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911/4694665.html凤凰台的烽火记忆20世纪早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乌云翻滚;三十年代,日寇铁蹄蹂躏中华,刀光剑影,烽火连天。寿光台头一带成为寿光、广饶两县红色文化中心,凤凰台成为革命源起地,台南的村庄叫南台头,年12月,在南台头村成立寿光中心县委(辖寿、潍、广、益四县),南台头村的褚方珍任书记,与其胞弟褚方玉、褚方塘,被誉为“褚氏三英”;台北的村庄叫北台头,年8月,寿光结束三年没有县委的黑暗岁月,中兴寿光革命。在北台头村建立寿光县委,陈少卿任县委书记,陈增光任组织委员,陈纪明任宣传委员,人称“陈氏三杰”。台西南的村庄叫南洋头,走出了开国将军王文介和名震齐鲁的“王家二壮士”王子固与王章楠。台西北的村庄叫北洋头,年,在该村成立寿光六区西部区委(西北特委);侯荫南任书记,侯连三任组织委员,合成“侯氏双雄”,侯国栋、侯国干被政府授“一门两英”悬匾。金门战役主攻团团团长兼政委邢永生是凤凰台东邢家茅坨人,与战友喋血金门成为一段惨烈的国家悲情记忆。“渡海先锋营”陈永康营长第一个把红旗插上海南岛;北台头陈善南、陈玉芳、陈怀宝在上甘岭九死一生,为中朝友谊谱下壮歌。凤凰台周边的革命斗争由南台头到北台头到北洋头一脉相承,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氤氲开来,迤逦而去,革命者争先恐后,风起云涌,台头的数千名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与日寇殊死一搏,标注了一段大写的历史,回首前尘,赞叹有加,唏嘘不已。凤凰台的烽火记忆,“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 郑凤友,男,寿光市台头镇小坨村人。生前为4野3纵7师19团战士,年7月在解放沈阳四平的战役中牺牲。 郑凤友,男,寿光市台头镇小坨村人。生前为4野3纵7师19团战士,年7月在吉林省四平市牺牲。 郑凤友,年出生在台头镇小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18岁的郑凤友便告别亲人走上了革命道路。经过战争熔炉的锤炼,他怀揣救亡图存的信念,最终成为一名勇于献身的英雄战士。 郑凤友在部队苦练杀敌本领,练就了一身不凡的爆破技术,成为一名爆破能手。在屡次战斗中,只要有爆破任务,他都能很出色的完成,屡立战功,受到领导器重。 年,在解放沈阳四平的战役中,敌人自恃兵多固守城墙,我军调集兵力攻城多次未能成功,伤亡惨重。敌人火力极猛,爆破兵派出的爆破员未能到达目的地就牺牲在敌人的火力扫射之下,虽然有人艰难到达城墙下,奈何坚固光滑,无法安放炸药包,被敌人投下的石头砸死。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未能攻下,指挥员和战士们人人心如刀绞,战斗任务再不完成,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局。指挥员又重新研究攻城方案,加大攻势,集中火药、兵力,而这关键的城墙爆破任务就交付给了仅存的爆破员——郑凤友。接到命令的郑凤友毫不畏惧,向首长立誓:丢了性命也要完成任务!这一个月来,战斗的惨烈,郑凤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他接到首长的命令,那强烈的欲望和必胜的信念怎不爆发出来。 攻城命令终于下达,在我军强烈的火力掩护下,郑凤友扛着重磅炸药包冲向了枪林弹雨。他巧妙地找准时间,瞅准掩体,勇敢地爬一回,滚一回,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忘却了皮肉之痛,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如何冲过敌人的封锁线”,终于到达了城墙下。郑凤友这时发现城墙坚固又光滑,炸药包无处安放,上面的敌人又不时投放巨石,随时都有被砸死的危险,而后方大部队都在等待着他,不断增加的伤亡等待着一个爆炸的终止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毅然将炸药包抗在肩上,用力顶在城墙上,心中回想着誓言,勇敢地拉响了炸药包,随着那震天的巨响,城墙塌了。冲锋号响了,大军像潮水般冲入城堡,敌人吓得魂飞魄散,四平解放了,郑凤友同志用自己的生命为整个战役铺平了道路。郑凤友同志牺牲时,年仅26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nmenzx.com/jmxxw/109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