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文:缓缓君首发:缓缓说

01

年8月,“中一智库”(中国大陆的一个研究智库)在郑州举办“第三届港台文化战略交流研讨会”,讨论两岸统一议题。

会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博士生李明勋认为,大陆武统 时间点将会落在至年,因为年中华民国开始统治台湾、年流亡(退守)到台澎金马,到至年就是年,而根据国际公法,在当地实质统治年,就自动承认其国家地位。

次日,台湾《旺报》援引台湾学者的观点表示,大陆对于统一是有心理预期的, 时间点在年,但以香港回归情况推论,应该要预留10多年的稳定期,因此落点大致在至年之间。

而作为讨论会的主办方,中一智库主持人、台海评论家毕殿龙则表示,存在统一时间表没有问题,但应有更积极的做法,要不断加强两岸交流,尤其是青年交流。台湾民众也不应该把自己未来命运拱手交给他人,应该发出追求和平的声音,避免大陆武统声音过大(作为主持人,平衡一下不同的观点,避免某一方声音过于强大,有点“和事佬”的味道)。

两年之后,两岸青少年的交流开始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年7月31日,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发公告称,决定自年8月1日起暂停47个城市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民间也称之为放开台湾自由行)启动于年,名义上是增进两岸同胞交流,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大陆给送台湾的“礼包”,促进台湾旅游业、拉动他们的就业和经济。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这一政策实施之后,大陆赴台游客数量确实一度出现了大幅增长,然而在年-年期间,增长势头大幅放缓并达到顶点,之后就是掉头向下了,原因后面会说。

而这一次大陆突然叫停了这项政策,让台湾有点摸不着头脑。

就在消息公布的几天之前,台湾“移民署”还高调公布了今年大陆赴台游客数据,并乐观预估年全年大陆赴台游客可达到-万人,没想到大陆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叫停了这一政策。

对此,民进党“立委”林俊宪在电视节目上表示,大陆此举是担心游客到了台湾之后,会羡慕只有台湾才有的“自由选举”和“自由空气”。

他的这一点观点让现场两位国民党嘉宾都忍不住笑场了。

叫停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并非完全没有预兆,如果把最近密集发生的一系列新闻组合起来看,颇有点耐人寻味。

?军事演习

据国家海事局网站消息,7月26日至8月2日期间,解放军在南海、粤东海域、东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执行军事任务、进行实弹射击。

其中广东海事局公布的警戒区域,已超越台海海峡中线,并且距离金门岛仅55公里,打破历年来解放军军演的纪录。

台湾战略学者林颖佑认为,大陆军方正在验证能否同时进行两场战役。

?军媒高调谈论祖国统一

7月31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

?人事任命

7月31日,

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消息,刘军川被任命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年9月至年1月,刘军川曾在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习。

中青班常常被视为青年官员提拔之前的重要培训,培训期间,刘军川以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身份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刘军川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由于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台湾问题常常成为外部势力对我掣肘的工具和筹码,我长期为此耗费了大量国家资源……没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所企盼的中国梦也不圆。”

把以上3条信息和大陆叫停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的消息放在一起,你会有什么想法?

我觉得这一系列的操作背后,存在着两种可能:

种可能是,敲打一下台湾目前不断高涨的 气焰,并警告台湾不要在香港搅局;

第二种可能是,祖国统一的进程要提前了。

02

先来分析 种可能。

年1月,台湾又将进行领导人选举。

这一次,无论是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蔡英文,还是国民党推选的韩国瑜,都在拼命拉拢“ ”选民。

蔡英文就不用说了,她在年的时候就公然声称“九二共识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没有所谓承认或不承认或接受不接受问题”,年,蔡英文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再次明确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并称台湾“是一个‘国家’”。

所谓的“九二共识”,指的是年大陆和台湾在只有“一个中国”这一原则性问题上所达成的共识。

虽然对于什么叫“一个中国”,其背后的政治涵义两边各有不同的解读,但九二共识至少确立了一点: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

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坚持把台湾称作是一个国家,这是大陆不可接受的,所以蔡英文当选后,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就没有好转过。

而台湾岛在地理上作为一个孤岛,具有典型的“岛屿经济模式”特征,天然就会依赖大陆的庞大市场,和大陆关系越僵,对台湾经济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而韩国瑜就非常滑头了。

在去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的时候,韩国瑜作为国民党阵营的候选人,竟然在民进党的老巢——高雄市当选了市长(在韩国瑜当选之前,高雄被称为“拿出个西瓜都能赢”的民进党铁票区)。

▲韩国瑜

当时,公众比较津津乐道的是韩国瑜的敢说敢作。

比如早在年的时候,韩国瑜曾在“立法院”暴揍了陈水扁。

原因是陈水扁说“养荣民(国民党老兵)等于养猪”,然后韩国瑜就直接冲上去掀翻桌子了。

由于下手太重,陈水扁还住院了三天。

韩国瑜还曾痛斥 分子,称“ 比梅毒还可怕”,因为梅毒害你老婆孩子,但 害了2万台湾同胞。

还有那一句“货卖得出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也颇受高雄选民的认可。

当时韩国瑜的一系列言论都指向了实用主义——轻意识形态( ),重经济发展。

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后,国台办发言人还专门做了表态:

“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欢迎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

今年1月,韩国瑜趁热打铁,多次表示自己是“九二共识”的坚定支持者,还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

韩国瑜的表态很快就从大陆这边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3月下旬,韩国瑜在为期一周的大陆之行中,顺利签下了价值53亿(台币)的大订单。

当时国内的一些专家还给韩国瑜的大陆行说了一大堆好坏,说蔡英文给两岸关系制造紧张是不得人心。

然而订单一到手,韩国瑜马上就变脸了。

4月,韩国瑜在访美期间,提出了他的20字方针:“国防靠美国、科技靠日本、市场靠中国、努力靠自己”。

这个时候我们才回过神来,此前韩国瑜把九二共识吹上了天(定海神针),就是为了从大陆赚钱,现在订单已经签了,政治投机客的嘴脸马上就暴露了。

6月,韩国瑜在竞选的造势大会上语出惊人,说他如果有机会当选“中华民国总统”,他保证“一国两制” 不会在台湾的土地上出现,除非、除非、除非(连说三个除非并加重语气),“Over my dead body(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国民党这边的韩国瑜,还是民进党这边的蔡英文, 色彩都是非常浓重的。

在这个时候,通过军演、军媒渲染以及叫停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对岛内不断高涨的 气焰进行打压,还是说得通的、

除此之外,香港的乱局可能不仅和美国有关,还和台湾有染。

7月31日,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在团结香港基金午餐会上表示,种种迹象表明香港问题幕后的推手指向美国和台湾(以董建华的身份来说,指名道姓点到台湾,应该是有了一定证据的)。

且有港媒(《文汇报》)披露,有多名暴力煽动者和“港独”分子已潜逃台湾,人数预计已超过30人。

这个时候威慑一下台湾,也有可能是警告台湾不要再插手香港事务。

综上所述, 种可能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威慑 和乱港势力。

相比之下,第二种可能的后果和影响就要严重得多。

03

在分析第二种可能之前,先要了解一下台湾的“民意”。

早在年的时候,大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对台让利政策,比如签署“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大幅降低台湾产品进口关税,大量采购台湾农产品,开放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开放台湾年轻人来大陆求学、考证以及就业等等,反而是台湾依然对大陆实行“三限六不”(限制大陆学历采认,限制大陆学生打工、拿奖学金、考证以及留台就业等等)。

当时的大陆对台政策,可以视为是一种怀柔政策(通过给你好处来拉拢你),这对台湾经济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来是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出现了明显增长。

自从年两岸签署了ECFA后,年-年期间,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出现了连续三年的快速增长,年顺差已达到亿美元,相比于协议签署前(年)增长了35.33%。

如果剔除台湾从大陆获得的贸易顺差,年台湾的对外贸易就变成逆差了,而且逆差将达到.6亿美元。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台湾的“岛屿经济模式”特征是很明显的,来自大陆的贸易对它的经济影响会很大。

二来是推动台湾旅游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自从年大陆放开居民赴台旅游试点之后,-年间,大陆赴台游客数量大幅增长。

旅游业占GDP的比重不会很高(台湾-年旅游业占GDP的比例大约在4%-5%之间),但涉及到的上下游就业岗位是不少的(比如酒店、出租车、餐饮、消费等等),可以缓解台湾的就业难问题(这个后面会再讲)。

但是到了年,大陆赴台游客数量涨幅明显收窄,之后就是一路掉头向下了,这和年发生的一件事不无关系。

年,台湾发生了轰动全台的太阳花运动,几十万台湾学生走上街头,反对台湾和大陆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也被称为“反服贸抗争”事件)。

当年的这场运动和最近发生在香港的“反修例”运动有几分相似,那些反对的学生中,十有八九是说不清楚服贸协议的条款到底在讲什么,但他们在台大经济系主任郑秀玲( 教授)的误导性言论和一些错误百出的“服贸协议懒人包”(就是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方便你在几分钟内了解一下贸易协议)的影响下,坚持认为服贸协议对台湾不利。

但是他们又说不清楚到底是哪一点对台湾不利了,于是就以“黑箱操作”为名,反对通过服贸协议。

时任台北市长郝龙斌表示,希望能和学生通过理性沟通的方式来解决分歧,国台办马晓光也站出来喊话,说两岸经济合作给台湾民众带来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学生们根本不相信,他们打出了“反服贸”“救台湾”“逐条例”等标语,先后围攻了“立法院”和“行政院”以示抗议,期间还发生流血冲突事件,前前后后有人送医。

正是这一场反服贸运动,改变了大陆对台湾民众的认知。

在此之前,大陆在民间舆论的宣传上,多以“血浓于水”“两岸同胞一家亲”等论调为主,然而太阳花运动让大陆的公众发现,台湾人,至少是台湾的那些年轻的学生们,似乎并不欢迎大陆。

年,台湾又发生了课纲微调事件,这个事件让一部分大陆人彻底清醒了。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了50年(中日甲午海战清政府惨败,并于年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在日本殖民期间,经历过一个“皇民化”(又称日本化运动,指把殖民地人民改造成“天皇的子民”)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日本把台湾视作本土的延伸,要求台湾人民起日本名字,学习日语,并且兴修公路、铁路、水利设施,兴办学校、医院等,并鼓励台湾人和日本驻军、移民进行通婚。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台湾确实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主要是基建方面),其历史课本也一直对日本的殖民历史存在美化的现象。

年,马英九政府计划对历史课纲进行微调,比如在“日本统治时期”这一表述中添加“殖民”两个字,在“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中添加“侵略”两个字,又比如在慰安妇的描述中添加“被迫”两个字。

这些调整不过是在还原历史事实,然而却引发了一些台湾人的强烈反对。

有台湾学生质疑,慰安妇是被迫的有何证据?

有台湾学生担心,这件事被日本知道了,他们会愤怒和觉得不公平。

甚至还有学生痛哭流涕,悲愤欲绝,高喊“我阿祖(曾祖母)是自愿的”。

让人三观尽碎。

其实台湾人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拨,一拨是纯正的台湾土著(原住民),一拨是明清时期从福建、广东等地移民到台湾的大陆人,还有一拨是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带过去的国民党人(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曾派人到达过台湾,元朝时期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官署,而大陆居民大规模移居台湾则是明朝之后的事)。

这三拨人里,老蒋从大陆带过去的那拨人,对大陆的态度普遍是比较亲近的。

但年轻一代就不一样了。

一来是这一代年轻人出生的时候,台湾在物质水平上真的比大陆富裕太多(年,台湾地区的GDP为.13亿美元,而中国大陆的GDP为.79亿美元,台湾一个岛的GDP就相当于大陆总量的42%),在意识形态上,他们也以台湾的“自由和民主”为骄傲。

两相结合,台湾年轻人自然会对大陆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

二来是受美化日本殖民历史的教科书的影响,台湾年轻一代对日本的认同感要远远高于大陆。

台湾甚至发生过年轻人在公交车上辱骂“荣民”(蒋介石带到台湾去的那些退伍老兵被称为荣民),并称自己是日本人的后代。

有亲日主张的其实还不止是年轻人,台北市市长柯文哲于年在接受美媒《外交政策》专访时甚至抛出了极为雷人的“殖民进步论”。

当然,以上都是一个又一个个例,还是要有数据才有说服力,正好台湾去年九合一选举的时候,民进党发起过一项“东奥正名公投”,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样本。

当时民进党提出要以“台湾”为全称申请参加所有国际运动赛事及年东京奥运。

参与投票的有1多万人,反对票有万,赞成的有万。

也就是说,在台湾有超过4成的人可以被归为急“独”分子。

而反对的万人中,肯定会有一些亲中的,但也会有一些人只是想要维持现状。

你觉得亲中派和维持现状派,哪边的人数会更多?

我们曾经以为的“血浓于水”“两岸同胞一家亲”等看法,在台湾会领情的又有多少?

情况让人堪忧。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韩国瑜,虽然他对一国两制放了狠话(Overmydeadbody),但你说他心里一定就要搞 吗?

我觉得未必。

韩国瑜一系列的操作,在我看来是很典型的政治投机客,相比于坚持某种立场和价值理念,他更在意怎样尽可能多的从各方都捞到好处。

他在竞选造势的时候,之所以会喊出这么激进的口号,或许只是为了迎合那些 选民,好成功上位。

那么,两岸和平统一还有希望吗?

04

理论上还是有的。

我曾经以英格兰合并苏格兰为例,分析过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出于文章结构完整的角度考虑,这次再介绍一下。

看过电影《勇敢的心》的人应该会有印象,威廉·华莱士曾领导苏格兰人抗击英格兰的入侵,双方一度成为了世仇。

但为什么后来还是合并了呢?

中间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但促成合并的决定性因素是:苏格兰要破产了,而英格兰很有钱。

自年起,苏格兰发生了严重的农业歉收危机,全国有5%-15%的人因饥荒而死亡。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年苏格兰倾全国之力筹集资金实施“达连计划”,也就是去海外开辟殖民地,结果因战败而血本无归。

这让原本就已遭受饥荒的苏格兰雪上加霜,而英格兰则趁此机会来了一记落井下石。

年,英格兰封锁了对苏格兰的贸易,导致苏格兰濒临破产。

两年后,他们又以提供39万磅现金为条件,成功地诱使苏格兰接受合并,成立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并允许苏格兰保留其各级政治机构、教会和法律制度。

再之后,英国一直用经济这条纽带把苏格兰牢牢地绑在自己的身上。

这就是一个用经济手段去实现和平统一的 样本。

回到台湾问题。

在“太阳花运动”之后,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走向了转折点。

官方层面,《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搁浅,货贸协议等谈判也相继停止,台湾亲手毁掉了大陆送给他们的政策红利。

在民间,大陆赴台游客人数的增幅于年大幅放缓,并开始掉头向下。

失去了大陆的支持,台湾的经济增长大幅下滑。

-年,台湾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7%。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曾经的太阳花运动学生 陈为廷,因学业不佳被迫退学,并于年11月加入了极独政党“时代力量”,任新竹市立委参选人邱显智的总干事,月薪2.5万台币。

月薪2.5万台币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元人民币的月工资。

考虑到台湾的物价和人均GDP,这个收入真的非常低了。

这只是个例吗?

不是的。

台湾的这一代年轻人,30岁以下劳动力的平均月收入就是不到3万台币。

这就是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带来的恶果(当然,有些人会反驳,台湾的人均GDP依然很高,年台湾人均GDP依然接近2.5万美元,但这里我想提醒你的是,一定要区分经济发展中存量和增量之间的差异。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和薪酬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量)。

而这一切,都是从年的太阳花运动开始的。

当年那些走上街头参与太阳花运动的学生们,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捍卫民主,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挽救台湾,然而现实却是他们严重拖累了台湾的经济发展。

几年后,当他们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发现要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是何其艰难。

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意识到,其实是他们自己毁掉了自己的出路,还连带着坑害了他们的学弟和学妹们。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分年轻的台湾同胞作出了改变,他们来到大陆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了。

年4月,台湾TVBS有一期节目的话题叫做《人才去哪儿》。

节目采访了一些在大陆就业的台湾年轻人,他们普遍反应在大陆可以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拿到更高的薪水。

他们的想法,他们对大陆的态度,显然会发生改变,而他们的下一代,可能会比他们更加亲近大陆。

通过时间的积累,通过两岸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和平统一依然是有希望的。

这也是我能想到的关于和平统一的一条路径。

05

然而问题就在于,留给和平统一的时间不多了。

距离蒋介石退守台湾已经70年了,想要在时限内扭转台湾人的想法,实现和平统一,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已经几乎为零了。

今年的1月2日,中国 领导人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重磅级的演讲,其中有几句话特别值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lp/85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