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萨达姆参观“地下金门”后钦佩不已 金门外岛在两岸军事对峙紧张的年代,不但军方有坑道,就连民间也有,全县行政中心所在的金城镇城区的地下,就有条全长多米的民防坑道。 《孙子兵法》有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金门在年的“八二三”炮战后,不仅军方开挖坑道,民间也挖防空洞、民防坑道,军民一起打造了“地下金门”的奇迹。 金城镇城区不但是金门县及所辖单位聚集地,也是绝大部分“中央”驻金单位办公地点。因此,为确保战时政经运作,在全岛军民开挖地下坑道的热潮中,当地居民将既有土质坑道加以扩充,修建成了水泥的民防坑道。 根据金门县交通旅游局的调查研究,金城民防坑道是由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下辖的金门县民众自卫总队出资。委由陆军师、师兵工协建的:工程于年3月14日开工,翌年6月5日竣工,历时1年又两个月有余,动用经费达新台币余万元。 金城坑道包括主坑道、支坑道等,全长.2米,设有待避处25处、防护铁门25扇、进出突击口22处、曲折射击位置7处、浅水井l口、双层机枪堡2处、发电机室l处等设施,形同地下堡垒。据说当年萨达姆曾经到访过,对于当地的地下工事钦佩不已,回伊拉克之后,也开始打造类似的地下城堡。坑道连接金门县府、民众自卫总队、银行、金电公司、金城车站、金门邮局、中小学等,构成集防卫、党政、动员、经济运作于一体的地下战斗网。金城坑道施建时,正逢大陆停止对金门炮击,金马外岛由原本炮火相向,进入没有炮声的时代。因此,坑道启用后,重要性跟着降低,40岁以下的金门人,恐怕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如今,战役史迹为金门观光特色之一,金门县府为利用金城民防坑道,积极争取了离岛建设基金和”观光局”经费补助进行整建,重建”地下金门”城防体系,开发为观光卖点。 在金城车站二楼新设入口坑道主题展示馆,并把车站至金门高中出口间的地下坑道及碉堡,设置为主体坑道体验区,包括:民防展示馆、炮击声光体验区、作战指挥中心、粮秣库房区、坑道结构展示区、金门精神音乐组曲播放区、出口服务区等。 为充实夜间旅游行程,金城民防坑道开放时间为每天下午3时30分至晚上9时30分,安排专人导览解说服务,一趟游程三、四十分钟。游览后,金门民防历史尽收眼底。 地雷是金门的“土特产” 由于金门岛曾被台当局作为“最前线”,因此,时至今日,岛上还有处雷区,至少有7万颗地雷尚未清除。那么,这些地雷当年是怎么埋下的,为何至今没有被清除呢? 台湾民众都知道,地雷是金门的“土特产”,很多商人甚至用地雷来命名商品,金门有一种特色糕点就叫”地雷饼”。大凡去过金门的人,都会买上几袋。金门地雷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另15时,台军以战备为由,将一颗颗地雷埋在金门,这个所谓的“复兴基地”就和雷区画上了等号。 从地理位置上看,金门岛北、西、南三面被大陆包围。因此,除了给自己船队补给的料罗港、新头一带外,台军从东岸沿逆时针方向,把雷区一直延伸到南岸,犹如包粽子一般。尤其是台军自认为解放军最可能登陆的金宁乡,海岸线80%是雷区,地雷多到“步步惊魂”的程度。前些年,有清洁队员和台军士兵在沙滩捡垃圾,捡到的竟然是一颗颗地雷。早年,外界追问金门到底有多少地雷,台军每次的标准答案都是“国防机密,无可奉告”。直到前不久,台军“金门防卫部司令”颜忠实才披露,金门估计有10万颗地雷,外界才了解一个大概。 这些地雷不爆炸还好,关键是经常“发威”,殃及岛上居民。当地渔民采集扇贝,一不留神就会踩上地雷,每次外出作业都担心“有去无回”。金门地雷不仅炸百姓,连排雷专家也“照炸不误”。之年4月,金门一家自来水厂施工,承包商请来13名津巴布韦排雷专家。没想到,刚开始作业就触发一枚地雷,引发将近30枚地雷连环爆炸,两名专家当场炸死,血肉模糊。其他几名专家吓得脸色都变了,立马打道回府。 地雷埋下半个世纪,为什么至今仍没排除干净呢?这主要是因台湾军方不愿费力气,同时只要地雷还在,台“立法院”就要为此给军方编列一大笔预算,那雷自然也就慢慢排了。 日前,经过几年的排除,金门目前至少还有了万颗地雷。据悉,金门地雷多数为二战时期的美军产品,具有布设容易、拆除困难的特点,且几乎全部超过使用期限。过去军方有布雷图,清楚标出范围与数量,但因部队移防频繁、交接不清,再加上潮汐、海岸线的变化,今日地雷确切在哪里,谁也搞不清楚。台军只称,“海岸有驻军的地方就有雷区”。 赞赏 长按苯丁酸氮芥片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