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m.39.net/news/a_5252023.html 在整个康熙王朝,出现了太多的名臣,如索额图、明珠、李光地、佟国维、张廷玉等。在这些人中,姚启圣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一代名将和良臣,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一位英明的皇帝。 和平三藩:姚启圣跟随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平定耿精忠叛军,在平定耿精忠叛军的战役中声名赫赫,他以非凡的勇气和谋略,协助康亲王攻克收复陷于耿精忠部署的江浙地区,并一路进攻福建,彻底平定耿精忠叛军。 平郑军:康熙十七年(年),郑成功的部将刘国轩率军进攻福建沿海,攻占漳州海澄。当姚启圣上任后,迅速地攻占了郑军的阵地,很快就扭转了失利的局面,迫使刘国轩收缩部队靠近漳州,为以后逐步收复台湾奠定基础。 制定方略:姚启圣上任伊始即向康熙奏请其战略部署,建议采用“剿抚并用”的办法,一方面攻占收复失地,另一方面招抚敌人不坚定的盟军将领。该战略符合清初的国情,不久被康熙采纳,使清廷得以顺利收复台湾。 招抚郑军:姚启圣以一种从郑氏集团内部分裂并逐渐削弱敌人力量的方式,向郑氏集团施压。康熙十八年(年),在漳州设立了“修来馆”,招降司的郑经部属,陈士恺、郑奇烈、朱天贵等携部官兵近五万人前来,可谓卓有成效。 造船厂:清初朝廷没有造船厂,对盘踞海岛的郑军多有好处。在姚启圣担任福建巡抚期间,奏请朝廷任命重臣全职巡抚,重视水师事务。康熙派了万名兵丁从江浙选兵百余人,从湖广调新式洋炮,大大加强了福建水师的实力。 开发经济:姚启圣收复金厦后,上书请求诸岛停止移民,最大限度地恢复当地经济,保护因连年征战和清廷的“迁界禁海”政策而受到严重破坏的民众利益。 推荐信:姚启圣和大学士李光地共同推荐施琅担任福建巡抚,为选台作出了关键的决策。 在现实历史中,姚启圣的功绩远胜于电视剧,更是传奇。顺治初年,姚启圣被当地土豪侮辱,遂愤愤不平,投靠清军,之后,清军掌权者觉得这人学识过人,有才干,便任命他为通州知州。但姚启圣这人可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他一当上知州就带着衙役把欺负他的那个土豪活活打死,然后直接挂印就走。 后来在年不知何故,曾经辞官的姚启圣再次想到要当上一名官员,于是去考乡试,后中举获广州香山知县,但不久便因擅自让百姓到南洋去与人做生意而被免职。因此,在第二次被解雇之后,姚启圣做了几年稍微诚实的生意。但毕竟不是安分的主子,年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之乱时,姚启圣带着自己多年经商所获得钱财,招兵买马,投靠了当时负责镇压福建叛乱的康亲王杰书。 而且在跟随康亲王南征的过程中,姚启圣却是屡立奇功,更是功不可没。起初逼耿精忠投降,被提升为福建布政使,后来又用奇策将吴三桂麾下大将韩大任收入麾下,后来更是协助康亲王收复漳、泉之地,从而升福建总督。在福建总督任上,姚启圣开启了一个传奇而又辉煌的人生。 他还有古代文人气节,不为五斗米折腰,却又不避世,认为天有之,人有之,事有之。以福建巡抚的身份负责平定台湾的一些事务,由于自己的主张遇到阻力不服气,就跟康熙耍了一套,借口母后去世,要回家丁忧,其实是对皇帝的一种要挟。这类官吏将得到百姓和部属的拥护,可以立功办事,甚至免除自己所认为的事业上的任何事情,但皇帝绝对不喜欢。但是由于非常实用,所以一直忍受着他。 一六七八年以收复平和、漳平二县,又成功地阻止了台湾郑氏政权对福建的觊觎,斩首郑英等大将,并封为正一品。由于姚启圣年击溃郑锦军,并招降人,同时又乘机收复金门和厦门,因此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而在年,由于攻克金门、厦门,又被封为可世罔替之官。此后到了年,年仅59岁的姚启圣协助施琅攻克台湾,不久便在福州去世。 据说姚启圣这辈子就是个传奇人物。曾数次三番下台,但却都能凭借自己的才智重新崛起,直到成为最后的太子太保,名列东宫三公之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xw/131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