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皮炎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702/4648926.html

挖掘香河人文历史,传播传统文化精华。

推介文化创意设计,分享最美生活艺术。

清代画家姚文瀚绘怡亲王允祥朝服像图片/汇图网

清代雍正朝初期,曾有一位深受雍正皇帝(清世宗胤禛)宠爱和信任的皇弟,集政权、军权、财权、人事权于一身,全力辅佐雍正皇帝治理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人就是和硕怡亲王允祥。怡亲王允祥,即爱新觉罗?胤祥(年11月16日-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康熙六十一年(年),皇四子胤禛继位,为避皇帝讳,将所有皇子的“胤”改成“允”。

清代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绘雍正皇帝朝服像图片/汇图网

允祥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允祥即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年),受命总理户部。雍正三年(年),雍正帝命允祥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又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加封首任军机大臣。允祥文武双全,才干过人,是雍正帝最倚重、最信赖的大臣,在世期间殚精竭虑,事必躬亲,治绩卓著,为雍正朝的文治武功做出了突出贡献。雍正八年(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允祥在京师王府去世,时年44岁。雍正帝赐其配享太庙的最高待遇,上谥号为“贤”,另有御赐“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谥前,且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为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雍正皇帝御赐“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允祥一生的主要成就之一是治河患、兴水利。自雍正三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对于防治河患、开辟营田,成绩颇多,而屡受恩赏。从疏通河道,筑堤置闸,开引河,开挖入海直河,到区域田土疆界,开挖沟渠,他都详细规划,制成水利图进呈。雍正看了非常高兴,称赞允祥“公忠为国,实心办理,甚属可嘉”(《清世宗实录》)。雍正四年(年)二月经奏准,允祥设立了营田水利府,将直隶诸河分为四局管辖,另分设京东、京西水利营田使。允祥还数次亲临指导修河造田,辟荒地数千里,募民耕种。还聘请南方农民教种水稻。一年初见成效,数年之后,使京畿灾荒洼涝地区,变成了千里良田。

现将有关文献记载的怡亲王允祥对北运河的治理情况梳理如下:

制图/雪禅文化

《清世宗实录》:

雍正三年(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世宗宪皇帝圣谕:“直隶地方,向来旱涝无备,皆因水患未除,水利未兴所致。朕宵旰轸念,莫释于怀。特命怡亲王及大学士朱轼前往查勘。今据查明绘图陈奏,所议甚为明晰,且于一月之内,冲寒往返,而能历勘周详,区画悉当,以从来未有之工程。照此措置,似乎可收实效。具见为国计民生,尽心经画,甚属可嘉。着九卿速议具奏。至于工程应用人员,若交与九卿拣选,恐有掣肘。即令怡亲王及朱轼拣选请旨,其从前差往修城修堤之员,俱着于水利工程处、一同办理。”

〔清〕陈仪《直隶河渠志》:

雍正三年(年),世宗对怡亲王“亲授方略,于南北运各建坝开河,减水分流,别途归海”。雍正四年(年)二月,“经怡亲王奏请,北运河一切工程归通永道统辖,河西务设同知一员,杨村设通判一员,分界管理。增置县丞主簿等官,以耑防修”。

〔清〕吴邦庆辑《怡贤亲王疏钞》之怡亲王上陈《京东水利疏》:

“运河之东则香河,其下为宝坻,沿河堤岸坍颓,屡为二邑之灾。应饬河官,及时修筑高厚,并于牛牧屯以上斜筑长堤一道,以障上流之东溢,则香河、宝坻无运河之患矣。再,通州通州烟郊以南之水,皆汇于窝头,分为二股,一股南入运河,一股东流经香河县之吴村,汇于百家湾,入七里屯达于宝坻。查七里屯以上,大半淤塞,皆沙卤,难以开凿。若将南流一股疏通深畅,则窝头经流归于运河,分入香河之吴村者无多,稍加浚导,则亦可免冲溢矣。又,夏店之箭杆河,经香河东北入宝坻之沟头河,漫流入淀,应从沟头疏浚导流于宝坻城南,会七里屯之水,东入八门城,达于大河庶水,有攸归不至漫溢为害。且潮水自八门城逆流入河,于农田亦有利焉。”

牛牧屯运河大堤摄影/王爱民

《清世宗实录》:

雍正四年(年)三月,“工部议覆。怡亲王允祥等摺奏京东水利情形:一、河西数十里内,只有凤河一道,即桑乾河之分流,自芦沟河、经南苑、至漷县西南流入武清县南。河流本畅。自武清之堠上村,淤为平陆。偶遇水潦,田庐弥漫,应循故道疏浚。仍于分流处,各建闸一座,以时启闭。一、香河、宝坻二邑,沿河堤岸坍塌甚多。应及时修筑。再于牛牧屯以上,斜筑长堤一道,以障上流,俾运河无东溢之患。一、通州烟郊以南之水,汇于窝头,分为二支,南流入运河,东流经香河之吴村、达于宝坻。吴村以下,大半淤塞,难于开浚。应将南流一支疏通、畅入运河。其由香河入宝坻之沟头河,亦加疏浚,导之自宝坻城南、达于大河,不令漫溢。……”,雍正皇帝谕旨“依议速行”。

〔清〕王履泰《畿辅安澜志》:

“牛牧屯堤在香河县,雍正五年筑。”

〔清〕吴邦庆辑《怡贤亲王疏钞》之《世宗宪皇帝圣谕》:

“雍正四年(年)四月十四日,谕九卿:怡亲王陈奏畿辅西南水利情形,并绘图,进呈朕披览,甚为明晰。著交与九卿会议具奏。怡亲王等于去冬今春,奉命查勘水利情形,前后往返三月余而于直隶地方,东西南三面数千里之广,俱身历其地,不惮烦劳,凡巨川细流,莫不穷源竟委,相度周详,且因地制宜,准今酌古,曲尽筹划,以期有益于民生。公忠为国,实心办理,甚属可嘉。”

北运河杨洼闸以东河段摄影/王爱民

〔清〕陈琮《永定河志》:

雍正五年(年),怡贤亲王奏疏:“查定例黄河工程定限保固一年,运河工程定限保固三年。若直隶河道工程,子牙河则系民力修防,天津以南运河则系浅夫修防,永定河北运河则系分司岁加修理,皆无保固年限。臣等酌其水势平险,工程难易,请将子牙河、天津以南运河新修工程俱照运河例定限保固三年,永定河新修工程照黄河例定限保固一年,北运河较之永定河稍为平易,较之南运河则为险要,请定限保固二年。”

〔清〕陈仪《直隶河渠志》:

雍正五年(年)大水,北运河“河水泛溢,东西岸漫决者四”。雍正六年(年),“怡亲王奏拓筐儿港旧坝,阔六十丈,展挖引河,改筑长堤。七年(年),疏浚贾家沽道,分减既多,消泄亦畅,故坝门以下河水安流。而河西务一带,距坝稍远,山水暴至,遂复漫决。上廑圣怀,发帑遴员,授之方略,于河西务上流之青龙湾,建坝四十丈,开引河而注之七里海。”

《清代京杭运河全图》张家湾至武清段

图片来源:中国地图出版社《清代京杭运河全图》,年版

《清世宗实录》:

雍正八年(年)正月,世宗谕内阁:“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并挑浚引河工程。据怡亲王等奏请,交与侍郎何国宗督理监修。朕思原任侍郎牛钮,在北运河管工年久,于地方情形甚为熟练,着与何国宗协同办理。其一应钱粮工程等项。令都统莽鹄立、耿化祚、副都统佛保、副都御史二格、会同何国宗、办理稽查。其减水坝金门及所开引河。或应宽二十丈。或应宽四十丈。”

《光绪顺天府志?河渠志》:

雍正八年(年)正月二十八日,“命侍郎牛钮、何国宗至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并挑浚引河工程。”

雍正八年所修青龙湾减水坝遗迹摄影/王爱民

《清世宗实录》:

雍正八年(年)三月,世宗谕内阁:“直隶水利营田工程,怡亲王办理多年,实心任事。各官遵其训示,罔敢怠玩。今王偶抱微恙。朕令静养调摄,不宜复以繁琐之务、使之萦怀。着将水利衙门一切大小事件,应启知怡亲王者,俱禀知大学士朱轼定夺办理。”以上文献记载均涉及怡亲王允祥对北运河的治理,包括到香河实地查勘、修筑牛牧屯长堤、疏浚潮河和箭杆河、设定北运河两年保固期、安排修筑青龙湾减水坝并挑浚引河工程等,从中可以看出允祥对京畿水利工程建设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就在雍正八年(年)正月,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即将开工之际,允祥却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他想要去青龙湾现场勘察已不可能,只好奏请雍正将此工程交与工部侍郎何国宗督理监修。三个月后怡亲王就因病去世了,雍正帝悲痛欲绝,亲临其丧,并辍朝三日悼之。后雍正帝亲自为允祥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大放悲声,并将雍正四年(年)就亲书赐给允祥的“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字加刻在其谥号之上。雍正八年八月,雍正帝又赐封“怡亲王”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成为大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和第一位恩封的铁帽子王(前八位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都是以开国元勋的身份获得世袭罔替殊荣)。如此一系列的额外恩典,在清廷实属特例之外的特例。雍正帝曾说:“朕因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虽强自排遣,而饮食俱觉无味,寝卧皆不能安。盖王之事朕,诚敬忠爱之心,八年有如一日。自古以来,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则朕所以待王之礼。亦应在常例之外。”(《清世宗实录》)

涞水县怡亲王允祥墓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怡亲王允祥去世后,被葬在今涞水县城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墓区曾有面积余亩,周长40余华里,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唯一有望柱华表且有三华里神道的王爷墓。END

文章原创|王爱民

图片编辑、制作|雪禅文化

头图|汇图网

封图|汇图网

插图摄影|王爱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自图片网站图片和署名图片均受版权保护,请谨慎转载

本文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xw/128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