等……

56式毫米重迫击炮,它仿造于苏联的M重迫击炮,最大的特色就是威力大了,在炮击金门战役中,它也上阵了。虽然射程只有8km,但攻击金门外岛如小金门大担二担足够了。后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也有所使用,并且有不俗表现……受到重迫击炮威力大的特点影响,我国后来还研制了毫米重迫击炮……但没有装备!因为重迫击炮缺点也很突出比如射程近等,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我军就不再装备如此大口径的迫击炮了。

轻中口径迫击炮,这些迫击炮应该算是步兵支援武器,不应当算在炮兵里面!不过,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长期缺少身管火炮,于是迫击炮就成了被看重的“炮兵”火力了。我国在建国后也有很多使用迫击炮的经典战例比如东山岛反登陆战斗,比如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板烂战斗,迫击炮都有上佳表现……我国制造的迫击炮口径有60、82、、等,在这里只贴图,型号就不再多说了。

无后坐力炮同样是支援步兵用的,不应该算炮兵,只是在这里多说几句的是,我军的无坐力炮是仿造的美国产品,这在炮兵普遍受苏联影响的潮流中算是比较独特的了!

反坦克导弹,我军炮兵编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把反坦克导弹也算在炮兵里面——挺有意思。可能是反坦克导弹比较贵重,不舍得下放到步兵吧?也可能是反坦克导弹操作复杂,早期步兵文化程度低,炮兵普遍文化水平高吧……总之,到现在还是如此,重反坦克导弹编在炮兵里面。这一时期我国只有一种红箭73,仿制于苏联的AT3,但70年代似乎只有少量使用,大量装备已经是80后的事儿了。

因为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了,苏联不再向我国提供先进武器,我国错过了很多苏联的好东西……包括火炮。比如这几种没从苏联得来,挺可惜的:BM21式40管毫米火箭炮,D30式毫米榴弹炮,82毫米速射迫击炮等。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那些老炮儿暴露出了很大的不足,于是80年代我国引进了很多新的好产品进行仿制比如前面说的那些苏联火炮。此外,重炮兴起了45倍52倍54倍口径革命,如今大口径与模块化火箭炮又方兴未艾了……

我国的兵工企业跟上了这些发展潮流,制造出了很多新式产品……那些老炮儿恐怕要从军队中逐步“淡出”了!

科罗廖夫cn

温馨提示:

联系邮箱:gaosga

.







































北京中医白癜风研究院
国内白癜风知名专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xw/10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