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本草植物园创建于年11月,共栽培了92个科、种中草药原植物,其中绝大部分取材于南昌本地,涵盖具有解表、清热、泻下、补虚、温里、理气、消食、祛风湿、活血祛瘀及抗肿瘤等功效的各种中草药品种。经过精心设计,园内一步一景,处处如画。自创建以来,该园已接待省内外甚至国外多批政要和游客参观,其科普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受到一致好评。 为了让更多人学到中草药知识,我们将陆续向大家推介园内的药用植物,让大家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大叶金花草 在植物园中的栽种区,“大叶金花草”躲在“花椒”下,无意间露出如山鸡尾巴的枝叶,看上去青翠幼嫩,生气十足,因此又被称“小叶野鸡尾”。本已细小的叶片还被开了多处裂缝,但是缝隙之间很有规律,这在学术上常称为“多回分裂”,也是蕨类植物的典型特征,故亦名乌蕨。 大叶金花草 大叶金花草 青翠羽扇落南阴, 细叶凤尾弄庭蕨。 清热解毒王中葵, 清热利湿止咳血。 大叶金花草 多年生植本,株高30-60厘米,根状茎短而横走。叶披针形,长20-30厘米,3-4回羽状细裂,羽片12-20对,卵状披针形,小羽片斜菱形,顶半截有钝齿。孢子囊群着生于裂片顶端,囊群盖杯形。原产于我国南部。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宜含腐殖质丰富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且有一定耐旱力和耐寒力。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大叶金花草的药用价值 野黄连、水黄连(《峨媚药植》),雪仙草、扫雪花(《江西民间草药》),蜢蚱参(《中国植物志》),青蕨(《广西中药志》),金花草(《广东中药》),大金花草(《广西中草药》),乌韭、石发、雉鸡尾、小鸡尾草、细叶狼箕、花叶凤尾草、乌竹、墙柏、细叶凤凰尾(《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土黄连(《福建中草药》)。 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晒干。 叶含牡荆素、丁香酸、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 《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 ①《峨帽药植》:"根状茎:消火退热。"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止咳。治伤风感冒;外用治九子疡,消肿毒。" ③《广西中药志》:"叶:治热咳吐血,红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烫伤,疮疡烂肉等证;根:治亦白痢。"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皮肤湿疹。" 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患处。 治疗菌痢、肠炎:鲜金花草叶2钱,嚼碎吞服,每天2次;或用50%金花草煎剂10~20毫升,日服3次;亦可晒干研粉,每次6分,日服3次。治疗例,98例有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胡贵荣副主任中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4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草药辨识。主攻心脑、肺脾、肝肾五脏虚损病,亚健康状态体质辨识及调治。尤其擅长于肩、颈、腰、腿痛病,中医内、妇、儿科疑难杂症及不孕不育症,肿瘤病。发表学术论文及科普文章16篇,主要著作有《现代中成药》,《中医临床诊疗心悟》共计万字,主持并承担江西省卫计委基金课题3项,市卫计委适宜推广技术项目1项。所发明的“骨刺消痛液”获国家发明专利奖。 ·END·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