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高集海堤旁的山坡上 矗立着一座海堤纪念碑 年,朱德委员长为纪念碑题词: 移山填海 海堤纪念碑旁 中国第一条海景地铁 一路疾驰 曾经,这条“十里长堤” 作为鹰厦铁路的一部分 是厦门岛连通内陆的唯一脐带 开启了这座城市 跨岛发展的初心与梦想! 你知道厦门连接内陆的“命脉” ——鹰厦铁路 是如何建成的吗? 震撼大片来啦!大型电视系列片《向海而生》 今日上线! 大型电视系列片《向海而生》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厦门广电集团摄制了大型电视系列片《向海而生》。 该片以70年的大历史跨度为背景,以“海”为主意象,以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厦门故事为载体,讲述厦门从一座孤岛到一座大海湾城市的嬗变,以及对闽西南、内陆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融通世界。 一起来抢先看吧~ 《向海而生》部分片段 二十万大军集结! 他们,用生命和热血 打通了这条纵贯闽赣的钢铁大通道 将闽南和闽西、福建和内陆串联在一起 穿过大山,直抵大海 台海对峙 “鹰厦铁路”应运而生 年10月1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6天后,厦门解放。国民党政权和军队退据金门和台湾,但仍掌控着台湾海峡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与金门仅一水之隔的孤岛厦门,成为台海对峙的战争最前沿。 原海堤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廖延豹(93岁) 毛主席电令华东军区要确保厦门,陈毅司令出来视察厦门,就提出一个建海堤的方案。当时建的目的,主要是海防、国防的需要。 早在年9月的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爱国侨领陈嘉庚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以解决福建的进出省通道和厦门的战备问题。这就是鹰厦铁路的最初动议,而海堤是鹰厦铁路的跨海通道。 原鹰厦铁路部队通讯兵、厦门铁路办事处原武装部部长 钟通(81岁) 当时修鹰厦铁路的目的是为了早点解放台湾,铁路是个大动脉,如果这铁路修通了,会(有)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大动脉运到前线。 自古闽人出山如登天 闽道更比蜀道难 横贯东西的武夷和戴云两大山脉 将福建与内陆重重隔绝 在勘测设计和方案论证后,中央决定打通从江西进入福建,直抵海防最前哨厦门的铁路大动脉,从江西鹰潭穿越武夷山脉,在永安折向东南进入九龙江河谷,沿河谷穿越戴云山脉到漳州,再往东从海堤进入厦门岛,全长约公里,这就是“鹰厦铁路”。 二十万大军集结 数百位英雄用生命 打通厦门连接内陆的“命脉” 为尽快抢通这条钢铁生命线,鹰厦铁路被纳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年2月,鹰厦铁路正式开工,王震将军率领8个师、1个独立团,总计20多万铁道兵和筑路群众,向赣闽两省集结。 王震形容凿通武夷山脉 是“咽喉工程” 劈开分水岭是“心脏工程” 而整条鹰厦线施工难度最高的两个点 是大禾山隧道和高集海堤 厦门铁路工务段原指导员、原鹰厦铁路青年筑路队队员 林裕后(80岁) 炮一爆炸以后,泥啊石啊,就往九龙江上滚。 为了修建鹰厦铁路 中央从全国抽调 一批铁路技术骨干支援福建 赵春良的父亲赵增财,作为青岛工务段技术员,带着一家五口人,一路从江西鹰潭修到漳州郭坑。 隐藏在郭坑火车站附近的这几栋平房,曾是鹰厦线苏联专家的临时住所,最后成了这些铁道兵们的家园。 漳州车务段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赵春良 我父亲生前有这样跟我们讲过,他这辈子自己一生献给了铁路,他说能够埋在一个山头上,能够看到我们,看到铁路。 永安火车站 闽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火车站附近的革命烈士陵园,埋葬着当年抢修鹰厦铁路牺牲的铁道兵,这里也是铁道兵张义兴祖孙三代最经常去的地方。 65年前,25岁的铁道兵张义兴从鹰潭徒步行军多公里来到永安抢建鹰厦线。在开挖桂口元旦坑隧道时,由于大雨导致隧道透水坍塌,他的19名战友全部牺牲。 鹰厦铁路铁道兵 张义兴(90岁) 有的把腿炸坏了,有的当时就死了,我们30多个人差一点死在那里头。 死里逃生,鹰厦铁路通车后,张义兴主动要求留在永安桂口站。他的儿子和孙子从部队退伍后,也都申请留在桂口。半个多世纪过去,张义兴祖孙三代依然守护着这条用鲜血铺就的鹰厦铁路。 “杨树排隧道” 这条位于闽赣交界处的隧道 这里的“杨树”不是树名,不是地名,而是一位排长的名字。这是鹰厦铁路唯一一处以人名命名的隧道,因为这短短米长的隧洞,竟让40多名年轻铁道兵付出生命的代价。 年,铁道兵牺牲人 年,铁道兵牺牲人 年,铁道兵牺牲60人 半个多世纪过去,当年的铁道兵,如今大多已经凋零。这些长眠于鹰厦铁路沿线的英雄们,用青春和汗水,用热血和生命,打通了这条纵贯闽赣的钢铁大通道,第一次将闽南和闽西、福建和内陆串联在一起,穿过大山,直抵大海。 风雨兼程 造就厦门跨岛发展的大海湾格局 年4月,中国第一条海堤——厦门海堤全面竣工通车,海堤建设者与铁道兵战士胜利会师,鹰厦铁路比原计划提前1年零22天建成,福建省第一列火车一路挺进厦门。 这段移山填海的往事 成为厦门人心中永不褪色的 城市记忆 年6月17日,厦门海堤纪念日这一天,当年的海堤建设者们相约一起乘坐地铁,去看看当年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的海堤。 一万名海堤人就有一万个海堤故事,移山填海、科学创新、团结奉献、自强不息,正是他们,缔造了独属于厦门的“海堤精神”。 从厦门海堤到四座大桥、一条隧道 “海堤精神”世代传承 这座城市风雨兼程 造就了今天跨岛发展的大海湾格局 年,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厦门大桥竣工通车; 年,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座三跨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海沧大桥竣工通车; 年,世界横断面积最大的海底隧道、中国大陆第一座海底隧道,翔安隧道竣工通车; 年,龙厦铁路竣工通车; 年,厦漳跨海大桥竣工通车。 随着南龙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与合福高铁、杭深、龙厦铁路一起形成环状通道,福建省内形成“一体化”生活圈。 老厦门人看了,充满回忆 新厦门人看了,更了解过去 一起见证厦门的成长 《向海而生》什么时候播出呢? 在哪儿可以看呢? 《向海而生》播出时间9月23日-27日 厦视卫视20:40,厦视一套22:10 今晚起陆续开播~ 此外,看厦门APP、厦门广电网、厦门广电官微官博、厦门卫视微博也将同步更新,敬请
|