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跑有一句口号:“就是跑着玩”,无论是在赛道设计,还是赛前编辑团队对目的地的深入挖掘,我们都希望“村卷”们能贯彻“认真玩,顺便跑”的村跑精神,毕竟坊间的跑步赛事如此多,把“玩”这件事看得比“跑”更重要的赛事就只有我们村跑了。 “晓得斯”的村跑游记,非常“村跑精神”!缺席此次金门村跑的“村卷”可以透过她的游记,感受一下金门的好时光,而同样参与的“村卷”,可趁机看看别人的金门村跑之行都玩了什么。 无论怎样,我们乐见、也期待各位“村卷”的每一次村跑之旅,玩出更多花样,有更多欢快的回忆! 刚从金门回来,就赶上了千年一遇的北京雾霾红色预警:连续三天车辆单双号行驶;学生停课;其他人可以允许工作溜号儿......很像“雾霾节”。有的时候,一次远行便能获得一个答案,我的答案似乎是白云苍狗。 计划去金门跑21公里“村跑”,是想来一场暂别隆冬的出走。金门,着实神秘,即便对军事、历史不甚了解,也不妨碍我对硝烟年代的想象。曾经到过泉州、厦门,当地人总会介绍说“如果天气好,能够看到远处的金门哦”。金门,似乎既是个敏感的要塞,却也是充满了怀想的原乡。 当然,最初吸引我的是金门村跑推介的一段话:“因为战地政务,它避开了快速现代化的冲击,被历史封存了将近半个世纪,也难能可贵地保存了一个世纪前生活的轨迹。在历史赋予小岛新的诠释前,我们邀请您,以奔跑的速度,重返一个世纪前的生活现场。” 于是,我真的来到了一个世纪前…… 出发前 开始着手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距离出发已经不到一个月。因为我报的是自助套餐,说白了就是除了参赛,不需要主办方订船票、办理入金证、订酒店、带着玩儿等等。现在想起来,是八月份一个人在吴哥窟玩得胆子大了,但这是一个世纪前的生活现场啊,后来面临种种困难也是我一个现代人想不到的。 首先,12月6日的比赛,我打算5日抵达、6日回,结果没有了船票。只好改行程,12月4日去,12月7日回。其次,办理“入金证”时,因为忙于工作疏于办理,原本可以提前拿到证件的,只能办理“落地签”,也因为种种复杂性,原计划第一晚住金湖大饭店只好改订住民宿。 12月4日:抵达飞机抵达厦门,换机场公交到了五通码头,取了船票,租了随身WIFI,换了台币,顺利通关上了船。厦门距离金门岛仅10公里,船行30分钟,很快就抵达金门水头码头。来到落地签的窗口,手续办理非常便捷,填写表格,把台湾通行证、回程船票、表格递进窗口,交了清洁费,便顺利拿到了入金证。 出了码头打车前往民宿,出租车司机特别不好意思的告诉我要二百块台币(人民币40元),因为很近,而且他已经在码头排了两个小时,我豪爽得表示“没问题”。的确,车子没有开多久就看到一个古村落,两头翘起的屋顶,便是闽南特色的古厝建筑,这里就是水头古村聚落。 下了车,拖着箱子,几只土狗笑眯眯地从我旁边跑过,跟着民宿管家陈大姐来到了“水头一家亲”。这是一座百年古厝,两进式的四合院结构,院中弥漫着一股木造之香,门窗生花,时而艳丽时而典雅,门楣窗楣总有各种文字书写着喜愿,恰有生气。 我订的大床房间,纵向空间虽然狭小,但是屋顶很高,干净简单,有独立卫生间,有网络,没有电视,一进门便听到了窗外的鸡叫。陈大姐仔细地向我介绍网络密码,直到亲眼见我连上了网,才接着介绍下一项。她给了我大小毛巾,告诉我厨房怎么使用,最后叮嘱我弹簧门很快,开它的时候要扶着点,并且给了我一把锁头。 送走了陈大姐,感觉饥肠辘辘,出门觅食。民宿所在的水头古厝聚落,满是古屋老宅,很多也被做成了民宿。所见到的每一座称为民宿的古厝,门口都十分的精致,吸引着游人的探知欲。可惜的是当时游人只我一枚,我像只无头苍蝇一样转来转去,终于撞见一家奶茶店,在店小妹的推荐下找到了一家挺有名的蚵仔煎小吃店“金地道”,吃到好吃的拌面线和清爽可口的鱼丸汤。 吃饱了,前往金城镇的模范街。模范街是当年郑成功训练陆军的地方,民国十四年(年)由金门商会会长傅锡琪向侨界集资,兴建这条具日本大正时代建筑风格的街道,如今有一些特色产品商铺,比如炮弹做成的刀、毛泽东奶茶、养生药膳一条根,等等。一转弯,看到了邱良功母节孝坊,据说是台湾地区保存最大最好的牌坊,牌坊旁边的蚵仔煎也是比较有名气。走过牌坊,马上就看到清朝衙门——总兵署,好不容易看到这么威严的地方,正犹豫,门口老大爷说“欢迎参观哦~”。每晚7点半有导游带着夜游后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 这一带应该是金门最热闹的地方了,有点像北京前门大栅栏,是八十年代,我爸带我围观新疆人烤羊肉串、买翁美玲照片的地方。这里的街巷小小的,店铺林立,用时髦的话说是“古法”的店铺,比如做鞋的、裁缝、抓药店等等。 再回到水头聚落,是下午四点左右,惊喜得发现“得月楼”就在眼前。得月楼,是侨商于年所建的一座洋楼,曾是金门最高建筑,本意安养天年所用,但世事无常,雕龙画柱间仍可见内心之往。 我举着由奶茶和58度高粱酒相调而成的毛泽东奶茶回到古厝中的房间,门在吱吱作响,小风阵阵树叶低语,此时的鸡都不叫了,天色渐沉,我仿佛一个人守着这座百年老宅,孤独感,似一股凉意涌上心头。我在想,明天要做什么?今晚怎么办?如同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这样的哲学命题。我当即决定要去金湖大酒店看一下,能订到今晚的是最好,如果没有房间,我就继续留在古厝好了。 逃回现代文明 站在村子与公路相交的路口,车子们开着灯,零落着路过,晚风寒凉,幸好穿了棉外套御寒,只是没有几辆显示空车的出租车,我不能够确定我打算当晚换到金湖酒店住的计划能否成功。大约二、三十分钟后,终于见到了一辆显示空车的出租车,当时真的有种跑马拉松30公里后,再坚持一下终于胜利的感觉。 出租车载着我去往金湖大酒店,即便在夜色中,我也能够感受进入山区的葱郁,道路笔直畅通,逐渐地逼近现代文明。那是著名的免税店昇恒昌的产业,距离比赛的琼林村落不远,也是村跑组织集体入住、出发地点之一。幸运的是,我订到了当晚及其后的两天的房间。 ▲12月5日,抵达金湖大酒店的“村卷”们 之后一切就仿佛正轨了。来到金门的第一天,像穿越到了一百年前,始料不及的是,我,是否有勇气穿越?我以“逃跑”的方式呼应了此次奔跑的主题。远离现代文明,是否真的需要一种信仰?也许大隐于市,才会是一种知足。离岛金门,就像是一尊百年童老,独守着时光,在浪里飘摇。 12月5日:继续金门小旅行早饭后,我充满闲情逸致地在金湖周围走走,金湖大饭店的一边是波光青潺的太湖,对面一座“护国寺”,另外两边是金湖镇的镇公所、医院、警察局、商业街……人烟依然寥寂,商铺招牌花里胡哨,骑楼下面堆满了货物,没有人在意我的闯入。 回到酒店大堂,看到村跑的工作人员已经搭起了工作区域,我上前询问如何领到参赛包,因为大部队都是今天在厦门领取,然后统一坐船过来。我留下了电话号码,便出门打辆出租车直奔莒光楼。 莒光楼是金门的地标,战地精神的象征,很多地方可见到的题字“毋忘在莒”,源自春秋战国,有着勿忘前事、收复国土两层意思。经历过战火相望的莒光楼,如今平安祥和,多少浪涛已随尘远去。楼内是金门民俗、文化的展示,登高楼宇,小金门岛映入眼帘,头顶的“莒光楼”匾额,在飞檐碧瓦的映衬下,已是历史画卷。 ▲在莒光楼远眺 离开莒光楼,计划打车前往翟山坑道,正巧看见一辆出租车送客前来,便上前询问是否搭我一程。出租车司机是位十分清丽的女子,她一边说着不好意思,要为客人进行导游,一边替帮我叫车。在金门的每一次求助,都能收获到更多的帮助。人在旅途,未知如漂泊,遇见的每一位好人,却仿佛令人情归故里。 ▲金门的观光公车 十分钟后,一辆出租车驶达了我的身旁,司机大哥的笑容似乎就是接头暗号,无需多言,便载着我前往翟山坑道。司机大哥叫杨再添,他建议帮我导览翟山坑道,然后再送我去下一站,因为景区也是同样很难叫到出租车。其实在金门这样玩耍是最为便捷的,除此之外也可以乘坐A、B、C、D四条旅游公交路线,不过我一直没能搞懂怎么坐,似乎车次也不多,有时间点的要求。 耗时5年、人工穿凿修成的翟山坑道,能够进坦克停船舶,花岗石仍可见当年炮弹开辟的痕迹。可惜我是纯粹到此一游,如果非常熟悉那段历史,一定能够与杨大哥进行更丰富的交流。 走出翟山坑道,我请杨大哥将我放在模范街附近的广东粥店,然后相约后天从酒店去码头的接送。当时中午已过,他说很多广东粥只做到中午,尤其一家最有名的“寿记”,不仅粥品限量,老板的人品也是十分不通融,客人必须按照他的规定来,即便如此,店中仍然络绎不绝。这次是没有机会去看脸色了,车子停在了模范街附近的一家广东粥店门口,杨大哥临走时特别叮嘱说“要根油条哦”。可惜的是,店里的油条都卖光了,广东海鲜粥好喝得差点被我当了面膜,一扫刚刚一会儿阴风一会阴雨的寒意。 喝粥时接到村跑电话,说会将赛事包送到我的房间,到处都是好人啊。 12月6日:跑过最美道路一早来到金湖大饭店的餐厅,放眼望去,全是同僚。带着孩子进行亲子跑的不在少数,装备专业、结团结伙的也有,不同于其他跑马的感受,这一场比赛明显心情放松。 说到我越野的经历,仅仅是几个月前经历的一次西山30公里徒步以及古北口长城21公里越野跑,每次都是擦着关门时间完赛,因此金门村跑,我也是怀着练兵的态度。下个月还有场香港渣打马拉松,那是全亚洲最虐赛道,无数的高架桥,我正好可以借村跑的机会练习坡道路段。 金门的早晨,刚刚下过雨,十几辆大巴车载着参赛者来到了琼林古村落。“琼林本来以陈姓为主,明代时开基主陈十七郎入赘蔡家,子嗣繁衍后,少数的陈姓也就搬迁他处,蔡家遂成为琼林的单姓,几代下来,蔡氏子孙众多,人才辈出,成为金门地方上相当有名望的大族后,便开始建造家庙。”(来自百度百科)琼林是金门宗族文化保留最好的村落。 ▲琼林里里长蔡显明 后来的村宴上,一位蔡氏的代表(编注:琼林里里长蔡显明)上台讲话,并举杯祝福大家,当时我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现在回想一下,原来那场丰盛的村宴就是蔡家请的啊(编注:作者有误解,村宴是村跑的常规项目,这顿村宴是组委会安排的)。 起跑前的热身,在琼林古村落的一处空场中进行,台湾电音三太子也登台助兴,热身现场几乎成了广场舞。准备起跑,21公里的参赛者队伍打头阵,迅速穿过了古村窄巷,奔流在了乡野公路上。我跑得不慌不忙,没有对成绩的预估,有趣的是这里的道路变化多端,一点都不枯燥,很快我便真正的开始享受奔跑了。 跑过公路、田边,进入高耸松树的中山纪念林路段,上坡、下坡、急转,红土路面上铺满了红色的松针,柔软得就像在蹦床上奔跑,跑得正欢时,转弯便看到一排庞然大物,美制坦克、飞机和大炮,历史在丛林中被陈列,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杀气。这里也是“金门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曾经作为驻岛国军的营房旧址,难以想象当年10万多国军驻扎金门,这片丛林收藏了多少秘密。 跑过了密林,再次穿过了村落,沿着公路的另一个方向,奔向太武山方向。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 沿“斗门登山古道”,最难是岩石上被凿刻出来的石阶路,年代久远,石阶若有若无,再向上攀爬,甚至会盘绕一小段崖石,一侧能够惊险地看到山坡层峦。随着海拔的增高,远处的海平面浮现眼帘,依稀看到对岸的高楼,金门尽收眼底。此时我气喘吁吁,腿酸疼得像勒紧了筋,好在每一段攀爬似有阶段性,总能短暂喘息过后接着努力。 最高处的风景,是米海拔的观景台,杨大哥说那是郑成功想家的地方。 登山的这一公里,我大概花了二十多分钟,接下来下山的路面非常好跑,一股惯性推动着我回到了村里。村子里尽是亲子跑、9公里赛后溜达的参赛者,跑进了米的琼林战争坑道,一度堵塞在里面前进不得,好不容易钻了出去,没几步路就冲了刺,意犹未尽。 进入村跑的官微看成绩,似乎是女子第三名,其实下山后的补给点,已经有人这么告诉我了,我依然没太当真,跑得爽比跑得快更重要吧。 村宴和颁奖仪式同时进行。当一道一道大菜端上桌的时候,我终于体会到了此行的意义:不在山高水长,咱要的是真情实意、有滋有味啊! 终于,我在一盘猪蹄上桌之后,被主持人念到“21公里女子第三名是,号斯雷”,音乐很隆重,我淡定地穿过鱼肉,走上领奖台,周围的食客们都停下筷子看了我一眼,居然还有掌声,那是要放下筷子才能发出的声音啊。 后来得知,名字被登在了《厦门日报》上,还是非常开心。 ▲12月7日《厦门日报》 坦白讲,这是我跑过的最美道路,就像是有一只陪着你玩耍的精灵一样,总能找到新鲜的喜悦。我一直认为,跑步的意义在于“自由”,不是深陷配速中的不能自拔,更不是得以炫耀的赛事,而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路向前。我也热衷于用跑步来了解一个地方,仿佛融入了这个地方的血脉。 回到酒店,大部队们下午都回程了,我得以还有很多空闲时间在周边逛逛。想起村跑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㈤偅瀹跺ソ灏忓寰楃櫧鐧滈濂芥不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