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一尺落低均,疏浚引河宣涨沦。 通策例同捷地闸,大都去害贵抽薪。 《香河县志》记载,雍正七年,在今香河境内红庙村南利用大龙湾、小龙湾修建青龙湾减河以泄洪,并在减河口设置滚水石坝一座。乾隆三十七年改滚水石坝为可调节水量的石闸,在两岸增建闸台,并御赐名为“金门闸”。因工程宏伟,泄洪蓄水功能巨大,故得乾隆题诗称赞。 视频中详细为大家讲述了香河文物研究会如何三请石碑回到香河,并通过历史证实乾隆题诗“通策例同捷地闸”是“例”字,而不是被后人误传的“略”字。 金门闸遗址位于香河县红庙村南(现土门楼泄洪闸南侧)。民国十四年(年),在清代基础上改建、扩建金门闸,闸板改为进口钢制。年5月,新建土门楼泄洪闸竣工,清代旧闸废弃,现仅存南北两侧夯土闸台基址。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关于香河文物的传播与挖掘,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可以通过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同样,您有什么好的文物,好的收藏品,欢迎和我们联系,与大家分享,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让香河文物活起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