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7/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由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台湾金门同乡会总会共同举办、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福建省手作创业协会、福建唯美客文创聚落为展演单位的“福建非遗文化金门行之金门非遗文化周”于6月23日至6月27日在金门县举办。作为第九届海峡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共有来自大陆的专业演员、手作艺人等近人赴金门开展文化交流,连续展演3天。通过传统文化产品创意市集、闽南高甲戏进社区和校园等系列体验互动活动,充分向金门乡亲展示我省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两岸传统文化的同根同源,助力两岸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进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创意市集——传统与现代工艺盛宴

传统手工艺品从历史走来,随着时代发展,从生活必需品变成了精神消费品。这些带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又汇集了文化创意元素的手作产品向金门同胞展示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创意市集展示的福建工艺品有:福船、廊桥、油纸伞等等。除了手作展示,当地的小朋友热情参与了制作手工艺品的体验活动,金门民众也现场观看了如提线木偶、茶艺、银器、皮雕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活动现场展示了以宁德地区非遗手作为主的诸如剪纸、漆艺、软木画、银器等传统文化产品

漆线雕工艺品

福安官埔油扇

畲族提线木偶茶艺表演

传统工艺手作——油纸伞

畲族银器工艺现场展示

屏南木拱桥模型

除了展示传统及创新的非遗工艺之外

市集还向金门民众提供了

手作工艺实演以及手作互动体验

金门乡亲在参观创意市集

当地小朋友体验霞浦糖塔制作工艺

当地小朋友与畲族提线木偶互动

手作艺术家现场展示福安皮雕制作工艺

交流团成员在创意市集前合影留念

闽剧表演——来自祖辈的闽腔

“闽剧”,更民间的叫法是“福州戏”。它从闽地流传到台湾和东南亚,历史悠久,从明末清初而来,几经变化,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周期间,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演员们和台湾少数民族歌舞同台演出,两种各具特色的艺术碰撞出动人的艺术氛围。

闽剧折子戏“王莲莲——盘答”

闽剧折子戏“贻顺哥街舞——说媒”

舞蹈庭院秋月

演职人员在演出现场合影留念

高甲戏——粗犷、活泼的泉腔

高甲戏是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流传于福建省闽南地区。文化周的几天里,泉州高甲戏传承中心的演职人员们进校园和社区,在总兵署、金门大同之家、金城中学、金湖中学等地演出,把传统曲艺带进大陆对岸金门同胞的生活里,使其对中华传统文化从根源处产生认同感。

泉州高甲戏传承中心在金门总兵府演出

泉州高甲戏传承中心在金门大同之家演出

泉州高甲戏传承中心在金城中学演出

金湖中学的学生在观看高甲戏演出

专为学生改编的高甲戏童话剧《渔夫与金鱼》

台湾少数民族表演

台湾少数民族祭祀祝寿祈福表演

台湾少数民族歌舞表演

向观众介绍台湾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文化

历时五天的“金门非遗文化周”活动很快就进入尾声,这次活动得到了金门县政府、各旅台金门同乡会的大力支持。金门县政府副县长吴成典、县政府秘书长林德恭以及县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台湾各金门同乡会理事长先后出席活动和演出。

文化上的交流仍然意犹未尽,传统文化的对生活的熏染仍将继续。在最后的欢送宴会上,我们和金门同胞交换了礼物和祝愿,在热情、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结束了这次活动。

交流团向金门县政府副县长吴成典和台湾金门同乡会总会总会长李台山赠送活动纪念T恤

交流团代表向金门县政府赠送纪念工艺品

金门县政府秘书长林德恭为交流团题写“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华梦”

交流团一行在金门文化园区与金门当地文化工作者交流并合影留念

行万里路,是为了让大陆对岸的同胞多层次、深入的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金门非遗文化周”的活动对现在、将来和过去都显现出极为深刻的意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记忆是生命个体发展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金门同胞文化之源。“金门非遗文化周”活动中,我们重溯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光芒,让金门的同胞聆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实现了深层次的文化交流,通畅文化交流也将指引双方构建更好的未来。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zf/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