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岛是个美丽的小岛,连接厦门岛与大陆的重要工具就是桥梁。每天,我们从桥上经过,并不会过多在意桥梁的特点,但盘点后,我们发现,厦门的桥梁其实拥有诸多之最———全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世界上离海最近的跨海大桥等。 根据市公路局和路桥集团的统计数据,厦门目前共有58座公路桥,一天超过38万辆车从上面驶过,而每年还在以约2座的数量增加。今天,晨报选择其中的佼佼者进行介绍,带您走进厦门的桥梁世界。 “之最”篇厦门大桥: 全国首座跨海大桥厦门大桥是市民最熟悉的大桥之一,也是进出厦门岛的必经之路之一。但你知道吗?厦门大桥不仅是厦门第一座跨海大桥,更是全国第一座跨海大桥。根据《厦门市地名志》记载,厦门大桥于年10月14日正式动工,大桥总造价.91万元。年5月1日试通车,就此,厦门正式有了第一座属于自己的跨海大桥。 厦门大桥全长6.千米,跨海部分长2.07千米。在高崎和集美两端分别建有厦门的象征,高崎一端建了展翅翱翔的白鹭金钥匙,而集美一段则有三角梅的象征性建筑。在光荣榜上,厦门大桥也是光彩照人,曾获交通部“八五”十大公路工程称号以及国家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 集美大桥:厦门最宽的大桥集美大桥位于厦门岛北部,南起环岛干道,北接集美区集美大道。据《厦门市地名志》记载,该桥年12月20日开工,年7月1日通车,工程总造价29.5亿元。这座桥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目前厦门最宽的大桥,大桥分3幅双向8车道,包括中央两个BRT车道,是厦门所有跨海大桥中惟一专门设计BRT车道的大桥。 另外,集美大桥的“身宽体胖”还体现在,它在可容纳8辆车在不同车道通过的同时,还可以允许吨级船舶从桥下驶过。 海沧大桥:最“劳模”的跨海大桥《厦门市地名志》记载,海沧大桥年12月8日动工,年12月30日竣工通车,是世界第二座、亚洲第一座三跨连续全浮体系的钢箱梁大跨度悬索桥。 除了这些高大上的构造,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海沧大桥其实是厦门最“劳模”的大桥。根据路桥集团的统计,进出岛主要跨海大桥(4座)年4月份的双向日车流量统计数据显示:厦门大桥车流最少,为7.34万辆;集美大桥8.16万辆,排名第三;杏林大桥为9.02万辆,排第二位;而海沧大桥最多,一天有13.96万辆车驶过,占到进出岛车总流量的约1/3。据悉,海沧大桥荣获了福建省双十佳建筑,还荣获了第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古董篇苎溪桥:年龄超过岁据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黄绍坚介绍,集美区后溪镇厦门第二农场苎溪村口的古官道上,至今犹存一座宋代古桥苎溪桥,该桥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公元年-年),年龄已超过岁,是厦门历史最悠久的古桥。 据《厦门市志》介绍,该桥全长73米,面宽2.6米,共有石砌桥墩8座。该桥为古代同安至漳州必经之路。可惜由于台风暴雨和洪水侵袭,现在的苎溪桥,仅剩7墩8孔,其中古桥墩仅余2座。 五显第一溪桥:曾为水运起点站该桥在同安区五显镇五显村,始建于元大德年间(年-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全长64米,10孔9墩,桥面宽2.3米。 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五显第一溪桥古时是同安与金门水运交通的启运点。直到清末民初,金门往来的行船还可以到第一溪桥停泊,然后把当地出产的红糖、花生油、大豆、豆饼、地瓜苗等运往金门。其中以地瓜苗最为大宗,故当地群众有“家财放在番薯船”的谚语。 外形篇杏林大桥:“驼背”的桥梁杏林大桥年3月动工,年9月1日通车。记者查阅桥梁资料后发现,杏林大桥来头不小,它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层数最多的互通立交桥。另外,它全长8.53千米,海上桥长5.千米,其公路桥与铁路桥平行跨海,是厦门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该桥的通行大大缓解福厦铁路进岛和厦门北通道的交通压力。 然而,杏林大桥的另一个“之最”则显得很有个性,它是厦门所有桥梁中最“驼背”的。据悉,这还是设计师故意为之的呢!厦门路桥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早在桥梁设计之初,这座桥设计了两个驼峰造型,寓意一条空中腾飞的巨龙,是为“鹭岛龙腾”;而从侧面看,又像展翅的白鹭准备高飞。 更为人性化的是,驼峰的造型,可以防止铁路上的火车车灯对公路上的车辆造成眩光影响。此外,杏林大桥在驼峰上还设有多米观景台,市民可以在桥上看风景。 演武大桥:离海面最近的桥梁演武大桥1年12月开工,3年9月通车,桥梁长1.87千米,总投资6.8亿元,因为东临古演武池、演武场遗址,因此命名。 厦门文史专家朱家麟告诉记者,演武大桥的个性不在体格与造价,而在于它是世界上桥面离海面最近的桥梁。该桥桥面设计高度与潮汐大潮水位相同,仅5.5米。潮水盈溢时,桥梁犹如卧躺在碧波之上,几乎与大海要来个“亲吻”。 厦漳跨海大桥:“串糖葫芦”式的大桥厦漳跨海大桥于年5月28日通车,全长12.71千米,主线桥长10.千米,桥主跨跨度全国第六、世界第九。 厦门路桥集团工作人员表示,厦漳跨海大桥的个性之处在于,该桥桥身是用“串糖葫芦”的方式串起来的。该桥采用“节段预制悬拼法”,制梁厂制作了多榀箱梁,之后,用“串糖葫芦”的方式,将箱梁一个个串到大桥上,拼接形成桥身。 数据显示,全桥总计打下桩基根、墩身座、主塔四座、根斜拉索,用材11.5万吨钢筋、68.7万方混凝土。就此,桥梁的两座米高的“钻石型”索塔矗立在海中,成为厦漳海域上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晨报记者曾昊然摄影记者唐光峰编辑洪珊珊 厦门日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