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记文/黄新宁 那时花开,我有过许多天真烂漫的青春之歌:我想考入江西大学中文系,江大实习生宠我为“苗子”;我想过当作家,语文老师欣赏我的作文并在课堂上“朗读”;我想过当歌唱家,我那青春的嗓门五音齐全音调宏亮;我想过当兵,在童年时我曾被“司令”任命为“师长”…… 梦想是美好的愿望,而现实却是一个个泡影。在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挂着文科班“学习委员”的头衔,与乡中全届名同窗一样高考不举,圆满结束了十年寒窗。这样富贵子弟们便开始了年复一年的回炉补习,圆大学梦。而我则不然,家庭贫寒,父亲一锤定音:算了吧。这一年我以一个十五岁半的花季,开始跟父学“徒”——脸朝黄土背朝天。于是,从孩提时代的砍柴、放牛、种自留地升级为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我只得每天面对烈日酷暑,面对严寒风霜,用我幼小而又白净的肌肤去体味人生。 农民是个汗水加苦力的日子,多少次劳累之余,我卧地仰望蓝天,看自由快乐的云卷云舒,我的心绪就会伴着云彩一起飘扬。“坐在教室里,心想北京。”语文老师大加点评:大气,这个学生有志向。老师的这句话,时时刻刻都在刺痛着我的心。志向,现在在哪?我要走出去!对,这是当时一种燃烧得最激烈的青春之火。是呀,走出去,那怕是赣州,对于我们乡娃来说,也是心目中的“大北京”。机会终于来了,第一次去赣州,正是年的仲夏,跟着村里做西瓜生意的许老板拉瓜的货车去的,与童年一个伙伴相约同行。傍晚坐进装满西瓜的车厢里,一路摇晃着向赣州进发,那天,过年一样的高兴与喜悦,在整个脸上满满写了一个晚上,早把一路的颠簸与翻滚的白色灰尘抛在了车外。 萎缩在车厢里,心里一路兴奋得没有一点睡意,俩人面对着黑夜,睁着眼睛总有说不完全的瞎话。大约凌晨时分,驾驶室有人说到了赣州大桥,我们就突然睁大眼睛来看,哇,第一次看到这样又大又长又好看的大桥。只见,夜幕下车前大桥两边,灯火闪烁,流光溢彩,两行光线星星点点向前伸延。两头的桥头堡更是巍然屹立,煞是雄伟壮观。车子徐徐开过大桥,两行星星点点的灯火,好像依依不舍地在车后向我们退去,我的目光也一直盯着这些让黑夜不黑的灯火。这天,这些黑夜的灯火在我的心目中,是何等的美丽与妖娆。这瞬间“赣州桥”牌香烟与“赣州大桥”的吻合,更是在我人生记忆中第一个打下了“大城市”的烙印。 随即,一条大道突然横跨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当年赣州最大的几十米宽的大马路——红旗大道。原来,此时的我们已身处赣州市了。哈,赣州,我终于来了。行进在宽敞的大马路上,房子高,装修精美,灯火照亮,一阵阵惬意充满心房。 一会车子开进了一片樟树林下,这是许老板向路人卖瓜的地方,叫南门口。我环顾四周,用刚刚升起的太阳辩认方向,东北向就是市区,西南向应通往乡下。再看看马路对面,有一座五层楼高的漂亮房子,装修精美的外墙中央写着“百货大楼”四个大字。多么吸引人呀,商店那有五六层高的,头一回才知道。好奇,趁着一个早,百货大楼早八点一开门的当儿,我与伙伴就抢着要去看商店里的“哈哈镜”,镜子里那高矮变形的丑样,还真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还有一层的生活用品,从小件的牙膏牙刷,到大件的单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等商品琳琅满目;二层的布匹,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让人看得眼花潦乱;三层的文化体育用品;四楼的……多美多好的东西呀,件件都想要的都流口水了…… 一饱了眼福,走出百货大楼,只见有电轨车从门前通过,经打听说还分一路二路,那路车去那里?我俩不得而知。反正去前面市区的,我俩就斗胆上车,决意去市区街上看热闹。没人带路,也就乱坐乱走,也不知方向,漫无目的。这路公交车原来经文清路,没想进入了赣州最繁华的商贸区。我俩下了车,沿着街道乱走,不时进店里去看看稀奇的商品。边走边看中不觉走到了“涌金门”,哎呀,好大好宽好高的城墙呀,古色古香,让人感觉气势宏伟,坚不可摧。探头涌金门外,影入眼帘的是一条大江,听人说是贡江,那江水正是从“赣州桥”那边流来,翻滚着细浪,滔滔向前,风浪拍打着两岸。一条木船浮桥横跨江中,有人在过浮桥,有人在洗衣裳,这里好一个热闹……美,真是太美了,又一次我把这美好的惊叹深藏在心里! 未经大人同意玩失踪,自然挨了父母一顿臭骂。可是那些天,心里总是乐呵呵的,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了离家公里外的大城市—-赣州府。有道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从去了赣州以后,我脑海里总是翻滚着赣州府的一幕一幕……那繁华大都市包裹里的诱惑,让我更加坐立不安,我誓言要走出去! 七九年新年刚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响起了隆隆炮声,那时,人们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