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这是对晋江闽南红砖古厝的最直观写照。晋江五店市,一个满是红砖古厝的传统街市,说起她的故事,宛如一章充满韵味的历史篇。 ▲庄璇璇/摄 五店市,大厝往事 在福建方言里,“厝”是房子的土语,而普通话里的“邻居”,闽南人叫“厝边”。我们的故事,就从一对庄姓和蔡姓的邻居说起。 青阳山的核心位置,就是现在晋江市中心的五店市历史街区。相传唐朝开元年间,蔡姓七十孙的五个兄弟,在青阳山上的官道上,开设五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一时间酒旗招风,饭菜飘香,“青阳蔡,五店市”从此声名远播,蔡氏也因此成为五店市最早的居民。 ▲闽南红的七彩乐章陈金展/摄 沿着五店市从上市走到下市走上一圈,这篇古香古色的红砖厝群,每一栋都有自己的名字,蔡氏宗祠、庄氏家庙、蔡妈贤宅、朝北大厝、庄志旭宅等等,这些房子的名字也告诉我们,庄蔡是这里的大户。 ▲庄璇璇/摄 南宋末年,青阳蔡氏卷入扶宋抗元的起义洪流,在潮州府担任司户参军的蔡若济,护宋幼主南下,被元兵一路追赶至晋江青阳老家,面临废乡减族的危险。这时,他的表哥庄思齐站了出来,答应保管蔡氏一族所有的厝宅田园、金银财宝一集宗祠祖墓,蔡家老小交代完后星夜逃亡他乡。 那一晚,庄思齐以最快的速度将蔡氏宅内灯笼上写的“蔡”字,统统换成了“庄”字,平安躲过劫难。数年后,逃亡的蔡氏族人陆续返回青阳,此时,庄思齐将之前代为保管的动产和不动产,完璧归蔡。 ▲刘翼/摄 除了会拼,还要有意思 你大概很难相信,美食诱人、气候宜人的闽南,其实自古是一片土地贫瘠的蛮荒之地。古时候这里深林叶竹遍布,时有野兽出没,长被中原视为方外之地、瘴病之乡。加上土地偏酸性,所以今天晋江人一度的美食,既不是大米也是小麦,而是最适宜红土种植的地瓜。险恶的环境,有限的资源,很难不让晋江的先民坦对生死,同事也变得彪悍尚勇,在敬儒崇文的同事又发达的武馆,一方面下南洋、闯四方,几百年的迁徙与奋斗之后,这里终成为安定富庶的东南一隅。 ▲建设中的五店市刘翼/摄 所以有人说,《爱拼才会赢》这首著名的闽南语歌曲,其实是晋江人的精彩写照。晋江籍作家许谋清在他的《世纪预言》一文中这样写道:“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就是在炮打金门的日子里,晋江人也仍然和台湾保持通婚关系。就是在70年代,他们也仍铤而走险,开始“海盗生涯”,困兽猶门,企图挣脱土地的晋江农民在特定年月里开辟的一条“邪路”。歌名中的这个“爱”字,大概真的是一种把“拼”融入到血液里的“真爱”。 但是,晋江人远不只有“拼”这一面,哪怕就只是房子中告诉我们的各种细节。在今天晋江市陈埭镇的岸兜村,有一栋特别的闽南古大厝,取名“芄圃”。芄圃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读书人对房子的需求和设计的特别之处。 芄圃的门前有一个四方条石铺成的大埕可供活动,有一湾川流不息的小溪潺潺地从门前向远方延伸,有一条人来人往的村道沿着芄圃与街市连接。芄圃的北厢房为内人居住的地方,与大厅完全隔开,要进入厢房必须经由大门出来,才能重拐进入。这种对功能的严格划分,对隐私的重视,以及透过芄圃这个名字的取意,所隐含的对故乡的草木情深,甚至包括他家墙垛石刻的那些枝蔓华腾。 ▲刘翼/摄 没有记忆,就没有情怀 没错,即便是再冬暖夏凉的房子,今天的年轻人依然不会回去住,包括曾经看起来非常豪华的番仔楼。 闽南人把外国人叫做番仔,半个世纪前,在外打拼的华侨与兴建陆续回乡建番仔楼。从外形上来看,番仔楼就是小洋楼,但仍保存福建古厝的基因,比如刻意突出厅堂的地位,用来敬神祭祖,做家族议事厅,这个根不会轻易被取缔。 如今,村子这些一百多年前的老房子,百分之八十都没有人居住,只在厅堂和门楣上还留有一些痕迹,证明这家的子孙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时候前来这里祭告祖先。不过巧的是,就在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前埔村的年轻人。“我十六岁前都住在这里,最近拍了一个片子,介绍我住在这里的记忆,算是完成一个文化的寄托吧。这是一个很孤单的事情,到现在我们已经做了八九年了。”许著华说,他失去的不只是一个宅子,而是一个邻里关系,一个生活的状态,所以和他的小伙伴创建了一个北京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